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學前教研室教研員、一級教師 張 博
“讓長輩先入座” “不要用筷子敲碗碟” “夾菜不要來回翻”……這是我們熟知的餐桌禮儀。不少孩子在餐桌上一些不好的習慣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不同的進餐場景傳遞出了不同的家庭文化和教養理念。所以,從小要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為什麼要學習餐桌禮儀?餐桌禮儀是指吃飯用餐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據文獻記載,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受孔子推崇,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從家庭教育方面講,餐桌禮儀也是家庭教養的一種體現。
多大開始學習?孩子一出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很大,孩子耳濡目染家長的進餐方式、行為舉止,潛移默化就學會了。隨著孩子長大,尤其3歲後,他們能熟練使用勺子等餐具,願意模仿成人進餐,更願意像大人一樣一起吃飯。如果家長能尊重孩子需要,為孩子提供專門的椅子、餐具等,有意識地引導其瞭解一些餐桌禮儀,不僅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助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學習更多禮儀常識。
應該學習哪些餐桌禮儀?餐桌禮儀傳承久遠,內容十分豐富。在詹德華著作《餐桌禮儀》中介紹的禮儀要點包括數十種,如:中餐入席的禮儀、入座有序、就座安穩、就座順序、中餐餐具的用法、筷子的用法、注意吃相等。掌握這些禮儀,用餐時就能彬彬有禮、儀態大方、言談舉止令人舒適。
對於3歲後的孩子來說,具體要學習以下內容。
餐前:1.進餐前做好洗手、如廁等餐前準備,避免進餐後離座打擾他人。這樣可以更安心、放鬆地享受美食。2.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吃飯時應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長輩還未動筷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接過,表示對長輩的尊敬。3.進餐前引導孩子對做飯的人表示感謝,可以說:“爸爸辛苦了!”
餐中:1.身體坐正坐直,保持端正姿勢。坐正坐直不但視覺美觀,還有利於消化。2.吃飯時儘可能不要發出聲音,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譁。教育孩子嚼飯時儘量閉著嘴,喝湯時也慢慢等湯涼了再喝,不要上來就“唏裡呼嚕”地喝。3.正確使用勺子筷子。筷子是東方人特有的餐具,一種工具可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深厚傳統文化精髓,這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正確使用筷子還能促進手部小肌肉發展,讓孩子的精細動作得到鍛鍊。4.避免在盤中翻來翻去,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顯得比較自私。應儘量夾取離自己較近的菜品。
餐後:1.飯後對準備食物的人表示感謝。2.吃完飯若要先離席,要跟長輩打招呼:“我吃好了。”3.飯後幫助家人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幫助洗碗。
用餐時間雖然短暫,卻是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家長應引導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享受每頓飯,感恩大自然賜予的食物、烹飪這些食品的人。共餐時,家長應為孩子做好榜樣示範,再忙也不要在吃飯時看手機,孩子的很多社會性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倘若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久而久之自然會越做越好。孩子不但喜歡模仿,還喜歡角色扮演遊戲,家長可在日常創設進餐的遊戲情境,邀請他們變換不同的角色進行遊戲。如當小主人、當長輩,在遊戲中教會他們舉止要與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符,滲透正確的進餐禮儀。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