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去國外出差,讓我想到了ipad和kindle,打算帶上在異國他鄉解解悶,在床頭櫃翻出來才發現,應該有2年沒動過他們了,周圍朋友有用ipad看書工作的,但用kindle好像很少,最近搜尋kindle發現: Kindle閱讀器在亞馬遜官網缺貨,幾個月前也就是2021年10月份,Kindle關閉了天貓旗艦店;11月份,亞馬遜中國裁掉了Kindle硬體團隊。
二手平臺閒魚評選的“2021十大無用商品”,其中電子閱讀器成功擠進前三名,閒魚對它的評價是“一種比較昂貴的泡麵周邊”,這個梗,就來自Kindle閱讀器。
鹹魚還給出了關於kindle的資料,從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閒魚上成交了40多萬臺Kindle閱讀器,而亞馬遜官方披露Kindle在中國的年銷量約為90萬臺。也就是說,差不多每賣出兩臺Kindle,就有一臺會拿到閒魚轉手,大部分賣家稱自家的Kindle是“九成新”。甚至很多網友爆出了kindle泡麵的照片。
亞馬遜是在2007年11月9日推出第一代Kindle的。釋出的時候,貝索斯發下宏願:要讓所有賣紙質書的人都失業。顯然,貝索斯對Kindle設定的使用場景,就是專注閱讀,沒有其他。貝索斯的理由是,既然人們願意為了聽歌而專門購買一個iPod,那也會願意為了讀書而專門購買一個Kindle。
當時,離蘋果釋出iPad還有兩年多,但喬布斯已經認定,Kindle的場景定位走不通。他說:“這是一款沒有希望的產品,因為未來讀書的人會越來越少。”喬布斯認為,在單一功能和多功能平板裝置之間,消費者一定會選擇單一功能,集讀書、聽歌、看劇、辦公為一體,這就是後來iPad的樣子。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當2010年iPad問世之後,照樣被同行大佬們吐槽。比如谷歌CEO施密特就說:我看不出來,這種平板電腦和螢幕大一點的手機有什麼區別,消費者為什麼會買它?比爾·蓋茨對iPad同樣嫌棄,認為它沒有專門的輸入裝置,比如手寫筆和物理鍵盤,使用者在輸入文字和編輯文件的時候就會非常不方便,不適用於辦公場景。
你看,比爾·蓋茨對平板裝置設定的使用場景是開會和移動辦公,他認為平板裝置就是更輕便的PC,主要是用來辦公,這也是兩年後微軟推出Surface的思路。Surface配備了鍵盤和手寫筆,配置也比iPad要更高。
但是後來我們知道了,無論是針對閱讀場景的Kindle,還是針對辦公場景的Surface,都賣不過iPad,iPad才是平板裝置的王者。那麼,iPad針對什麼使用場景呢?你我心知肚明——娛樂場景嘛。躺在沙發上刷劇、玩遊戲,用手機螢幕太小,端著電腦又太重,這個時候你會強烈感受到,沒有iPad,人間不值得。
所以,與其說是iPad打敗了Kindle和Surface,還不如說是娛樂場景打敗了閱讀場景和辦公場景。這樣看來,喬布斯真正是洞察人性的大師。
而且後來,iPad還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使用者群體,就是孩子。這一代孩子是網際網路原住民,不可能不讓他們接觸電子產品。用手機吧,螢幕太小,家長怕傷眼睛;用膝上型電腦吧,鍵盤滑鼠他們用不上,還容易弄壞。相比之下,能夠用小手劃幾下就能完成全部操作的iPad,就是天然屬於孩子的電子產品。在iPad推出短短三年後,就壟斷了全球教育市場90%以上的份額,很多學校都推出了專門的iPad教材。
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不是專門為閱讀設計的iPad,在兒童教育和閱讀市場打敗了專業閱讀裝置Kindle。Kindle試圖反擊,研發專門的教學軟體,在美國幼兒園和中小學推廣Kindle,但並不成功。
從市場角度而言,針對不同場景的兩個產品,如果出現了跨界競爭,那麼,高頻打低頻比較容易,而低頻打高頻很難。比如,娛樂社交是高頻,閱讀是低頻,所以,iPad可以做教育,微信可以做讀書,而Kindle電子書想要反殺就比較難。Kindle閱讀器市場不會消失,因為閱讀是社會進步的本質需求,社會在進步,人們對於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但人性決定了,這個航道屬於一個小眾市場。
首先我想說,surface、kindle、ipad這三個產品從產品角度沒有失敗者,因為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產品要獲得商業的成功,而這個三個產品都在不同時期各領風騷,甚至現在kindle在海外也是有很大市場的,開玩笑來講,這三個產品我自己也都買了,用真金白銀來肯定這三個產品。只是ipad目前來看異軍突起。
這三個產品給小編的啟示是,比打敗康師傅泡麵的不是其它的食品,而是外賣。我相信,Microsoft、Amazon、Apple,在做surface、kindle、ipad的時候一定做了充足的市場調研,五看三定,但為什麼喬老爺子的產品異軍突起呢。我想從企業願景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
蘋果公司的願景:讓每人擁有一臺計算機。
亞馬遜公司的願景:成為全球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使得客戶能夠線上查詢和發現任何東西。
微軟公司的願景:透過優秀的軟體賦予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透過任何裝置進行溝通和創造的能力。
企業願景是對企業戰略和發展方向一個高度概括的描述,所以蘋果iwatch、ipad、imac、iphone等等產品都是一個計算機,給使用者提供了整套的蘋果生態覆蓋了學習、工作、娛樂等場景。而云服務商蘋果也在做,主要是為輔助蘋果邊緣計算產品銷售。亞馬遜剛好相反,是一個電商和雲服務公司,終端或者邊緣計算產品是輔助雲端銷售工具,亞馬遜2020年的營收,雲服務佔39%,比如,kindle產品策略是為了輔助雲端海量的電子書資源。微軟是聚焦工作場景,比如surface就是一個生產力工具,娛樂體驗對比ipad就差太多。
大家看明白了吧,如果你要的是計算機,需要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和生態去工作、娛樂、學習,那麼ipad就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而如果你只是讀書,kindle依然是你最好的選擇,只是這個產品的賽道會相對ipad窄一些;
Surface就是生產力工具,移動辦公配合window、office軟體包括鍵、鼠使用習慣,相比ipad目前來講會更加適合辦公場景。
所以這三個產品沒有哪個是成功或失敗的,只是各自的定位不同。後續大家購買產品存在多品牌選擇困難症的時候,可以利用這種產品思維,從品牌的企業願景上下手,看該公司長遠規劃,是否符合你所需要產品場景和生態的定位,輔助你做選擇,期望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到你。
下一期大家想看些什麼呢?不妨留言給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