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2022年的春節檔之戰打響,八部春節檔電影便你爭我奪,一邊大力宣傳,一邊比拼預售票房,彷彿落後了就會“捱打”。
然而,有一部電影,在預售不佳、排片量少的情況下,僅僅有了一天就有了逆襲的徵兆。
這部電影就是由張藝謀、張末執導,陳永勝、章宇、劉奕鐵、黃炎等人主演的《狙擊手》。
《狙擊手》在宣傳時,因為沒有特別知名的演員,所以掀起的風浪並不大,預售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而且,各大院線看到《狙擊手》的預售不佳,在排片的時候,也都將它排在了深夜和凌晨。
為了這件事,張藝謀還特意發影片,懇求各大院線,不要把《狙擊手》放在深夜。
但是,在利益的趨勢下,院線方並沒有改變,這部電影的多數上映時間,依舊是在夜裡。
不過,這不妨礙大家對張藝謀的喜歡和支援,很多老影迷依舊頂著黑眼圈去看,看完後潸然淚下,紛紛表示:《狙擊手》勢必會成為春節檔最大的黑馬。
2021年的春節檔,外界一致猜測《唐探3》會碾壓所有電影,可賈玲和張小斐的《你好,李煥英》卻異軍突起,最終成了最大贏家。
看完《狙擊手》的觀眾紛紛表示:太感人了,哭到不能自己,感覺它會成為今年的爆款。
還有網友表示:你永遠可以相信張藝謀,拍得太精彩了,雖然沒有知名演員,但是卻一點都不拉跨。尤其是那種百轉千回的驚險感,完全拍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實在是難得。
那麼,網友們對《狙擊手》的誇讚,主要來自哪幾方面呢?
第一點就是細節把控太到位。
不管是班長的一次次點名,還是狙擊手射出的子彈,亦或者美軍的精準狙擊,每一個鏡頭都著重細節的展示,非常有代入感。
而且,《狙擊手》展現出來的強大和細節,不止針對我軍,還有美軍,雙方算得上是“勢均力敵”。
第二點就是戰士們的精神展現。
八連五班是個小集體,接到任務後偽裝成“白雪”,埋伏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中,準備伏擊一支裝備精良的美軍小隊。
這些戰士多數沒有文化,有人甚至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但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種精神。
一種堅持的精神,一種必勝的精神,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還有對家的渴望,對家人的想念,以及對戰友的深情;無處不讓人動容。
第三點就是不虛偽、不吹噓。
在以往的兩軍對峙電影上,大多數都是將對方拍成陪襯,彷彿我們永遠勝利,永遠那麼智慧和牛氣。
但在《狙擊手》中,張藝謀用了大量的鏡頭來描寫美軍的強大和殘忍,用襯托的手法,間接展現了我軍的堅持和必勝精神。
在張藝謀的鏡頭下,雙方對戰沒有那麼美好,更多的是殘忍和無情,這才是戰爭真實的一面。
不虛偽、不吹噓、實事求是、力求真實,這就是《狙擊手》最想表達的感覺。
第四點是將鏡頭聚焦於小人物,更生動。
在以往的很多戰爭戲中,都將鏡頭對準了大場面、人海戰術,但在《狙擊手》中,基本沒有大場面的戰爭,而是將鏡頭對準了“人”。
不管多大的戰爭,也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他們都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所有人一起努力奮進,才形成了戰場的恢弘規模。
《狙擊手》的生動之處,恰恰在此,將“人”作為根本,展現他們在戰場上的細節、精神和情感,更為打動人。
看幕後花絮,張藝謀和張譯在鏡頭後看戰士們演戲的時候,都被感動到眼含熱淚。
第五點是對武器的細節描述。
在以往的戰爭劇中,大家對武器都是一知半解,但在《狙擊手》中,我們可以認識很多狙擊步槍,瞭解他們的效能和戰術技巧,從側面也更瞭解了戰爭的殘酷性。
第六點就是對戰友間情感的表達。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戰場是殘酷的,他們隨時都要面臨戰友的流血犧牲,所以很多人對感情都很剋制。因為沒有人知道,在你痛哭時敵人會不會突襲,所以一切都是速戰速決,包括對情感。
有人在死前惦記著戰友的安危,有人在死前惦記著家裡的老人和妻兒,但為了他們能更幸福地生活,每個年輕的戰士都願意站出來,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
看完整部影片會明白,張藝謀想過以一個班的角度講述戰爭,並透過戰士的眼睛,讓我們窺視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溫度。
最後一點回歸現實,張藝謀在選擇演員上也非常認真,沒有用演藝圈的老戲骨,只想挑選一些“像戰士的年輕人”。
為了挑選這些演員,張藝謀看了不下千人,最終只留下了一些200位18歲到25歲的年輕人,最終確定了8位,並讓他們進行了半年的封閉式訓練。
所以在電影中,我們看到每個戰士都那麼熟練的舉槍射擊,皆是因為他們的日夜訓練,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就連章宇和張譯,也放下工作跟著去操練,從來不顧忌自己名演員的架子,才成就了這部電影。
你可以永遠相信張藝謀,《狙擊手》絕對會成為春節檔的黑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