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好的醫生做手術,手術很成功,病情卻惡化了。平常發生這樣的事,我們會想是不是其中有什麼貓膩,但在癌症病房中,我確實目睹過這樣的案例。
手術成功,本來該皆大歡喜,為何病人的情況卻更危重了?下面的案例故事,值得所有人警醒。
惋惜!手術成功,患者卻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案例一,這是一位76歲的男性直腸癌患者,手術之前各項指標都正常,手術過程也非常順利,腫瘤完整切除,周圍可能發生轉移的淋巴結也成功進行了清掃,從這個意義上看,手術應該是成功的。但術後問題來了,患者手術吻合口引流管的引流液始終不見減少,這意味著患者手術吻合口沒有癒合,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臨床檢測發現,手術之前患者血液正常的白蛋白水平在手術之後明顯下降,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蛋白質不足使得傷口無法癒合的情況,這在老人患者非常多見,許多人甚至因為蛋白質不足造成傷口感染最後死亡的情況。好在這位患者足夠幸運,經過近大半年的時間的營養支援,患者治癒出院。
病例2,這是一位65歲的肺癌患者,有冠心病多年,慢性支氣管炎多年,手術過程也非常順利,腫瘤順利切除,但問題在於手術之後36小時,患者出現嚴重的心率失常!患者僅僅說了一句:胸口悶得慌,馬上進入昏迷狀況,雖然全力搶救,但遺憾的是,患者最終死亡。
在患者死亡後,醫生們進行了患者死亡討論,關於死亡原因,醫生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心臟儲備功能較差,在肺部手術之後,心臟的負擔過重導致心衰;二是因為長期的慢性支氣管炎在手術之後加重心臟負擔;三是手術的麻醉可能造成呼吸肌出現故障,造成心肺功能障礙。
一句話,癌症手術會帶來心肺功能惡化的風險的,這種風險有可能導致患者的猝死!
病例3,一位55歲的胰腺癌患者,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腫瘤切除也很順利。然而,手術之後僅僅過了半年時間,患者就出現了腹腔的廣泛的癌細胞轉移,由於癌症進展過快,患者出現了明顯的惡病質的情況,最終因為全身營養不良而死亡。
手術成功不等同於治癒,癌症患者更要了解風險
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看到,成功的手術切除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它僅僅是治療成功的一個環節,手術成功與治療成功不是一回事!以癌症為例,可以很好地說明這一點。我們知道,手術是癌症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大多數癌症患者的首要選擇。
先來看看手術成功的標準是什麼。一般來說,癌症手術成功必須保證以下幾點:1、腫瘤完整切除;2、腫瘤周圍的可能轉移的區域淋巴結清掃乾淨;3、保證手術切緣病理檢測無癌細胞的存在。簡單一句話,手術成功可以理解為在目前醫療水平下,已經將肉眼已經可能的顯微鏡下腫瘤病變予以了切除。
需要指出的是,癌症治療成功的標準是遠遠高於手術成功的。它需要滿足如下條件:1、治療後患者的臨床表現完全消失;2、實驗室檢查無論是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完全正常;3、影像學檢查,如CT或者MRI檢查沒有發現腫瘤的跡象;4、治療後5年內癌症沒有復發以及轉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手術成功的標準是非常低的。
手術成功,患者卻病情惡化甚至去世,這樣的事情讓人心痛,也讓人警醒。一個優秀的醫生,一定要本著對患者負責的態度,有全域性意識,患者的身體狀況、耐受程度、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應對措施、認真細緻的全面檢查,每一個細節都要為患者考慮。尤其是面對癌症這種危重的疾病,更是如此。
一個好的醫生,不能只是治療手段耍得好,更要考慮到病人的整體、有全域性意識。不僅自己知道,還要提前告知病人和家屬,讓他們認識到、瞭解到手術的風險,尊重他們的選擇。我們能做的是儘量考慮全面充分一些,主觀上盡全部的努力,客觀上疾病或醫學本身的侷限,是另外一回事。只有這樣,作為醫生,才能問心無愧。
更多癌症、健康相關知識請繼續關注【李醫生聊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