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虎年立春,這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顧名思義,一個“立”字,表明開始之意,立春表示春天到來了,萬物開始有了生機。草長鶯飛、桃紅柳綠的景象將漸漸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不過,漸漸暖和的春季也是“惹事”的季節,俗話說:春天孩兒臉,天氣說變就變。立春時節陽氣漸生,而陰寒未盡,正處於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的轉折期,是由寒向暖過渡的時候。所以,春季氣候變化劇烈,溫差幅度很大。這樣乍暖還寒的氣候特點,稍一不慎,就會引發疾病。因此,順應春天的特點,健康養生保護陽氣。
立春時節需預防疾病
那麼,立春時節容易引發哪些疾病呢?《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從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氣候適應能力較弱,病毒細菌也開始復甦滋生,極易發生溫病。“溫病”指的是西醫學中的流行性腮腺炎、甲肝、風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季節性流行病。
隨著天氣的變化,最容易引發的是感冒。忽冷忽熱的天氣使人體體表組織的調節機能不能對驟變的冷熱刺激做出迅速反應,穿得單薄,一旦著涼就會感冒、發燒等。
按照“春捂秋凍”的道理,在初春時節應穿著適當,運動適度,避免著涼,以防生病。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小孩來說,一旦遭遇“倒春寒”受涼,極易感染疾病。所以不可過早地脫掉冬裝,需要注意保暖。當氣溫回升較大的時候,隨身攜帶外套,早晚溫度低時新增衣裳。
春季多風,過敏原增加,是支氣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多發時期,此時應防止肺部感染。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機率會增大,更要小心警惕。
養生護肝注意飲食調養
立春時節除了注意禦寒保暖、預防疾病,還應注意在飲食方面的調養。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是一個很好的養生季節,春季養生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因此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
中醫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養生重在護肝,春天可適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這樣對養護脾胃很有幫助。
立春開始,可適當進食米粥、大棗、蜂蜜、花生、山藥、土豆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平和情緒,疏肝理氣。應避免吃生冷食物,少吃過酸或過於油膩的肥肉及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隨著春天的到來,人們易發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面板病,為有效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不足,要注意多吃胡蘿蔔、芹菜、花菜、油白菜、萵筍等時令蔬菜。開春後,陽氣生髮,一方面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日趨活躍,增加了對營養物質的攝取。此時,應適當攝入魚肉、雞肉、雞蛋、豆漿、牛奶、牛肉等優質蛋白質以及紅薯、黃豆、核桃、芝麻等熱量較高的食物。
春季鍛鍊需循序漸進
立春後市民可逐漸增加適當的、節奏和緩的戶外活動,比如打太極、散步等較“柔和”的運動方式,這樣有助於血液迴圈,加快氣血執行。在開始恢復鍛鍊的時候,應該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這有利於減少運動損傷。運動前必須先活動身體腰部與四肢的關節,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防止和避免扭傷、拉傷的發生。
這段時間晨間氣溫還是不高,溼度還是很大,室內外溫差懸殊,所以建議鍛鍊應在太陽昇起後再到戶外運動為宜。氣候還是比較乾燥,運動中又要排汗,所以運動後應注意水分的及時補充,不可忽視飲水的重要性。
撰文:鄔時民
編輯:李舒宇
【來源:梅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