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天南地北的遊子除夕這天回到家裡與父母團聚,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見一見親朋好友,對“年”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中秋節”(團圓節),但是,年前年後,每天都有特定的事情要做,各地習俗雖然不太相同,但是幾千年的習俗一直延用至今。
大年初三,有哪些風俗傳統呢?
大年初三,記得“3做3不做”,為的是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發大財!
哪三做呢?
1
.安睡遲起
因為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後,全家觀看完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已至深夜,大年初一還要早早起來過年,一晚睡不了幾個小時。
大年初二“迎婿節”,起得早,回得晚,一家人忙忙碌碌,非常勞累。
所以初三這天需要早睡晚起,養精蓄銳,以備新年裡有個好的精神狀態。
大年初三,”老鼠娶親”
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為了和“老鼠分錢”,在牆角撒上鹽和米,早點熄燈,讓老鼠們舉行婚禮。
2.
燒門神紙,請財神
大年初三這天,古人取下門上貼的門神焚化,寓意開門迎客,生意興隆。
燒完了門神紙,過了中午,可以恭迎財神進門了,寓意一年裡可以發大財。
3.
吃烙盒子
“初一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裡轉”。烙盒子也叫餡餅,有的地方吃“煎餃”代替,寓意是把財運轉到家裡。
三不做
1.
不拜年
大年初三,最好不出門,不拜年,防止“召口舌”,因為這天是“赤狗日”。
2.
不吃米飯
初三這天不吃米飯,祈求蒼天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寓意感謝上天賜予的穀物,因為這天是“穀子生日”。
3
.打掃衛生時不要往外掃。
大年初三為“掃帚日”,傳統習俗中,初一初二不動掃帚,防止錢財被掃地出門。
到了初三,積攢了幾天的衛生集中清理,掃地的時候,講究由外往裡掃,寓意錢財聚在家裡。
如今,大部分習俗沒有流傳下來,因為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現在的人們也就沒有這麼多講究了。
但是,有些習俗還是流傳至今,一直被人們沿用,其實,無非就是圖個吉利,討個好彩頭,能夠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開心地賺錢,來改善和提高家人的生活水平!
有誰不想多賺點錢呢?你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