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去外地出差或者旅行,明明很累,躺在酒店的床上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卻睡得不太安穩,稍有動靜就會驚醒。
沒錯,這就是大家常說的“認床”,不少人都曾在它的折磨下想睡而不能睡。那為什麼會出現“認床”這種現象呢?
你的大腦在“守夜”
我們過去覺得,人會認床說明這人特挑剔,特事兒。實際上,認床和性格一點關係都沒有。《當代生物學》上發表的一項美國研究表明,認床是一種警惕行為,你感受到不安全激發大腦在“守夜”。
在學術上,把這種“認床”這種現象冠以一個特有名稱:首夜效應,是因為認床往往只發生在陌生環境的第一晚。
睡眠專家說,認床這事兒非常穩固,也非常普遍,就算是研究睡眠的專家,旅行的時候也難以入睡,那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一些鳥類以及海洋哺乳動物中,有一種有趣的“單側腦半球睡眠”現象。就是說,動物睡覺的時候,一側的大腦處於睡眠模式,另一側卻是清醒的。
比如,麻雀就是一種有“單側腦半球睡眠”的鳥類。為什麼睡覺的時候要讓一側的腦半球保持清醒呢?原來,這種看似奇怪的睡眠方式,卻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動物們更好地生存下去。
畢竟在自然環境中在危機四伏,尤其夜晚格外不安全,這時候清醒的那部分大腦,就能有效地幫助動物們對潛在的威脅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受到這一點的啟發,美國科學家就猜測,人類大腦在睡眠的時候是不是也一半休息一半清醒呢?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美國科學家用核磁共振掃描人睡眠時候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左右腦半球不是一側休息一側清醒,但是睡眠的深度存在差異。
人類大腦中存在一個叫預設網路的區域,在人們走神、注意力分散的時候,這部分割槽域非常活躍。它的活躍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你短暫地脫離工作狀態,讓大腦在清醒的時候也能獲得休息。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當人們來到一個新環境過夜的時候,左腦半球中的預設網路不活躍。這就意味著,大腦左半球在第一夜的睡眠深度比右半球淺。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半邊腦“沉睡”半邊腦相對“清醒”的狀態,可能就是人們第一夜睡不安穩的原因。
科學家還在後續研究中發現,在睡眠實驗裡,如果短暫地播放一些異常的響聲,人的左右腦半球對這些聲音的反應也完全不一樣:相對“清醒”的左腦會反應很激烈,這也說明它的警覺程度更高。
然而到了第二夜,人們對睡眠測試環境熟悉了很多,左右腦半球中預設網路的差異也基本消失了。於是就不那麼認床,睡眠質量也好了,充分印證認床這事兒只發生在第一晚。
所以,在陌生環境裡睡不安穩,其實是人類的一種自我防範機制。人在新環境裡睡覺,大腦的一些區域就會“守夜”,防範危險。
8招助你擺脫認床煩惱
雖然大腦也是一片好意,但是“認床”真的很影響睡眠質量,尤其是如果第二天還有重要會議得參加,那就更煩人了,有什麼辦法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嗎?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如果想“治本”,那就得對大腦下手,比如說透過某些外部刺激,減弱大腦某些區域的活躍狀態。
這……畢竟“認床”也就一個晚上,對大腦的影響確實有點大。那有沒有什麼簡單可行的辦法解決“認床”問題呢?
你可以選擇營造熟悉的環境騙過大腦,比如說出差時帶上自己常用的枕頭。你還可以刻意鍛鍊大腦的適應能力,比如說經常更換睡覺的地方,一旦大腦把頻繁的環境變化當成常態,就會主動放棄“加班”。
更重要的是,你要認識到“認床”只是進化跟我們開的一個小玩笑,不要因為擔心在新環境下無法入睡而過度焦慮,這隻會讓入睡更加困難。
反之,放鬆的心情和順其自然的態度則能夠緩解“認床”導致的入睡困難。
還是試試以下幾招,或許可以讓你睡得踏實一些。
01
臥室光線宜暗,建議拉上窗簾。
02
臥室宜涼爽,但不要寒冷,對大部分人來說,18.3攝氏度是理想溫度。
03
在計劃臥床睡眠至少一小時之前,停止活躍的腦力活動。
04
晚餐後禁喝咖啡、茶、酒以及抽菸。
05
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仍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等困了再上床。
06
睡前做溫和及放鬆身心的活動,如熱水泡腳、泡熱水澡、肌肉鬆弛及呼吸運動,睡前2小時不要做劇烈活動。
07
避免在臥室看電視、打電話、討論事情。
08
有規律及充滿活力的生活,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最後,祝大家無論身在何方,都可以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