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呂梁山區

10多年前我們一群民俗攝影愛好者曾經慕名走進了呂梁山區,聽當地老鄉給我們介紹說大山裡有一個500年曆史的石頭古堡,民居建築幾乎是清一色的石頭房子和窯洞,儲存的基本完整,是個原生態的古村落,曾經多次拍過電影,特別是裡邊堅守著一位大叔過著一人吃飽全家飽的生活,一輩子幾乎就沒有離開過古堡,隨後我們便第一次走進了500歷史的古堡,結識了這位大叔,今年臘月裡過路此地又重新造訪了大叔,大家看看他如今生活成了啥樣子。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李大叔

大叔姓李,人很善良,言語不多,似乎對鏡頭還有點“羞澀”,他記憶力很好,一見面開口說話他便認出了攝影師,一問一答,一句還一句的對話似乎有點彆扭,可是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交流。“大哥,您今年多大了?”“76了”,“您就是原住民?”“我就出生在這裡”,“為啥一個人生活?”“不想娶老婆”,“這村子有多少年了?”“古堡500多年了”,“能不能帶我們去轉一圈?”“當然”。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古堡建築

跟在大叔身後邊走邊聊,聽他講這個石頭古堡大約時間有500年左右,都是一輩一輩人傳下來的說法,以前古堡裡生活的人是李姓一族,傳說先祖也是躲避戰亂在此隱居,經歷數代繁衍,便成了一座石頭堡子,它建在一個山頭上,只有一條進路,抗戰時期這裡還是游擊隊的駐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古堡里人口有200人左右,一直保留有完整的生活設施,甚至還有家族祠堂和戲臺,是一個獨立的世外桃源,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後,農民收入高了一些人便開始在山腳下建起新房,大家都慢慢遷出了古老的石頭城,90年代初期幾乎全部遷走了,隨後這裡便成了他一人的世界,坐擁一座古堡達30多年之久。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上山小道

李大叔說他應當算是結過婚的人,山裡人娶媳婦不容易,28歲時才娶了個女人,過了沒有半年因為性格不合就離了婚,當年因為家裡經濟緊張,加上自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思想作怪,感覺到一人吃飽全家飽的生活自由自在,後來便放棄了再討老婆的想法,看著村民們都遷出了古堡,他認為自己沒有那個必要效仿,再說了先人們留下的古堡總要有人守護,堅守古堡就應當自自己分內的事情。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大樹院子北房

李大叔的院子是個石頭四合院,年代時間長了東西兩邊廂房已經坍塌,他一個人生活在南房和北房就已經足夠了,所以幾十年來再沒有修繕,東西廂房的斷壁依舊保留在原址,大叔說古堡里人遷走後留下來大量的舊生活用品,有進山收古貨的人常常光顧,有一部分就被盜走了,他一個人的保護力不從心,雖然說是都不值錢,可是畢竟還是村民們的私有財產,自己盡心就是了。前幾年幹部們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讓他擔任了護林護山員的工作,從此名正言順地承擔了護山護林護古堡的任務。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案板上的食物

我們在大叔的案板上看到了平時吃的食物,一碗滷肉,一碗豬頭肉,還有一盆酸韭菜,旁邊放著青椒和土豆,還有一塊沒有切完的滷肉,看來他的生活標椎還不錯。大叔說現在有6畝山地,都是自己的口糧田,種著小麥和玉米,靠天吃飯產量有限,可是一個人吃喝已經足夠了,現在自己就是不種地莊稼也活的美著哩,他享受著農村五保待遇,還有護林員的補助錢,平時還能賣點中藥材,一年下來收入還算可以。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古堡裡的梨子和柿子

李大叔說自己土生土長在大山之中,感覺山裡就是自己生活的好地方,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春天漫山遍野都是野花,秋天果實累累掛滿樹枝,空氣新鮮,自然環境優美,就是養老的好地方,按照自己的年齡在城裡就是退休人員了,享受五保金就是他的退休金,做人要知足,現在就算是國家養活著自己。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大叔買的水果

桌子上放著一些水果,有南方產的橘子還有北方產的蘋果,還有山裡產的核桃,大叔說其實一個人生活就很好,沒有任何生活壓力和負擔,平時想吃啥就買啥,說句大話,你們城裡人吃啥我也吃啥,20裡外就是小鎮子,超市裡各種外地水果都有,吃完就買,家裡水果就不斷頭,多吃水果對身體有好處。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微型溫室

李大叔很有頭腦,他在一個大缸裡還種有香菜,上邊用塑膠布進行了覆蓋,就如同一個微型陽光溫室,儘管殘雪未消,可是裡邊的香菜依舊生長的綠油油的相當旺盛。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午餐

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大叔端出一篦子新蒸的大饅頭,一碗肉,一盆晉糕和一碗酸菜,拿出一瓶白酒,邊吃邊喝,還一邊看著電視節目,看上去生活相當悠然,我們看到那臺彩電已經很有年代了,大叔說這臺電視機是30年前自己買的,當年可是村子裡為數不多擁有彩電的人家,那個時候山裡人家基本都是買的黑白小電視,自己一個人生活沒啥負擔,就直接買下了彩電,記得花了1400多元錢,你還別說這國產貨質量相當好,30多年了就沒有出過問題,前幾年收古貨的還想買走,他沒有答應,現在家裡裝有電視衛星接收機,坐在小屋裡不出家門也只天下事,過年還能看春晚,這舊彩電很實用。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活動板房

大叔的院子裡西廂房的舊址上搭建了一個活動板房,他說這是前幾年扶貧幹部們免費給他家安裝的,現在國家就是好,他想不到一個山裡的獨身之人國家也沒有忘了他,一輩子沒有跟國家做出大貢獻,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守好這座古堡,給社會留下一些遺產,這不前一段聽說要開發古堡,自己也很高興,守護了幾十年時間工作沒有白做。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山貨

李大叔說一個人堅守古堡也不覺得寂寞,平時騎著摩托車要巡山看林,順手牽羊還能撿拾一些有用的東西,比如崖柏和硬雜木,帶回家來做成擺件和柺杖還可以賣點零花錢,自己也不貪心,給錢就賣,遇到有緣人還會送給他們,比如山裡的土蜂窩聽說是個中藥材,去年有個遊客說給老人治病用,他二話沒說直接就送了他。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大叔再給發小做午飯

李大叔熱情好客,人厚道善良,常常有村子裡的老夥計們上山和他聊天,到了冬季大家坐在石頭房間打牌閒談,甚至到了吃飯時間都不回家,他就會做上一鍋山裡人喜歡吃的酸菜面,邀請大家一同進餐,老人們玩的開心,時間長了甚至還會留宿在他家,擠在一個熱炕上,重溫童年生活。

7旬大叔獨守500年古堡,1臺電視機用了30年,看他活成啥樣


古堡的大槐樹

古堡目前已經被當地的一個旅遊公司所開發,剛剛開始修復,儘管面貌依舊,可是到了春節期間還是掛上了紅燈籠,李大叔家的石頭小院也被收購,他說旅遊公司很人性化,買走房子還允許他永久居住,當然他也不會白住,會更用心的守護古堡,有生之年能看到古堡重換新顏也是他最高興的事情。【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請點選關注】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2-01-17

相關文章

十大元帥:有五人參加了遵義會議,缺席的五人都在幹什麼?

十大元帥:有五人參加了遵義會議,缺席的五人都在幹什麼?
十大元帥:有五人參加了遵義會議,缺席的五人都在幹什麼? 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如果沒有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中央紅軍是否能順利走完長征還是個未知數. 所以,後世對遵義會 ...

1955年授銜時,負責宣讀10大元帥名單的人,自己卻沒軍銜

1955年授銜時,負責宣讀10大元帥名單的人,自己卻沒軍銜
1955年9月27日,對於新中國來說,這是令人激動的一天,北京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 關於這次授銜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還有很多開國上將.中將和少將的名單,這是國家有關部門在仔細稽核的基礎上擬定的, ...

這個小鎮,走出1位國家主席,1位上將5位中將

這個小鎮,走出1位國家主席,1位上將5位中將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小鄉鎮,居然有58位將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7位將軍.這就是湖北紅安高橋鎮.高橋鎮屬於大別山區,位於紅安縣的西南部,西面緊挨著武漢市的黃陂區. 從高橋走出軍銜最高的將軍是1位開國上將, ...

紅軍班長被撤職,師長安慰他,38年後,師長成副國級班長成正國級

紅軍班長被撤職,師長安慰他,38年後,師長成副國級班長成正國級
在我軍的開國元勳裡,有許多人在槍林彈雨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譬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兩位,不同於其他人,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兩位,他們更是傳奇中的傳奇. 這兩人分別是陳錫聯,以及李德生. 1935年之前,李 ...

毛主席治軍: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為何先挑年紀小的司令員表態?

毛主席治軍: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為何先挑年紀小的司令員表態?
自古以來,統治者都非常忌憚掌管兵權之人,是以武將地位在很多時候都不如文官高. 越王勾踐"狡兔死,走狗烹",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由此可見,兵權對於鞏固政權有多重要. 上世紀二十年 ...

他曾拒絕跟隨國民黨,為我軍繪製地圖,後來兒子成國務院副總理

他曾拒絕跟隨國民黨,為我軍繪製地圖,後來兒子成國務院副總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的一位老人給上海市委書記寫信, "你要把自己當黃牛,幹大事,以周總理為榜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以權謀私.如有親戚朋友來找,不符合原則的,一律六親不認,包括我.&q ...

1965年李宗仁回國,毛主席親自迎接,給他副國級待遇,這是為何?

1965年李宗仁回國,毛主席親自迎接,給他副國級待遇,這是為何?
全國解放之後,黨和國家對於過去的戰犯,一直都採取優待的政策.比如,滿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接受改造以後,迴歸了平靜而正常的生活,成為了新中國的一員. 而對於一些國民黨的將領,我們也可以說是公平處置. ...

李特特:出生很“特別”,父母是正、副國級,外婆深得毛主席敬重

李特特:出生很“特別”,父母是正、副國級,外婆深得毛主席敬重
老覃之前寫過<毛主席說他是"名旦",朱德說他是軍事家,說說你不知道的李富春>一文,深情地講述了做了21年的國務院副總理.並在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為 ...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將,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紅安縣出了8位上將,但地位最高的兩人反而沒有軍銜,官至正國級
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2532期.我國有多個將軍縣,其中出將軍人數最多.名氣最大的是湖北紅安縣,一共出了8位上將,將軍總數更是達到223人.8位上將中,陳錫聯.韓先楚.郭天民.周成全.王建安.謝富治六 ...

1955年授銜,他負責讀元帥名單,後來官至正國級,子女無一人為官

1955年授銜,他負責讀元帥名單,後來官至正國級,子女無一人為官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場保家衛國的軍事行動,志願軍眾志成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逼迫美軍在朝鮮戰場停戰,雙方舉行談判,簽訂了停戰協定.事後,曾擔任志願軍總司令的彭老總曾經提出一個問題, ...

從數萬精銳到百萬大軍,抗戰中的八路軍,如何保持戰鬥力?

從數萬精銳到百萬大軍,抗戰中的八路軍,如何保持戰鬥力?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其中115師兵力15500人,120師兵力14000餘人,129師兵力13000餘人,另外八路軍總部及直屬部隊尚有3000多人,全軍兵力約46000人. ...

渣滓洞屠殺唯一倖存的女戰士,掃射未死跳進尿池逃生,後來如何?

渣滓洞屠殺唯一倖存的女戰士,掃射未死跳進尿池逃生,後來如何?
1948年10月,四川墊江縣一隊特務來到了縣城牆角下一戶農民家門口,為首的特務敲了敲門喊道,"請問是盛國玉家嗎?" 不多時,門吱嘎一聲打開了,還沒等人說話,幾名特務魚躍進入了房間, ...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到家人時:我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1947年8月,劉鄧大軍揮師大別山,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的戰士奉命前往大別山支援,在途經黃安一帶,由於戰士不瞭解當地的地形,便在黃安地區迷了路,這時,前方出現了一個農民,解放軍戰士便想著讓農民充 ...

抗戰期間犧牲的最高將領,蔣介石親自抬靈柩,毛主席題詞

抗戰期間犧牲的最高將領,蔣介石親自抬靈柩,毛主席題詞
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誌著全面抗戰爆發.抗戰期間中國軍民浴血奮戰,在綜合實力不如敵人的情況下與敵作戰,期間一批批的優秀將領.戰士.百姓倒在了敵人的屠殺中.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抗 ...

19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及家人:我哥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1947年一農民給解放軍帶路,問及家人:我哥哥參軍18年,叫陳錫聯
1947年8月,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階段,劉鄧大軍響應黨中央領導層的部署,決定揮師千里躍進大別山.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戰士奉命支援,途徑湖北黃安一帶時,因不甚熟悉當地線路,便請了一位本地 ...

墾荒老兵放木排遭遇黑熊,晚餐被熊搶奪,戰士們亂棍將黑熊打死

墾荒老兵放木排遭遇黑熊,晚餐被熊搶奪,戰士們亂棍將黑熊打死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政治部解放一團開進北大荒屯墾戍邊,建立起新中國第一個機械化農場--寶泉嶺農場.部隊中包括現役軍人約1700名,東北解放戰爭中起義.投誠和俘虜的國民黨軍人3258名 ...

推薦三部周潤發主演的抗戰片,劇情悲壯,震撼人心

推薦三部周潤發主演的抗戰片,劇情悲壯,震撼人心
第一部,<等待黎明>. 1984年,29歲的周潤發與萬梓良.葉童共同出演了抗戰電影<等待黎明>,該片講述的是上世紀40年代初,日軍佔領香港之後的各種暴行,各類小人物的眾生相,貫 ...

1937年周恩來勞山遇襲,護衛戰士幾乎全部陣亡,是誰在幕後指使?

1937年周恩來勞山遇襲,護衛戰士幾乎全部陣亡,是誰在幕後指使?
1973年的一天,周恩來陪同越南客人回到延安,在處理完工作後,詢問道:"陳友才的墳墓在哪?我一定要去看看他!" 延安有關負責同志回道,因為1947年胡宗南帶兵進犯,導致陳友才的墳墓 ...

抗戰期間,日軍細菌戰荼毒江南
新華社記者馮源.許舜達.顧小立.華洪立 提起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簡稱731部隊),人們都會想到這支"惡魔部隊"在中國東北犯下的累累惡行. 抗日戰爭期間,731部隊及其同黨,在浙江 ...

文盲戰士崔八娃:受高玉寶影響寫書,成名後壓力過大隻得回家務農

文盲戰士崔八娃:受高玉寶影響寫書,成名後壓力過大隻得回家務農
崔八娃,一個土味十足的名字,如果不去了解他的經歷,大部分人都會以為他是個普通的莊稼漢子. 可瞭解崔八娃的人都知道,他曾是部隊裡的優秀作家,與寫<半夜雞叫>的高玉寶一樣出名,兩人在文壇上被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