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的,其首要研發人物是鄧稼先。殊不知,這顆原子彈爆發的背後,隱藏了中國多少領導幹部,科研知識分子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一位同志,名叫張愛萍,為了我們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他可以說是傾注了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失敗到失敗,愈挫愈勇,最終得以親眼見證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盛大場面!
臨危受命,任重而道遠
1960年5月底,我國本打算在酒泉進行蘇制地對空導彈發射實驗,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之後,只等一聲發射口令原子彈就能爆炸成功了!但就在此時,蘇聯專家卻故意以我國的燃料不合格為理由,強制叫停實驗,並明確表明,這顆原子彈不能使用我們中國的燃料,必須要進口使用蘇聯的燃料。
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沒多久,在很多技術方面確實需要依靠蘇聯的幫助才能達成,因此,我國不得不被迫接受蘇聯的要求,但之後的蘇聯又一再推脫,擺明了就是要阻止原子彈在中國發射。
同年7月,蘇聯毫無徵兆的撤走了所有的專家,還帶走了一系列先進的裝置。我們國家當時由於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以及團隊,原子彈相關事宜不得不暫時停滯了下來。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張愛萍惱對於蘇聯的所作所為惱怒至極,當即開始組織對國產的燃料進行實驗,並在兩次實驗成功時候證明了我們國產燃料並不亞於蘇聯燃料。
1961年,中央召開了關於原子彈後續發展的事宜,會議確定由勢頭最強的張愛萍擔任總負責人。
會議結束之後,陳毅將此項決議傳達給了張愛萍,張愛萍卻是一副極為為難的表現,畢竟自己練初中都沒畢業,又怎麼懂得這些方面的東西呢!
陳毅看出來張愛萍的難為情,鼓勵他道:“不懂不要怕!不懂還不能學嗎?誰是生下來就能當國防科委副主任的!”張愛萍聽了這些話茅塞頓開,不會,總可以從頭學起吧!
從頭學起,意志堅定從未想過放棄
張愛萍聽從了陳毅的話馬不停蹄,一路奔波,緊趕慢趕來到北京核武器研究所找到了時任研究所所長的朱光亞。這朱光亞可不是一般人,其曾任美國核物理專業的博士“我是來向您請教的,請您告訴我什麼是原子彈?”朱光亞聽了張愛萍的問題之後,一頭霧水。
張愛萍向朱光亞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深深被張愛萍同志的決心和態度所打動,不僅耐心的給張愛萍講通了關於原子彈的基礎原理,還給張愛萍分析了當前我國原子彈發展事業所處局面以及前進道路上會遇見的阻礙。
1961年10月,張愛萍同劉西堯正式開始對我國現有的原子能工業情況展開調查,在兩人的帶領下短短的兩年時間裡,我國原子能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張愛萍向中央彙報中寫道,只要繼續保持當前工作狀態,計劃在1964年,我們國家就能成功完成核爆炸,這是歷史的畫卷中極這歷史性的一刻!
心願達成,終見蘑菇雲渲染天空
1964年,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國自主研發的導彈經過各方面的改善,已經完全達到了試發的標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張愛萍還費勁周折邀請了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前來檢驗指導把關,眾多科學家日夜兼程,不眠不休,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各抒己見,也出現了許多分歧,最終張愛萍拍板說道:“如期進行!成功了,功勞你們的,失敗了,責任全是我的!”
1964年9月,關於此次原子彈爆炸中央召開了一項秘密會議,參會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紀律,在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張愛萍向周總理請假,自己有一個緊急的外事活動需要參加,周總理批准了他的請假,在張愛萍收拾東西準備離開的時候,周總理突然攔住了他的去路:“愛萍通知,請檢查你的衣服兜裡有沒有寫字的紙條,如果有的話,需要留下!”
張愛萍瞬間就明白了周總理的意思,雖說自己心裡對國家的忠誠度極高,但是周總理這樣做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畢竟此時正處於我們國家試驗原子彈的關鍵性時刻,機密資訊方面不能出現任何閃失。
於是,在周總理和大家的面前,張愛萍大大方方的掏了自己所有的口袋,最後一個紙條也沒有,周總理面帶微笑的點了點頭,張愛萍得以順利的離開了會場。
1964年10月16日,隨著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歷經無數科研人員數以計日的努力之後,終於爆炸成功,此次原子彈的爆炸,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起到了很好的威懾作用!
張愛萍在後來的回憶當中,不由得對周總理豎起了大拇指,並且將周總理的精神總結為十六個字: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結論:
張愛萍踏實認真一絲不苟為國奉獻的精神屬實令人讚歎不已,我們中國有這樣的領導幹部,是中國之幸,是國家之幸!我們一定要將他的這份精神傳揚下去,以張愛萍同志為榜樣,教育千千萬萬的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