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揭秘孫思邈長壽保命灸法 展現膏肓灸精髓 分享老吳守正創新實踐

【老吳艾國潮】分享“守正創新”的新艾灸:引入熱科技,以體溫健康管理為核心,助力大家復甦低體溫,溫通寒溼淤,讓艾復能健康!



千餘年來,“藥王膏肓灸法”既是中醫起沉痾去痼疾,治病、防病、養生的大法之一,更是中醫重量級的成熟特色外治方法。”概因其取穴存在技巧難度,臨床使用者日漸減少,故頗有推廣傳承的必要。

[膏肓灸學術基礎]

孫思邈40歲後,在長期遍訪名醫,反覆親身體驗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最終選定了以艾灸作為自己的健康長壽日常方法。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長期身體力行地摸索總結,獨創發明了膏肓灸法,堅持不輟,最終樹立了強身健體享壽百年的艾灸範例,而且將膏肓灸法經驗毫無保留地推薦給同行。

膏肓灸的創新並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孫思邈長期對中醫藥深邃的學習思考,特別是受益於其親力親為的豐富體驗和臨床實踐。在其鉅著《千金方》中,對針灸就有系統而深刻的親身實踐和豐富總結,可見一斑。孫思邈集前人醫藥經驗之大成,同時還遍訪當代名醫高人的體驗總結,形成內容十分豐富的針灸驗方900餘首,同時還有關於針灸理論與方法的系統論述,頗多創新。

揭秘孫思邈長壽保命灸法 展現膏肓灸精髓 分享老吳守正創新實踐


藥王-灸聖孫思邈

孫思邈在針灸方面的系統貢獻,被後人稱為繼《內經》和《甲乙經》之後的第三個里程碑,明清以下迄今難以被超越。可見孫思邈對於艾灸的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包括對膏肓灸的獨立發明自成一法等,彪炳史冊,堪稱灸聖。

藥王膏肓灸法“奠基於秦、漢《黃帝內經》的基礎理論;繼承於魏晉發展出的化膿瘢痕灸;崛起於唐孫思邈《千金方》中明確“膏肓無所不治”;盛極於宋代的廣泛臨床應用;至南宋莊綽以《灸膏肓腧穴法》集宋以前膏肓灸之大成,涵蓋揣穴方法、灸療壯數、灸後補養等內容,撰成專著,開創了單穴成書的先河,也標誌了“膏肓灸”的日臻成熟。明、清以下也有各個醫家及醫著的闡發應用。膏肓灸這種根脈源流清晰,而且無斷代的系統化傳承闡發,細如髮絲的匠心獨運脈絡,充分展現出巨大的臨床價值和生命力,足見其守正創新的必要性和深遠意義。

[藥王膏肓灸法]

孫思邈的膏肓灸法最早載於《千金要方》卷三十第七。其灸法要點主要包括:

一是強調膏肓穴的取穴方法,務必使兩肩胛骨充分分離,“筋骨空處,按之患者覺牽引胸肋中、手指痛,即真穴也。”孫思邈特別強調取穴的體位和準確,“若能用心方便,必得灸之,無疾不愈矣”、“不爾,即胛骨覆其穴,灸之無驗”。

揭秘孫思邈長壽保命灸法 展現膏肓灸精髓 分享老吳守正創新實踐


膏肓穴的大概位置

可見膏肓穴如果選穴不準,不獨療效不顯,而且可能徒傷皮肉臟腑。正確體位,準確取穴是膏肓灸法能否成功的前提。

二是膏肓灸必定要重灸,施灸壯數宜多,灸量務足。“灸至百壯千壯”以上,方能效如桴鼓 。結合現代臨床的具體情況,一般以十多壯,或者幾十壯為宜。當然對虛勞、腫瘤、多種慢病等消耗性疾病,必須重灸才能達到治療量,如果灸不到位,只會傷津耗氣,徒增病情,還可能會造成氣機壅滯等變證,適得其反。

三是說灸完膏肓穴後必須灸氣海(或丹田、關元、中極之一穴)、足三里穴等三穴,還需“以引火氣實下”,防氣火壅盛於上,重在聚集融合心肺宗氣,腎間動氣,後天胃氣,上下氣海貫通,先後天經氣融合水火相濟,溫通疏浚上中下三焦,至此膏肓灸法始成。

除了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具體操作以為,藥王膏肓灸法所強調的“膏肓無所不治,無所不療”的完整流程還包括灸前操作體位正確,灸穴灸量足夠,灸後調理完善等幾個方面,皆不可稍有懈怠。

揭秘孫思邈長壽保命灸法 展現膏肓灸精髓 分享老吳守正創新實踐


孫思邈鉅著《備急千金方》

[老吳艾國潮的守正創新]

老吳在潛心學習實踐藥王膏肓灸法過程中,主要著力解決三個問題:其一是一千多年後的現代人體制等與唐代人相比,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唐代漢大多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太陽軸心生活方式為主,且經常戶外運動生產曬太陽也令其對艾熱的耐受性大為提升。當代人的都市生活方式除了宅居以外,多見躺平和內卷,更像溫室內的弱苗,加上日漸普遍的低體溫,其對於灸熱的敏感度大幅增加,而耐受度則大幅降低,這大約是古今對照灸量變化的基礎環境。結論是,現代人對艾灸的敏感度會更高一些,因此,膏肓灸的灸量需要調整到適合範圍,過猶不及,適度變得非常重要。

二是清中期以後在官方政令下,人們基本不再接受瘢痕灸。如何保證“艾火遍身燒”已成為基本事實和普遍問題。都市群體時尚愛美,怕痛懼傷,非到萬不得已,是絕難接受瘢痕灸的,不僅過程疼痛難忍,形似受刑,而且會留下永久瘢痕,創傷期大致還會影響日常生活等,凡此種種都與現代都市生活群體的理念和習慣等大相徑庭。

揭秘孫思邈長壽保命灸法 展現膏肓灸精髓 分享老吳守正創新實踐


《村醫圖》中的膏肓灸

灸量減小之後,如何遞補替代,千方百計地維持和最佳化灸感,自然就變得十分突出。“有創無痛”看似悖論,實則可以成為今後剛需產品創新的目標方向之一。

三是創新向善的膏肓灸法總體方案:主要包括整體統籌,引入體溫健康管理,三因制宜,三態同調,內外兼顧。在守正傳統艾灸精髓的基礎上,變單一的艾灸“火箭”為千人千灸的精準導彈,三波諧振,特別是增加精準制導的外用靶向藥效釋放系統,藥灸合一,直接穩定持續的加強灸感的高質量存在。

在艾灸過程中,增加了作為消毒液應用的灸液,同時也成為保持“艾火遍身燒”的重要加持措施之一。灸液吸取孫思邈千金方經驗,以艾草、生薑和艾納香等為主藥組成複方,採用分子動態萃取技術或者離子提取技術,獲得全生物活性成分的奈米級精華成份,並將其進一步創新制成能夠快速透皮,緩慢吸收的外用脂質體,較快滲透入皮下筋膜、經絡層組織,在艾灸過程中起到良好的仿生艾灸作用,平均發揮出不少於6小時甚至更長的持續輔助艾灸作用。

揭秘孫思邈長壽保命灸法 展現膏肓灸精髓 分享老吳守正創新實踐


老吳在2021世界中針灸聯合會澳門創新論壇發表主題演講

守正艾灸,創新國潮依然在路上。眼下的聚陽慧膏肓灸法並未達臻理想目標。老吳將堅持引入熱物理工程多學科協同,醫工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完善產品方法,期望能傳承創新更加可靠便捷易用的“藥王膏肓灸法”,讓百姓不再“病入膏肓”。而且“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對於藥王孫思邈的“膏肓灸”保命灸法,你有何見解經驗,歡迎分享討論,敬請批評指正。

讓艾復能健康!

祝福大家新春快樂



*瑩瑩原創首發!請大家批評指正,也請【點贊】、【關注】、【私信】。所有評論諮詢必回覆!*本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所有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2-02-02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明樓,5重間諜,和杜月笙拜把子,死後葬在八寶山

歷史上真實的明樓,5重間諜,和杜月笙拜把子,死後葬在八寶山
"他不顧個人的譭譽完成了黨交給的特殊使命."--<中共黨史人物傳> 翻開歷史的書卷,那一個個在抗日戰場上衝鋒陷陣.誓死為國的戰士,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人民由此 ...

杜月笙去世只給孟小冬留2萬元,孟獨自在香港活26年,靠什麼謀生

杜月笙去世只給孟小冬留2萬元,孟獨自在香港活26年,靠什麼謀生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一開始便註定了的,比如孟小冬終究要走上唱戲這條路.1908年12月,孟小冬出生在上海藝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同慶街,加上她梨園世家的背景,11歲起,孟小冬就開始了她搭班唱戲跑碼頭 ...

1948年,杜月笙拒絕跟蔣介石赴臺,潘漢年致電:你不去臺灣是對的

1948年,杜月笙拒絕跟蔣介石赴臺,潘漢年致電:你不去臺灣是對的
1949年的一個深夜,在香港的一處宅子內,本已是寂靜無聲.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驚醒了正在熟睡的杜月笙.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大人物,此時卻在香港的一套小房子內居住.他慌忙起身接了電話,聽到 ...

2001年杜月笙女兒回國:只有我一個回家,他們都走了

2001年杜月笙女兒回國:只有我一個回家,他們都走了
紙醉金迷的舊上海,書寫的是一段歷史往事. 作為青幫"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曾是這裡的"土皇帝",無論是什麼達官顯貴,只要來到這裡,都要給"三分薄面&q ...

價值18億古董無償捐獻,杜月笙之子牢記父親教誨,永遠都是中國人

價值18億古董無償捐獻,杜月笙之子牢記父親教誨,永遠都是中國人
薩珊王朝時期的伊朗藝術,繼承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傳統並融合古代東方和西方的風格而有所發展.精美的金銀細工亦著稱於世 .薩珊朝的絲織品豪華絢麗,其上繪有鳥獸.狩獵和各種植物紋樣,對拜占庭.埃及和中國都有 ...

杜月笙的小兒子:牢記父親的教誨,給國家無償捐獻價值18億的古董

杜月笙的小兒子:牢記父親的教誨,給國家無償捐獻價值18億的古董
杜維善先生是是一位古錢幣研究領域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慈善家. 他曾經無償捐獻過價值高達十八億人民幣的文物給上海博物館,補充了上海博物館在古錢幣領域的空缺,並且榮獲了上海白玉蘭獎. 不僅如 ...

不僅是馬雲,阿里“財神爺”背景更不一般!爺爺是杜月笙法律顧問

不僅是馬雲,阿里“財神爺”背景更不一般!爺爺是杜月笙法律顧問
馬雲一生有兩大貴人.一個是來自日本的孫正義,一個是來自臺灣的蔡崇信. 蔡崇信對馬雲事業的成功有多重要呢?馬雲曾不吝讚美地說:"如果非要選一個自己最感謝的人,那他就是蔡崇信." 在阿 ...

王亞樵怒鬥青幫三大亨:逼退張嘯林、震懾杜月笙、黃金榮向他賠罪

王亞樵怒鬥青幫三大亨:逼退張嘯林、震懾杜月笙、黃金榮向他賠罪
王亞樵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灘,是當時中國最雲波詭譎的地方. 地方勢力明爭暗鬥,帝國主義爾虞我詐,陰謀詭計隱匿在大都市的燈紅酒綠中,醞釀著一場又一場的動盪與騷亂. 一條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內外. ...

1951年,上海處決兩位反革命,訊息傳到香港,杜月笙一病不起

1951年,上海處決兩位反革命,訊息傳到香港,杜月笙一病不起
民國時期各地湧現了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前仆後繼,為創造一個新中國而奮鬥.他們的功績無人比擬,他們的不懈努力才換來了今天的國家富強. 而這次要介紹的人物就是中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汪壽華,因為早期的共 ...

棋局有終,常以勝敗為論。人生如棋,棋悟人生
大家都下過棋吧.其實這棋局就像人生.這下棋的過程,就像人的一生.人生如棋,落子不悔大丈夫.棋雖小道,品德最尊.不管是圍棋.象棋,還是其他棋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和底線.那就是:落子無悔.做人也是一樣的 ...

人生如月一一中秋感言

人生如月一一中秋感言
袁克功 寫下這個題目,內心忐忑.因″人生"內涵太過浩瀚,言者眾,思者寡.因此只可從某個角度,如在百花園中擷一小朵觀其色,嗅其味. 古往今來,臨中秋,愛談月.無論文人騷客,山野村夫,鴻儒白丁, ...

品茶茗、悟人生,在詩詞世界中感受鄭板橋的愛民之心

品茶茗、悟人生,在詩詞世界中感受鄭板橋的愛民之心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作者:鄭板橋(清)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優雅別緻的書屋內,三兩人圍坐在桌前,手裡搖著摺扇,品茶茗.悟人生.牆上" ...

詩詞|10首經典詩詞:初讀只覺驚豔,再讀已是人生

詩詞|10首經典詩詞:初讀只覺驚豔,再讀已是人生
總有一句詩,讓你讀來驚豔無比,總有一句詩,讓你想起久久回味. 在那麼多詩詞中,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對映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有時,因為一句經典,就讓人讀懂了整首詩 ...

黃石公傳世奇作《素書》,讀懂者人生順達

黃石公傳世奇作《素書》,讀懂者人生順達
<素書>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它雖提出"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素書>以道理為宗旨,同時以道.德.仁.義 ...

歷史上的10月8日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10月8日發生了什麼?
1. 1843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 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與英國公使璞鼎查在廣東虎門簽訂<虎門條約> ,作為<南京條約>的附約.< ...

黨史百年丨歷史上的10月11日

黨史百年丨歷史上的10月11日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半島網推出"黨史上的今天"專欄,帶您回望黨與人民 ...

歷史上的10月13日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10月13日發生了什麼?
1. 0467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生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為元宏.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時僅5 ...

歷史上的10月14日發生了什麼?
1. 1918年-我國第一個新聞研究機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正式成立.此為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也是中國新聞教育的發端.校長蔡元培為該會擬定了 ...

政策速讀(2021年9月23日)
教育部等六部門 做好現有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備案改為審批工作 關鍵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 來源:教育部 發文時間:2021年9月10日 政策要點: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印發通知部署做好現有線上學科 ...

歷史上的10月9日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的10月9日發生了什麼?
1. 1874年-萬國郵政聯盟成立 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PostalUnion--UPU)簡稱"萬國郵聯"或"郵聯",是商定國際郵政事務的政府間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