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裡,有“一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的說法。傳說龍有九個孩子,即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Suān)猊(ní)、贔(bì)屓(xì)、狴(bì)犴(àn)、負屓和螭(chī)吻。望子成龍,望子成龍,其實世界上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的就是龍了。因為龍的這九個孩子都不是龍,這是為什麼呢?
龍和牛生了個兒子,叫囚牛。
囚牛是龍的長子,《記龍生九子》有:“囚牛,龍種,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龍頭胡琴”的造型便是如此,囚牛的母親是“犀”,囚牛的性格更貼近於犀,相對溫順。囚牛很喜歡聽音樂,所以雕刻在琴頭上,比如胡琴,可見對牛彈琴啊,牛,它也是聽得懂的。但是啊,相傳有一牧人為懷念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絃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此得名。馬頭琴上雕刻的是馬頭,可不是囚牛哦。
龍和“豺”生了個兒子叫睚眥,性格兇狠。
睚眥是龍的次子,他的母親豺的性格兇猛膽大,不僅會捕食鼠、兔等小動物,還會攻擊馬、鹿、野豬等體型大的動物,甚至會挑釁熊、豹等猛獸。有“睚眥必報”一詞,說的是惹惱睚眥後,睚眥一定會報復回來,如今常用來形容心胸狹隘的人。《升庵外集》中記載:“睚眥,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
龍和鳳凰生了個兒子叫嘲風,他喜歡登高望遠,能夠震懾遊離在人間的邪祟。所以人們把它放在房屋的屋角之上。
嘲風是龍的三子。嘲風象徵著吉祥、威嚴和美觀,能夠威懾妖魔、清除災禍,《懷麓堂集》中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龍和蛤蟆啊生了個兒子叫蒲牢。
蒲牢是龍的四子。因為有蛤蟆的基因啊,所以他喜歡大聲叫喚。人們把它雕刻在這個紅中的提鈕上,讓他發揮他的特長,但是蒲牢呢,又特別害怕鯨魚。所以人們把敲鐘的這塊木頭做成鯨魚的形狀,這就是木魚的由來啊。因為蒲牢害怕龐大的鯨魚,受到攻擊後就會嚇得大聲吼叫,留下了好音好吼的印象,洪鐘上的龍行獸鈕便是它的遺像,《東都賦》中有:“發鯨魚,鏗華鍾”。
龍和獅子呢也生了個兒子叫狻猊。
狻猊是龍的五子。狻猊有兩大愛好,那就是抽菸和燙頭,所以人們把他雕刻在香爐之上,狻猊的樣子與獅相似,看起來比較威武,也就常出現在我國宮殿建築、香爐上,《爾雅·釋獸》記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東漢時期西域向我國進貢獅子後,才有了“獅子”的名字,彪貓即獅子,狻猊的母親便是“獅”。
龍和烏龜呢也生了個兒子叫贔屓,也叫霸下。
贔屓是龍的六子。贔屓相貌和龜相似但有牙齒,象徵著長壽和吉祥,《堅瓠集》記載:“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贔屓曾幫助夏朝大禹立下不少功勞,大禹就讓他揹著刻有自己功勞的石碑。所以,人稱愛馱石碑的龍就是它了。
龍和老虎生了個兒子啊叫狴犴。
狴犴是龍的七子。狴犴,模樣像虎,威風凜凜,明事理辨是非,表示公正嚴明地意思。古時獄門上部虎頭形的裝飾,還有官衙的大堂兩側的虎形,便是狴犴,《龍經》有:“狴犴好訟,亦曰憲章。”
龍和龍生的兒子叫負屓。
負屓是龍的八子。負屓是贔屓的同母弟弟,平生好文,喜歡舞文弄墨。石碑兩旁的文龍就是他的遺像。贔屓關係最好的兄弟啊,就是負屓了。負屓一般被雕刻在碑文之上,而碑文之下是贔屓,所以負屓被贔屓馱著。
龍和魚生了個兒子叫螭吻。
螭吻是龍的九子。因母親是“魚”,又名魚龍,喜歡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寓意在佛家為護法,有驅兇辟邪的作用,《太平御覽》記載:“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魚虯便是螭吻的前身。
老龍整了8個老婆,卻生了9個兒子,且各不成龍。龍生九子,主要看那是跟誰生的!九個兒子的名字,民間有多種說法。上述的是第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呢是: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
相同的就不多講,咱講講不同的: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鴟尾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也叫好望。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闢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饕餮(拼音:Tāotiè),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
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蚣蝮,應為,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螺蚌也好蝸牛也好,它們都是屋裡只住了它自己,所以特別負責的看守門戶鎮守要挾,然後保護一家的這個安寧。
第三種說法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螭,或螭首,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
麒麟,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現在有人認為麒麟就是長頸鹿。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龍和狗生的兒子叫朝天吼,這個就比較有名了,忠心可昭日月被刻在華表柱子之上。為的是讓皇帝呃做一個明君,哎,天安門廣場的華表柱子雕刻的就是朝天吼了,時刻提醒皇帝,你該到民間去看一看了。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正因如此。
龍和鱷魚生的兒子叫公父,也叫避水金晴獸。它就是牛魔王的坐騎,傳說它能上天入地,善水通靈,能讓河清海晏。
總的來說,龍生九子之傳說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是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直到現在也是沒有深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