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國家級名老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 曠惠桃
本報特約記者 陳 雙
風溼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據統計,中國有超過1/6的人患有風溼病,也就是說,我國已超過2億人患有各種不同型別的風溼病。如此龐大的患病群體,對社會、家庭和醫生來說都面臨嚴峻挑戰。風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纏綿難愈,有的患者需終生服藥。目前,尚無根治此類疾病的特效藥。中醫如何治療風溼病?本期,《生命時報》特邀國家級名老中醫、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溼免疫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曠惠桃教授詳細解答。
3年前的一天,40歲的王女士找到曠惠桃就診。“我看她一步一拐走進診室,面容憔悴,問她哪兒不舒服?她還沒開口,就眼淚直流。我一邊看她的一大堆化驗單,一邊安慰她慢慢說。然後快速瀏覽主要化驗單,沒有發現異常,只是膝關節照片有輕微骨質增生和少量積液。等她情緒稍微穩定告訴我:她是做魚生意的,十幾年來,不管寒冬酷暑,每天從早到晚殺魚賣魚,特別是冬天,雙手在冰冷的水中捉魚,幾年下來,雙手及腰膝四肢關節疼痛腫脹,日漸加重,到當地和省城幾大醫院檢查,結果無異常,花了不少錢,沒查出什麼病,愛人懷疑她裝病,逐漸冷淡她,甚至夜不歸宿。她擔心家庭破碎,小孩無人照顧,經朋友推薦找我看病。我問她是否怕冷,她說全身都怕冷,四肢就像放在冰水中一樣,冷徹骨髓。我給她診斷為風溼寒性關節痛,就是中醫的寒痺,該病特點是一般檢查正常,但病人痛苦不堪,冷痛徹骨。我開了《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三附子湯為她治療,半月後複診,精神大有好轉,疼痛減輕、冷感減退。效不更方,我用原方加減,讓其繼服鞏固療效。3個月後,諸症基本消除。照片檢查,膝關節積液消退。夫妻和解,又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是曠惠桃眾多患者的一個縮影。業內專家稱,她臨床處方用藥經驗老道,藥不多而力宏,價不高而效佳。“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最早提出了風溼病的病名,有關論述見於溼病、血痺、歷節病等章節,對後世影響很大。”曠惠桃因為景仰張仲景仁術仁心,選擇風溼性疾病作為重點研究。用她的話說:“我是張仲景的忠實粉絲。”1979年,曠惠桃師從名老中醫張海清教授,以《金匱要略》作為主攻方向攻讀碩士學位,精心研讀《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等30多部中醫經典。臨床經年曆練,曠惠桃運用《金匱要略》理論診療風溼類疾病得心應手。如風溼病初發期或急性發作期,注重溫散宣通,以驅其邪;穩定期注意補益脾腎等扶正療法,增加免疫力;合併病則需標本緩急處理得當,控制病情;對於頑痺證,一般驅風除溼之品難以奏效時,運用動物、蟲類藥透骨搜風。
風溼,風寒溼侵襲是主因
風溼病是由於不同病因引起的影響到運動系統(骨、關節、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韌帶及神經血管等),表現為慢性疼痛和腫脹、畸形、功能障礙、感覺異常等的一大類疾病,範圍十分廣泛,包含100多種疾病。
中醫稱風溼病為“痺病”或“痺證”,《黃帝內經》認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強調外因是風溼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同時《素問·評熱病論》也指出:“風雨寒熱,不得虛,不能獨傷人”,認為是正氣不足,正不抵邪,導致風寒溼等邪氣趁虛而入,留滯人體關節、肌肉、筋膜和經絡之間,氣血執行不通暢而發病,簡單說,就是“正虛邪侵”。曠惠桃表示,結合實際生活,風溼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預防不當,感受風寒。天氣變化,氣溫下降,未及時新增衣物,特別是現代很多女性在寒風刺骨天依然穿著薄衣短裙,風寒溼邪趁虛入內,邪氣阻滯經絡和關節,引發關節腫脹疼痛,久之就會患風溼類疾病。風、寒、溼三邪侵入人體,臨床表現各異,風氣較盛者為行痺,寒氣盛者是痛痺,溼氣盛者為著痺。
環境不佳,寒溼入侵。長期在潮溼環境中工作或生活,寒溼入侵;或勞累過度、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常為風溼病的誘發因素。其中,以寒冷和潮溼誘發者佔絕大多數。寒冷、潮溼浸入機體,阻滯肌肉關節筋骨,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導致風溼病。
不良生活習慣,感受風寒溼。如外出不帶雨具、常遭風吹雨淋;或經常冒雨涉水,水中作業無防護;或騎摩托、單車不備擋風衣物;或久坐潮溼地或涼地;或疲勞和運動大汗時吹空調電扇;或大汗時洗澡游泳;或洗頭洗澡後不及時擦乾,導致寒溼之邪侵入,形成各種疼痛症候。汗後機體毛孔大開,極易受涼受溼,寒溼之氣入內,阻礙氣血執行,導致肌肉關節疼痛等。此外,經常貪食冷飲冷食,內傷脾胃,溼邪內生,均可致風溼病。
體質虛弱,感受寒溼。中老年、病後、產後、和平時工作太忙不注意鍛鍊的人,體質相對虛弱,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感受風寒溼邪。中醫重視營衛氣血,體虛之人營衛不和,邪氣則趁虛而入,易患風溼病;此外體虛者五臟虛弱,特別是肝腎虛弱之人易患風溼病,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極易出現筋骨疼痛等病症。
現代醫學認為,風溼病主要由感染、環境、遺傳、精神等四大因素誘發,西醫主要用非甾類抗炎藥(消炎止痛藥)、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及激素等治療。中醫治療風溼病則以“治病求本”為目標,注重內外配合。
中藥內服: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風氣盛者為行痺,用防風湯;寒氣盛者為寒痺,用烏頭湯;溼氣盛者為著痺,用薏苡仁湯;熱氣盛者為熱痺,用白虎加桂枝湯,四妙湯;氣血虛痺,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三附子湯;肝腎虧虛證,用獨活寄生湯。以上方劑大多為經方,辨證準確,療效不錯。上班族時間緊,老年患者不便煎熬中藥,可以服用中成藥,如通痺膠囊、強骨膠囊、正清風痛寧片、金匱腎氣丸、獨活寄生丸、舒經活血膠囊等,有通經活絡、活血祛瘀、補益肝腎,溫養氣血等功效。
中藥外治:主要有中藥外敷、外洗、外塗、膏藥外貼、穴位敷貼、中藥藥液理療滲透等;中醫主張“春夏養陽”,故夏天“貼天灸(穴位服帖)”是運用最廣泛的養陽除痺之法。此外,針灸按摩、傳統體育療法如太極拳、氣功、五禽戲、八段錦等也對治療風溼病有療效。
風溼病並非“不死的癌症”
有的人認為“風溼病是不死的癌症”,患病後非常悲觀憂慮,其實大可不必。曠惠桃說,大部分風溼病是可以治癒的,絕大部分是可以緩解、好轉的,患者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各類風溼病患者,只要是屬虛寒證者,平時可以多做食療,如冬季可選用羊肉、雞肉煨燉當歸、骨碎補、附片、天麻、三七等,以溫助陽氣、溫經散寒。日常如何預防風溼病,曠惠桃給出以下建議:
新增衣物,注重保暖。天氣寒冷時外出,一定嚴實裝備,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女士少穿裙服。
忌食生冷,少碰涼水。儘量不吃冷食、冷飲、冷水果;儘量少用冷水洗臉、洗手、洗澡等,中老年人儘量少冬泳。
擇時鍛鍊,必待日光。寒冬季節最佳鍛鍊時間最好選擇上午9~11點,下午3~5點,於天氣晴朗、太陽高照時進行,早晚寒冷之時儘量少外出。風溼病人群,平時注意多曬太陽,補充身體陽氣。
重點護足,日踮晚泡。“寒從腳起”,人體腳部不能受涼。腳部許多穴位與人的內臟相對應,受涼就會引起臟腑不適乃至風溼病,因此要注重腳部鍛鍊和暖足。白天可隨時踮腳:雙腳併攏站直,踮起腳後跟,腳掌、腳趾著地,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步幅甩臂行走,每天20分鐘左右。睡前用蘇梗桂枝生薑湯泡腳:紫蘇梗、桂枝各30克,生薑10克,加半盆水煮開5分鐘,趁熱泡腳泡手25~30分鐘。擦乾後用雙手對雙腳腳底進行揉、拍、打,效果更好。
曠惠桃的養生經:吃好早餐
與共和國同歲的曠惠桃人如其名,面若桃花、優雅從容,歲月彷彿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跡。談到她的養生經,曠惠桃說,她一直忙於臨床、行政、教學工作,特別是每天上午的工作量非常飽和,所以,她一直將吃好一頓早餐作為養生的關鍵。幾十年如一日,她堅持自己做早餐,即使在擔任醫院院長期間也是如此。她從八寶粥得到啟發,將黃豆、黑豆、黑米、黑芝麻、赤小豆、薏米、核桃、蓮子用豆漿機打成糊,她把這個叫做八寶糊,每天早上趁熱喝上一碗。這樣的八寶糊營養豐富,不僅有補肝腎、補脾胃的作用,打成糊狀後還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除了自制八寶糊,曠惠桃的早餐還有一個寶貝——紅棗桂圓枸杞蛋。先將雞蛋煮熟,去殼,再和3~5顆紅棗、3~5顆桂圓肉、一小把枸杞一起煮5~6分鐘。夏天還可放兩三片生薑。此方可以補氣血、溫陽散寒,特別適合女性朋友,會讓面色更紅潤。此外,還要吃半個饅頭或半根玉米作為主食。“幾十年來,我一直如此,享用著豐盛的皇帝般的早餐,只要早餐吃好了,一天的精氣神都足了。”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