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野釣時,總會遇到這麼一種情況,隨著垂釣時間延長,我們的釣距,會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遠,等到收杆時,會驚奇地發現,已經是滿竿的狀態了。
這倒不是說滿竿狀態一定不好,只要不是大魚咬鉤,其實影響倒也不算特別大,但是越釣越遠,即便窩料投放的略近,滿竿狀態下,誘魚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之所以要在意這一點,是因為鉤餌落點越遠,魚群遊曳的距離就離我們越遠,這基本上就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所以,我們在野釣時,即便不能做到越釣越近,也不能讓魚群越遊越遠,那樣只會讓魚口越來越差。
當然,我們想要控制釣距,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嚴格控制鉤餌落點,但是,這並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搞明白,越釣越遠的具體原因。
一、拋竿導致的
在野釣時,我們垂釣的水域非常狹窄,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很難精準把控鉤餌的每一次落點。
這和釣技精湛與否並無太大關聯,因為水面越大,參照物越少,所以在拋竿時,總會不知不覺地越拋越遠。
而很多釣友甚至會每次都拋滿竿,然後再往回拽一下竿身,以此來控制鉤餌落點,這也就是我們說得八分滿竿。
這種情況下,不管我們用的是不易霧化的餌料,還是容易霧化的餌料,水底的魚群都會為了追逐鉤餌越遊越遠。
如果餌料霧化得比較好,還容易吸引小魚鬧窩,小雜魚們也會啄食著鉤餌遊曳到更遠的位置。
想要解決這種情況,一方面,控制拋竿的幅度,儘量不要讓鉤餌落水之後再回拽,另一方面,鉛墜到鉤餌之間的距離不要太長,讓鉤餌的擺幅儘可能小一些。
二、餌料霧化太好
除了極少數地形非常狹長的水域,即便是塘釣,一旦有風、有浪,也會將水中的漂浮物往空曠的區域吹拂而去。
這純粹就是物理原因,漂浮物受外力作用,要麼依附在水流流速緩慢的近岸或者水中的障礙物邊緣,要麼就在水中漂浮。
不管釣點的水流流速是急還是緩慢,只要餌料的比重夠輕,會漂浮,都會慢慢漂浮的原來越遠。
應對辦法並不完美,但是也聊勝於無,我們儘量使用不霧化,或者霧化較慢的餌料,如果非要用軟料,不妨使用軟黏一些的餌料。
三、釣點水底有斜坡、溝坎
同樣是因為物理原因,當我們選擇的釣點在水底,有溝坎、有斜坡,都會導致鉤餌落底之後滾落到較遠處。
這種情況在陌生的釣點經常出現,那麼解決方法就在前不在後了,只要我們耐心找一下水底,找一個水底相對平緩的區域做釣點就可以了。
當然,前文所言,這種釣距越來越遠的情況,要真說對實戰有多大的影響,只要我們不是以釣大魚為主,其實影響也不是特別的大。
但是,釣魚這個事,除了釣到魚之外,琢磨研究各種釣魚的現象,也是釣魚的樂趣之一,對或不對是一回事,這個過程,就其樂無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