最近從美國國內傳來的兩聲巨響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不久前,美國螢火蟲公司首次點火試射了阿爾法火箭,但尷尬的是,就在2分半之後,該火箭就在空中爆炸解體,發射任務以失敗告終,螢火蟲公司花費的上億美元資金也打了水漂。有意思的是,就在這次發射任務開始前4天,美國阿斯特拉公司同樣在火箭發射任務裡栽了跟頭,該公司發射的運載火箭在發射時突然來了把“原地漂移”,點火之後先是在地面上橫向移動了一段時間才升空,升空之後不久這枚火箭也隨之解體。
在短短4天之內,美國兩家火箭公司就相繼遭遇了滑鐵盧,這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小事,不說發射火箭的成本,光是因為發射失敗而暴跌的股價就夠他們受的了。尤其是阿斯特拉公司,他們開發的運載火箭發射了有6次,但其中只有一次成功,成功率低的可憐,現在他們的發射任務會再次失敗也是大機率事件。而且,從這些例子裡面我們也不難看出,美國私營火箭公司的技術積累可能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強,不然也不會搞出4天之內失敗兩次,6次發射任務裡只有一次成功這種事。那麼,既然這些公司的技術還不太成熟,那他們為什麼還要這麼著急發射火箭呢?
有專家認為,這些火箭公司之所以要高強度地執行火箭發射任務,目的就是為了搶佔衛星發射市場,未來衛星網際網路勢必會使用到大量的通訊衛星,這對火箭公司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話說回來,現在一提起衛星網際網路這種利用地軌衛星進行組網的技術,不少人都會把它和5G聯絡在一起,把它看做是5G的競爭對手,而它的一些優勢,像是覆蓋範圍廣、容量大、不受地域影響等等,也都是5G所不具備的,如果這項技術能得到推廣,那5G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現在也有人猜測,美國火箭公司這麼著急發射執行發射任務,是不是想著在追趕中國呢。
實際上,美國火箭公司的舉動並不會對我國的5G建設產生多大的影響。一方面,星鏈和手機使用的並不是一個波段,雙方並不會有太多的交集;另一方面,在太空環境中,低軌通訊衛星的數量受到限制,並不能像5G基站一樣大量部署,衛星網際網路主要解決的還是野外、海上、空中等區域使用者的資訊傳輸服務。現在來看,衛星網際網路和5G更像是互補的關係,而不是競爭。
另外,現在美國火箭公司在火箭發射任務上這麼著急,背後也是有著利益驅動。一方面,衛星網際網路有著相當廣闊的市場,就以“星鏈”衛星網際網路來看,他們的收費標準是99美元的月租費以及一次性的499美元的裝置費,這個價格還是比較昂貴的,如果未來這項技術能大量鋪開,即使收費有所降低,那他們能獲得的利益就相當可觀了。有報道稱,到2025年,衛星網際網路產值預計可以達到5600億到8500億美元,這並不是一個小數字,2019年全球衛星產業總收入才只有2860億美元左右。為了賺取利潤,各國都會投入大量資源發展衛星網際網路,因此,現在這些美國火箭公司如果能搶下一部分市場,那未來他們也能賺得盆滿缽滿。
另一方面,這些火箭公司之所以要急著發射火箭,其目的可能也是為了搶佔為數不多的軌道資源。有報道稱,近地軌道最多能容納6萬顆衛星,隨著各國不斷髮射衛星佔據軌道,能用的軌道肯定會越來越少,到2029年,近地軌道可能就會趨於飽和。而且,從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定來看,如果在軌衛星壽命到期,那他們還能接著發射新的衛星替代老舊衛星,這就造成了“先佔永得”的局面,近地軌道就成了不可再生資源,如果這些公司再不著急發射衛星,那到了最後他們就連湯都喝不上了。因此,這幾家火箭公司才會在短時間內執行這麼多次發射任務。
最後我們也得說一下,未來衛星網際網路的重要性可能會越來越明顯,無論是在軍事領域還是民用領域,衛星網際網路都會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對於這種情況,我國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目前我國已經把衛星網際網路納入了新基建資訊基礎設施的範疇,衛星網際網路的建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性工程的高度。另外,現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出現了上萬家和衛星、航天有關的企業,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這一行列,可以看到,未來我國在衛星網際網路領域也會取得不小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