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主內,為陰中至陰,最畏虛寒,用溫補以理中,此正法也。然太陰為開,故太陰亦能中風,則亦有可汗症。
若見四肢煩疼之表,而脈浮者,始可與桂枝湯發汗。若表熱裡寒,下利清谷,是為中寒,當用四逆以急救其裡,不可攻表,以汗出必脹滿也。
又恐妄汗而腹脹滿,故更制濃樸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以解之。太陰本無下症,因太陽妄下而腹滿時痛者,是陽邪內陷,故有桂枝加芍藥湯之下法。
若病不從太陽來,而腹滿時痛,是太陰本病。倘妄下之,必胸下結硬而成寒實結胸,故更制三物白散以散之。此仲景為太陰誤汗誤下者立救逆法也。
叔和不能分明六經之方治,而專以汗吐下之三法教人,重集諸可與、不可與等浮泛之辭,以混仲景切近的當之方法,是點金成鐵矣。
濃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此太陰調胃承氣之方也。凡治病必分表裡,而表裡偏有互呈之證,如麻黃之喘,桂枝之自汗,大青龍之煩躁,小青龍之咳,皆病在表而夾裡症也。
用杏仁以治喘,芍藥以止汗,石膏以治煩躁,五味、乾薑以治咳,是於表劑中兼治裡也。
若下利腹脹滿者,太陰裡症而兼身體疼痛之表症,又有先溫其裡,後解其表之法。若下利清谷,而兼脈浮表實者,又有隻宜治裡,不可攻表之禁。
是知仲景重內輕外之中,更有淺深之別也。夫汗為陽氣,而腰以上為陽,發汗只可散上焦營衛之寒,不能治下焦臟腑之溼。
若病在太陰,寒溼在腸胃而不在營衛,故陰不得有汗,妄發其汗,則胃脘之微陽隨而達於表,腸胃之寒溼入經絡,而留於腹中,下利或止,而清谷不消。
所以汗出必脹滿也,凡太陽汗後脹滿,是陽實於裡,將轉屬陽明;太陰汗後而腹滿,是寒實於裡,而陽虛於內也。
邪氣盛則實,故用濃樸、姜、夏,散邪而除脹滿;正氣奪則虛,故用人參、甘草,補中而益元氣。
此亦理中之劑歟!若用之於太陽汗後,是抱薪救火,如此症而妄作太陽治之,如水益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