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來源:《長津湖之水門橋》電影截圖
文/ 金錯刀頻道
毫無懸念,春節檔電影又爆了。
昨天一天,春節檔總票房高達15.07億(含預售)。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一馬當先,票房6.67億(含預售)!
這些電影裡,包含了戰爭、喜劇、劇情、歷史等型別,但是刀哥不禁想起一個曾風靡全國數十年的電影型別,這一次又缺席了春節檔。
那就是動作片。以前的票房靈藥,現在越來越不吃香了。
《戰狼2》《紅海行動》,雖然貼著“動作”的標籤,不過誰都知道,它們能票房大賣,“動作”恐怕連次要因素都算不上。
大部分時候,動作片在影院裡完全沒有立足的空間,就算想看也無片可看。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人才斷檔,沒人想拍。
對於明星們而言,靠動作片吃飯,價效比太低了。
導演喊“cut”後的第一句話:
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拍一部走心的動作片,代價太大,這點從香港動作片就能窺探一二。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被形容為“盡皆過火,盡是癲狂”,這八個字用在當時的動作片上更是再恰當不過。
這份癲狂背後,離不開成龍等動作演員,更離不開另一群人。
他們就是動作替身,在香港被稱為“龍虎武師”。
當動作演員打不了時,他們要上。
李連杰演《黃飛鴻》時,有一場竹梯大戰。第一天,李連杰就摔斷了腿。為了不耽誤工期,劇組找來了扮演“鬼腳七”的熊欣欣和其他兩人做替身。
所以這場被人奉為經典的打戲,大部分由替身完成,李連杰主要負責露臉時擺pose。
當動作演員不敢上時,他們更要上。
成龍在電影《A計劃》裡,有一場戲要他從四樓墜落,穿過兩層棚布,砸在地上。
沒有保護措施,只有靠棚布緩衝。至於需要幾層布,只能靠經驗猜。
經驗哪裡來?就是靠龍虎武師拿命“實驗”出來的。
在成龍跳之前,劇組已經安排過一個和成龍體重相當的替身試跳過,“一看替身還沒死,大哥(成龍)就來(自己上)了。”
除了幫助動作演員,電影裡的其他任何一個危險動作,也都需要他們上。
洪金寶執導《龍的心》時,有一個情節要求爆炸後,八個人一起從七樓破窗墜樓,沒有威亞保護,只在地下鋪了幾層紙箱、泡沫、破棉被。
爆破師知道一旦引爆,這些人就要開始跳樓,緊張到不敢動手,就對導演說:“要不,你來?”當時國外同行來探班,也全都傻了,問:“你們這樣也敢做?這個動作誰做誰死。”
這一幕拍完,導演喊“cut”後的第一句話,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在那個時代,醫院就是龍虎武師的第二個家。
導演陳德森形容:“那時候拍一個從高處往下摔的鏡頭,十個武行就都排在那裡做‘後備’,第一個人摔壞了,第二個、第三個就得接著上,救護車在旁邊等著,摔壞了直接送去醫院”。
變態級的拼命,就是龍虎武師的標配。
所以哪怕戲份再危險,他們也很少會說“不行”。
香港演員錢嘉樂回憶說,在片場,他見過一個30多歲的大男人在哭,別人問他,還能不能做?
那個男人一邊哭一邊說:“能做!”
變態級拼命,都是“威逼利誘”出來的
一位動作替身說,當時一個危險動作,如果有五成把握,就一定要做。如果有三成把握,也要嘗試去做。
死磕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他們,絕對稱得上“專業”“敬業”。
但是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是如此。他們的專業和敬業,都是被“威逼利誘”出來的。
1. 夠拼命,就能賺得比男主還多
在當時,龍虎武師是高收入職業。
香港普通人當時的月收入100,而他們的月收入隨便就能達到兩三千,甚至比主角賺得還多,因此一些人寧願當替身都不願做男主,比如姜大衛。
和內地比更誇張。“鬼腳七”熊欣欣說,他1987年去香港當武行,一個月收入可達8000多元,是之前他在內地做武術教練工資的150多倍。
而且,完成的動作越危險,收入也會越高。在《A計劃》裡為成龍“實驗”跳樓的替身,跳了一次,拿了5000。
就像任正非說的:“什麼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2. “我也想當大哥”
龍虎武師很明顯是吃青春飯,但是並非沒有職業前景。
畢竟香港電影圈的那些“大哥”,都是從龍虎武師做起的,都是榜樣。
洪金寶,他體型較胖,和大多數演員的身材都不符,於是他就去做沈殿霞的替身。
成龍則在李小龍的電影裡跑龍套,被後者痛毆。
還有他們的師弟元華,號稱“筋斗王”。李小龍在電影裡的翻騰動作,基本由他完成,很受李小龍欣賞。崇拜李小龍的周星馳,因此特意請他出演《功夫》裡的包租公。
就連曾志偉,也是正兒八經的武師出身,轉型得非常成功。
同樣是沒學歷沒靠山,身材樣貌不出眾,“大哥”們可以做到,其他人也應該行。
3. 極致內卷:“他們跳海,我們就跳火海”
“大哥”是榜樣,也是引路人。想出人頭地,少不了“大哥”的提攜。
但是跟了“大哥”,就要給“大哥”賣命。
在電影《省港旗兵》裡,洪金寶的師弟元武被要求從商場的三層,摔到硬邦邦的溜冰場。沒有保護措施,還必須腰先墜地。
元武說他知道這個動作肯定會讓他受傷,甚至危及生命。
可他還是做了——“大哥”洪金寶投資了這部電影。
設計出如此變態的危險動作,既是為了吸引觀眾,也是為了和同行較勁。
曾志偉表示,當時有新片上映,大家就趕緊去看,看完馬上開會,商量怎麼能拍一個更難更厲害的給觀眾看。
所以,跳樓、撞車、撞牆、撞桌椅、撞玻璃、滾樓梯,都是家常便飯。
完成得好,他們能獲得“大哥”的信任和認可,事業可能更上一層樓。
出了意外,他們能得到“大哥”的一句承諾:“我養你下半輩子。”
為了名利和認可,所以他們會拼命,一直做到變態級的專業和敬業。
觀眾看膩了動作片?
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影片型別,動作片和武俠片的影響力無疑在走下坡路。
但這恐怕不是因為超級英雄太酷炫,也不能歸咎於人們看膩了。
相比過去那些人拼命做到讓觀眾滿意,讓“大哥”認可,現在不少影視作品裡的動作戲,則猶如鬧劇,太糊弄人了。
曾舜晞版的《新倚天屠龍記》裡,慢動作打戲無處不在。導演還回應網友:是採用了新技術,為了大家能看得更清楚。
《雪中悍刀行》裡,除了慢動作,又為打戲開創了定格動畫的風格。
《暮白首》裡的打戲又達到了新境界,打戲變成了JPG格式。
也難怪觀眾在看完打戲後,常常不約而同地表示:打的好,下次別打了!
是現在的導演拍不好嗎?絕對不是。
畢竟,連拍文藝片的王家衛都能拍出《一代宗師》,其中的打戲寫意又紮實。
是現在的演員不會打嗎?也不是。
張震為了演好角色,專程去拜師練功,還拿到了一個八極拳比賽冠軍。
年近60的基努·裡維斯,不是武行出身,照樣能在《疾速特攻》《疾速備戰》裡從頭打到尾。
真正的原因是,現在拍高質量的動作戲,或是當稱職的動作演員/替身,價效比太低了。
對於製片人和導演,與其拍一場紮實的打戲,還不如多來幾個明星的面部特寫——粉絲開心,劇組和演員也都省事。
楊祐寧版喬峰
對於演員,投身動作領域,苦頭太多,而且轉型困難。
當年那些風光的龍虎武師,由於揮霍無度,如今大多一身傷病,生活困頓,鮮有人轉型成功——中國觀眾熟知的動作演員和動作指導,幾十年了,至今還是那幾位。
雖然行業已經規範許多,不用再“拼命”,但是如果真想演好動作戲,傷病仍不可避免,吳京就是個例子。
結婚時,吳京是拄著柺杖到的婚禮現場
所以,何必舍易求難?
只是對觀眾來說,當他們一味追求價效比時,呈現出來的作品恐怕就不是很友好了。
認真的人,會把十八般兵器耍得像模像樣,就算是一把扇子,也能玩出花來,流暢度和觀賞性拉滿。
敷衍的人,則處處透露著滑稽。
但是,走捷徑的價效比不是真正的高性價比,因為觀眾不會容忍這些鬧劇太久。
真正的高性價比,應該是打造出讓觀眾回味的作品,甚至靠一部作品就能吃一輩子。
如今成龍淪為了爛片代名詞,李連杰早已遠離演藝圈,甄子丹不復當年之勇,趙文卓只能出演網路大電影,吳京和主旋律深深繫結......
那一批會打、肯拼的演員逐漸退場,把舞臺空了出來,卻只看到後繼無人的尷尬場面。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本篇作者 | 祥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