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
編輯 |
煤價上漲侵蝕利潤,火電上市公司2021年陷入鉅虧。
截至1月29日,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均釋出了2021年業績預告。這五家上市公司共虧損了254億-407億元,較上年同期160.05億元的盈利,下滑258.7%-354.3%。
其中,中國華能集團旗下華能國際(600011.SH)虧損金額最大,達98億-117億元。中國大唐集團旗下的大唐發電(601991.SH/00991.HK)虧損幅度最大,達396%-455.3%。
中國華電集團的華電國際(600027.SH)虧損45億-53億元,國家能源集團的國電電力(600795.SH)虧損16億-23億元,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的中國電力(02380.HK)虧損5億-6億元。
截至目前,上海電力(600021.SH)、浙能電力(600023.SH)、粵電力A(000539.SZ)、長源電力(000966.SZ)、寶新能源(000690.SZ)等共15家上市電企也釋出了2021年業績預告,淨利潤全部下滑。
上述共20家上市火電公司中,15家上市公司淨虧損。
據介面新聞統計,20家上市火電公司去年共計虧損達323.52-495.11億元,較上年少賺了700餘億元,同比下滑183.09-227.15%。
火電公司淨利下滑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去年煤價大幅攀升,北方港5500K平倉價格年均價1045元/噸,同比增幅79.5%,嚴重超過往年火電企業平均盈虧成本640元/噸上下,導致發電燃料成本飆高,發電、供熱成本出現倒掛。
二是去年經濟復甦加速,用電量呈現超預期增長態勢,但國內水電整體偏枯,火電保供形勢嚴峻。在虧損局面下,火電企業冬季仍需持續多發保供,導致發多虧多。
中國電力表示,去年下半年煤價急速上漲,同期上網電價卻並未同步上調。
國電電力表示,經初步統計,該公司入爐綜合標煤單價約890元/噸,同比上漲約五成。
上海電力表示,該公司去年累計煤折標煤單價約1097元/噸,同比增幅達67%,增加其全年燃料成本約53億元。
贛能股份(000899.SZ)表示,去年平均綜合標煤單價較上年同期上漲44.29%。
同期,上市煤企淨利潤大賺,19家上市公司共盈利超1000億元,八成上市煤企迎歷史最好業績。
2021年4月起,受煤炭供需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炭價格出現飆漲,9月鄭商所動力煤主力合約價格突破千元。10月中旬,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突破2600元/噸,刷新歷史高位,坑口煤價一度逼近3000元/噸大關。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測算,去年全國煤電企業的電煤採購成本額外增加約6000億元。8-11月,部分集團的煤電板塊虧損面達到100%,全年累計虧損面達80%左右。
之後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下,煤炭市場供應量大幅增加,煤價自12月起大幅跌至1000元/噸之下,電廠缺煤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市場理性迴歸。
2021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全面放開了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範圍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
隨後,廣東、江蘇等多地電價上漲通道開啟。電價上浮能夠一定程度上對沖高煤價帶來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燃煤電廠的高煤價壓力。
2021年12月,國家發改委釋出了《2022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意在穩定煤電上下游利益關係。
國家發改委上調了長協基準價,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長協基準價由每噸535元上調31%至700元,並與全國煤炭交易中心等四家機構釋出的價格指數聯動,在550-850元/噸之間波動。
此外,長協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提出發電供熱用煤除進口煤以外的部分原則上全部簽訂長協,覆蓋所有核定產能30萬噸/年及以上的煤炭生產企業。
有行業觀點稱, 上述意見稿為煤炭價格下行釋放了預期。火電廠的綜合用煤成本,將較2021年有較大改善。
但有不願具名的大型電廠負責人士對介面新聞表示,這一長協基準價格仍偏高。
“目前未全部執行700元/噸的長協基準價格,電廠由虧轉盈難度大。並不是每個地方的電價都能夠頂格上浮到20%,且部分長協合同籤量不籤價,價格仍在博弈中。”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