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和蔬菜是良好飲食的基礎,提供健康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營養素。讓它們成為我們日常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大多數人所食用的水果和蔬菜都是從市場上購買的,我們並不知道它們種植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會使用哪些農藥。
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便會非常擔心,蔬果上會殘留農藥,又該如何清洗乾淨呢?有人說用食鹽和小蘇打;也有人說用白醋,那麼在眾多的清洗方式中,到底哪一種才是最好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海外研究發現蔬果是最為健康的食物
美國塔夫茨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個詳細的國家資料庫,其中包含美國人消費的8000 多種食品和飲料。在9個領域(營養比、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脂質等)的54類特徵進行了評估和評分,總共1(最低健康)到100(最高)。
而且根據與肥胖和糖尿病、主要心血管和心血管生活方式相關疾病、營養不良風險(尤其是嬰兒、母親和老年人)相關的營養特徵選擇食物。最後檢視所有食物和飲料時,結果發現3大高分食物組。最健康的是“蔬菜(平均分 69.1)”、“水果(73.9)”和“豆類/堅果/種子(78.6)”。尤其是幾乎所有生水果都得100分。根據這個分數,可以說最健康的食物是水果和蔬菜。
蔬果上會殘留農藥,用白醋清洗可以清除?
在很多人看來,蔬果上含有殘留的農藥,可以在水中倒入白醋,就可以將農藥清除出來。網路上流傳的方法除了用食醋清洗,另外還有使用小蘇打、食鹽溶液等清洗蔬果。實際上,這些都不是恰當的清洗方式,因為這些化合物會增加溶液的離子強度,且農藥的種類繁多,這些化合物有時反而會加強農藥的吸附性, 使其不易被洗乾淨。
畢竟,農藥有酸性、中性及鹼性,而醋為酸性,小蘇打為鹼性,中性農藥並不會因為加酸或鹼而改變溶解度,但如果是酸性的農藥,加酸反而會讓它不易溶解,反之,鹼性的農藥加鹼也會降低其溶解度。也就是說,農藥種類繁多,多樣的化學結構可能因不同的去除方式而產生不同的代謝產物。另一方面,由於我們並不清楚當時種植時所使用的農藥種類或性質,因此我們所使用的清洗方式並不能一概而論。
此外,蔬果表面本身或多或少皆有天然的蠟質,這些天然果蠟不僅有保護蔬果、減少水分蒸散的效果,也是觀察有無農藥施用不當的線索之一。如果刻意去除蔬果表面的天然果蠟,雖然蔬果會比較光亮,但可能同時去除較多的營養成分,且會讓蔬果不耐儲存。在一項實驗測試中,該實驗是取一盆水加入食醋,混合均勻後浸泡草莓與蘋果,另一盆水使用純醋浸泡草莓及蘋果,經過10分鐘至1小時,均沒有看到傳醋可以溶解蠟的現象。
實際上,我們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一般水果上的蠟為疏水性,屬於脂類物質,對水的溶解度很差,即使利用水加醋的方式清洗,也很難清洗乾淨。 一般來說,正規來源的水果上的蠟多為食用蠟,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我們也可以放心食用。如果實在不放心,我們可以選擇削皮。
蔬果要如何清洗才能將農藥洗乾淨?
眾所周知,蔬果在購買回來之後,我們需要清洗過後才能食用。但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清洗蔬果的方式多種多樣。當我們使用錯誤的清洗方式時,蔬果不僅不會健康,相反還會危害我們的健康。那麼,我們又要怎麼清洗,才能洗出健康的蔬果呢?一般來說,做好2點或更健康。
1、使用流動清水沖洗
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新鮮農產品處理指南資料顯示,清洗蔬果還是用水清洗為佳,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流動的清水。我們在食用蔬果前,可以用流動水清洗,可去皮的水果去皮,隙縫處搭配軟毛刷輔助刷洗。此外,市面上所購買的清潔劑大多數宣稱可以去除農藥的效果,實際上它們並不比自來水的效果好,有時候我們還會擔心蔬果清潔劑中介面活性劑的二次殘留,因此建議清洗蔬果時,可用自來水沖洗蔬果至少30秒,並搭配摩擦或揉洗的方式。
2、透過汆[cuān]燙或烹調加熱
眾所周知,農藥有很多種,以施用方式來分類,可分為接觸性與系統性,接觸性農藥是噴灑於作物表面,這種農藥很容易被清水洗掉,一般建議大家先浸泡一分鐘,再用清水衝兩、三次。系統性農藥則是灑在土壤,讓植物吸收,由於農藥並非在作物表面,因此無法透過清水沖洗來清除,但透過汆燙或烹調加熱,能去除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