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溼名方:四神湯,簡單四味藥配合使用,健脾、祛溼、養顏、降燥
中醫上所說的溼氣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說得通俗一下,就是我們身體裡的廢物,這種東西有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喜歡拉幫結派,喜歡將其它的髒東西累積起來。
並且我們中醫認為:溼氣不除、百病生。身體上很多的疾病都與溼氣有關。
像什麼溼熱、風溼、溼寒等,都是跟溼氣結合,產生出對身體有很大破壞力的髒東西,從而導致身體出現問題。
所以啊,除溼是一個很好的養生基礎,除溼也是每個中醫大夫都會首先考慮的事情。
那麼溼氣重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呢?
首先,體內溼氣重,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整個人都會沒精神,身體全身都會感到沉重,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太多的勁頭,整個人的氣質都會顯的有些懶。
並且還會有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嚴重的時候,面板上還會起疹子等症狀,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溼氣重的人,其舌苔多是胖大、厚膩苔、舌頭兩邊會有很多齒痕。
說了這麼多,那造成溼氣重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們說說外界因素:
體外的溼氣,很難進入身體,但是當溼邪與其它邪氣相結合的時候,就會很容易進入我們的體內,就比如開頭提到的風溼、溼熱、溼寒。長期呆在陰冷潮溼的環境,都會讓溼氣更容易侵入體內。
還有就是,經常喝冷飲、不愛運動、夏天喜歡吹空調等。這些就是外界的因素。
身體內的最大因素就是:脾虛,中醫認為,脾虛生溼;脾主運化。
並且脾還管著體內水谷精微的輸布,脾虛就會造成體內津液無法運輸到位,一直都堆積著,包括身體內的髒東西都會存在水液中,無法排出。
這個內溼,還是虛不受補的重要原因。不管吃多少的補品,都沒有明顯的效果。
那今天,王醫生給大家推薦一個祛溼的名方:四神湯。既能健脾又能祛溼。
這個方子是除內溼的能手,我們先來說說它的組成:山藥、蓮子、芡實(或薏仁)、茯苓。
山藥:性平、味甘,健脾養胃,特別是脾虛、胃虛之人,吃山藥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山藥在這裡作為補藥使用。
蓮子:在《玉楸藥解》中是這麼記載蓮子的:“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最宜滑洩之家...”,就是說蓮子健脾養胃和止瀉的作用很突出。
這裡的芡實也可以換做薏仁,二者都有加你祛溼、利尿止瀉的作用;芡實與薏仁的區別就在於,芡實的祛溼藥效果要強於薏仁。
茯苓這味藥,也經常被用在祛溼的方子中,茯苓能夠利水溼、健脾、寧心安神。
這便是四神湯的方解,不想喝藥的,也可以配合糯米或者大米煮粥喝。但是需要長期的堅持。
從日常飲食入手,祛除身體內的溼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