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圈內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說,那就是“用距離換面積”。
住市區的,大部分人的住房面積,還是以基本剛需戶型為主,比如70~120平左右的,而住郊區的,因為犧牲了距離,相當於捨棄了一部分市區主城的資源、配套,用來換取了不少的面積,所以產品型別就更豐富多樣一些,比如洋房、疊拼別墅、聯排、合院別墅等。
透過和居住在城市不同區域的人的交流,我們簡單歸納了住在市區和住在郊區各自的優劣勢,基本都涵蓋在以下幾個方面以內:
1、住市區
市區,其實也分住在老城區和新城區,一般而言,大多數一二線城市的老城區,相對於新城區,城市介面沒有那麼現代化,有的甚至棚戶、城中村雲集,老城區的拆改造價也不低,未來大概是需要等到下一波類似於曾經的“棚改”這種機遇,才有可能一改頹勢,所以這裡只討論住在新城區的市區。
優點:
a、配套豐富,生活便利
主城區的教育、醫療、商業資源一般都是比較成熟的,在生活上有更多的便利條件,幾乎是觸手可及,不管是急救資源、學區等都是近在咫尺。
b、通勤時間短
市區的工作機會更多,一般而言,產住融合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人們在家門口就能夠找到工作,省去了長途跋涉、跨越城區甚至市區的交通通勤,也為城市節省了交通資源,提升了效率。
c、市區核心地段房源有稀缺性
在一定是歷史階段內,城市的發展變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就是說,在一定年限內(比如30~50年內),城市中心會相對恆定,如此,在這個階段內,城市主城區核心地段的房產,就能夠享受到城市發展壯大釋放出來的紅利,有一定稀缺性,增值效益也更可觀。
缺點:
d、人口密度高,更為喧囂嘈雜
市區的人口居住密度,一般都比郊區更高,而且多數住宅型別屬於普通高層住宅,剛需戶型家庭更多,一般多為電梯房,就算是市區有低密度的洋房小區,也只是少數,而且價格不菲。
如果房子臨在路邊,或者是主幹道旁,那麼白天的車馬喧囂和嘈雜是少不了的,好在夜間會稍微好一些。
不過,這樣的喧囂嘈雜,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熱鬧繁華,是比較受老年人喜歡的,國外很多城市都喜歡把養老院建在城市繁華區域或者學校周邊,因為老年人比較害怕孤獨,喜歡有人氣的地方。
e、交通擁堵
市區雖然通勤距離節省了,但是免不了還是要忍受交通擁堵、紅綠燈交替、汽車尾氣等弊病,有時候甚至還有汽車鳴笛噪音。但比起跨越城區、甚至市區的長距離通勤而言,這些小毛病大多數住市區的人也能夠接受的。
2、住郊區
優點:
a、環境更寧靜,戶型面積也更大
郊區的房子,住起來確實很舒適,不僅周邊環境比較安靜,空氣方面也比較乾淨,而且可以選擇的房產型別比較多,很多城市的疊拼、聯排、合院甚至大洋房等專案,都是分佈在郊區地界,總價上雖然和市區一套剛需相差無幾,但是“以距離換面積”確實也是客觀存在的。
單從室內的居住空間體驗感而言,郊區的房子(特別是帶花園、院子的)顯然是更開闊、更令人心情舒暢的。
b、居住密度較低,周邊社群相對簡單
住在郊區還有一點優勢,就是郊區的小區分佈,相對比較稀疏,居住密度沒有那麼高,所以一些城市病,比如交通擁堵等,就很少見。
而且周邊的小區型別,主要還是以住宅為主,商業的物業一般都比較集中在幾個大的購物中心,社群環境比較單純,至少在房屋出租率方面,就沒有市區那麼複雜。
缺點:
c、通勤距離遠
住在郊區的人,除非是實現財務自由,不需要每天打卡上下班,否則,不管是自駕還是乘坐公共交通,每天1~2小時甚至更多時間用於通勤上面,有的甚至是跨越城區、市區,從地鐵首發站做到終點站,帶來的生活體驗也是大打折扣的。
d、交通安全方面有隱患
一般而言,郊區的道路車輛比較少,更為通暢,所以在郊區超速、飆車的現象也存在,一些大型重卡車都進不了主城核心區,繞道郊區的機率也更大,大型重卡車保險買得高,有的司機橫衝直闖的,如果郊區有物流產業園等配置,那交通隱患就會更高一些。
e、配套不豐富,較為冷清
關係到切身居住體驗的配套,主要就是三大類:教育、醫療、商業。
在郊區,這三大類配套相對都沒那麼集中,而且優質的配套資源往往分佈在能夠服務更多人的市區,舉個例子,從醫療方面來講,郊區就不太適合老年人居住,比如突發疾病需要叫救護車,可能等待的時間就需要更長。
商業上,有的郊區商業購物中心也是冷冷清清,很多商戶甚至做不下去搬離的。學校大多以私立學校為主,師資和各方面配套,和市區的學校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f、郊區的房產,增值勢能不大
多數城市房產增值的規律,還是遵循馬太效應的,當行情來了的時候,越是核心區域的房源,就越有勢能上探更高的空間,而郊區的房源增值性就沒那麼強,漲幅比較平緩,畢竟,城市核心的資源還是在市區繁華地帶。
總而言之,住在市區和住在郊區,都各有優劣,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居住需求來選擇,在物業型別方面,也是有著很大差異的,置業和居住的訴求不同,側重點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