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抗日根據地屯積公糧的工作在抗戰初期就進行過,隨著戰爭日益緊張,軍政需求量加大,屯糧工作逐漸成為根據地財經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太行區政府的角度看,糧食收入是其國民總收入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農民每年的財糧負擔主要以糧食的形式繳納,因此糧食是戰時軍政供給最主要的一項,是維繫根據地民生與軍隊戰鬥力的主要因素。在游擊戰爭環境下,群眾在生活上第一個要求是“安全”,而糧食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屯積公糧,反對敵人搶奪糧食,對軍民雙方都有很大的利益。對於民眾而言,屯積公糧的主要目的是“積穀防饑”,由於敵寇暴行或是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民經濟很容易遭受打擊破產,屯糧可以備不時之需,救濟災民。對於軍隊而言,抗日武裝的軍需補給只能依靠敵後抗日根據地,只有屯積了足夠的軍糧,才能保證軍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此外,屯積公糧還可以免去軍隊臨時借糧籌糧的困難與民眾支差四處運糧的麻煩。為了維持根據地軍需民生,太行根據地採取的對應措施就是突擊屯糧與反搶糧。
太行區委根據敵我態勢的不同,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了不同的應對策略。首先是在根據地內的腹心地區,我方佔有絕對優勢,太行區以保衛秋收、快速完成屯糧任務、防止敵人掃蕩劫掠為主要方針。腹心地區一般有較好的群眾基礎,日偽的搶糧隊無法深入,這些地區的突擊屯糧一般能夠快速完成,明確按照政策規定的基本原則,執行屯糧工作。
其次是日偽勢力佔絕對優勢的敵佔區,由於我方力量弱小,因此主要是進行政治攻勢,反對日偽的配給掠奪,反對他們的“公倉”、“公場”設施,其主要目的在於減輕敵佔區同胞對日偽的沉重負擔,少受敵人的勒索。政治攻勢以宣傳號召和教導群眾為主,號召敵佔區同胞為保衛自己一年四季早起晚睡辛勤勞動所獲糧食而鬥爭,號召敵佔區同胞不要把吃在嘴前飯為敵人搶奪而去。同時要幫助敵佔區人民群眾算賬,“教導他們反對敵人掠奪,自己支配和處理自己的糧食,必要時可以賣至根據地,向根據地輸出,或者向抗日政府送交公糧;如果這樣均不可能,寧可毀壞糧食,也不能被敵人搶去,因為敵人搶糧食,他會吃飽肚子,反回來屠殺我們。”
最後是敵我勢力鬥爭頻繁且尖銳的遊擊地區,這類地區的群眾要受到來自多方勢力的徵糧,負擔比較沉重,如果不進行突擊屯糧,那麼群眾的糧食就有可能被日偽掠取。因此在游擊區的屯糧十分注意方式方法,既要避免群眾的負擔過重,又要保證屯糧的迅速完成,它以快收、快打、快藏、快屯為第一要務,並出動武裝部隊與敵進行遊擊戰,用一切辦法不使敵人拿走一顆糧食。太行區委為保護糧食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常常與敵在政治上、軍事上展開激烈鬥爭,並在秋收前後(一般是十月至十二月)達到鬥爭的高潮,太行區委圍繞糧食與日偽展開激烈的宣傳戰、組織戰、游擊戰、買糧戰,糧食往往在幾日之內轉手數次。
在鬥爭最激烈、最密集的秋收前後時期,敵我的整個鬥爭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鬥爭目標與方法。第一階段是敵我雙方宣傳戰,一般在秋收之前。日偽透過宣傳誘騙群眾,提出諸如“防止匪軍掠奪糧食,秋收後全部糧食交農民倉庫保管”的口號標語,並召開偽村長會議,向各村偽村長、保長下達宣傳任務,同時假意退還去年農民倉庫集中之糧,以欺騙群眾農民倉庫並不是要搶奪糧食而是幫助集中儲存。針對日偽的宣傳誘騙,太行區委一般在九月份之前就開始做心理和意識上的準備,總結去年糧食鬥爭經驗,在佈置合理負擔工作時就把抗糧鬥爭也一併佈置,同時反駁敵偽宣傳,揭發敵偽陰謀,指出其欺騙伎倆,大部分群眾在覺悟之後都提出“如果敵人讓全部糧食交農倉,我們收秋後就不維持了”。
第二階段是敵我雙方組織戰,主要是在臨近秋收之前召集幹部組織動員突擊屯糧工作。這一階段日偽採用的基本方法是威脅利誘但花樣很多:“①用酒肉利誘,偽公署大擺筵席招待各村偽村長並請各機關人員作陪,當場把重任交給偽村長。②用組織保證(偽村長一般都參加新民會)新民會召開會議讓他們保證任務的完成,要挾偽村長自己說出交清日期。③個別談話,談完後做的結論是各村都通匪,為了兩面不出事,必須把糧如數交來,表面上是體貼偽村長的困難,實質是威脅他們,意思就是說那村不送即證明是通匪。④鼓勵死心塌地的偽村長當場提出保證大加表揚與獎勵。⑤散會後催繳並聲稱預期不交者皇軍將出發催要,威脅各村自送。⑥反駁我之宣傳,向群眾說明日本人不吃谷,利用特務造謠說‘幹部們放屁,憑嘴抗不住糧’。”針對日偽對偽村長、兩面派的威逼利誘,太行區委採取了相應的有效對策。例如,召開村級以上幹部動員會議,根據以往日偽的搶糧事實,說明其困難與欺騙陰謀,指出日偽武裝搶劫糧食的必然性。此外還組織游擊區各村訂立公約及五家連環保,要求村與村訂立合同約定動作一致,展開全面的抗糧運動,並加強情報組織工作,嚴密注意日偽的策略方針以便及時提出對策。這一階段的組織戰雖沒有直接與敵進行武裝鬥爭,但是雙方為爭取基層村政權所展開的組織攻勢同樣十分激烈,誰能爭取到基層政權的支援就能在下一階段的糧食鬥爭中佔據先機。
第三階段是敵我短兵相接,武裝搶糧與武裝保衛的白熱化鬥爭階段。由於在組織戰中敵人無法取得預期效果,他們開始轉變方式,撕掉偽善的面具,直接調派武裝搶糧。他們一面在根據地進行掃蕩同時派偽軍、偽警察混合搭配組成“鐮刀隊”、“口袋隊”、“搶掠隊”,在游擊區武裝搶劫,企圖經過武裝威脅迫使群眾主動交糧。日偽在游擊區的武裝搶劫不可謂不瘋狂,“搶劫時以敵偽混合組織攜帶迫擊炮重機槍包圍了村子,偽村長親自率領民夫漢奸洗劫,先搶大村鎮,接著搶邊區並企圖威脅腹心區自送。”在日偽的瘋狂劫掠下,游擊區人民承受了沉重的負擔,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以遼縣為例,1942年10月24日到11月12日這短短的20天中,被敵人搶去580石糧食,在敵偽瘋狂搶劫下,偽組織人員十分動搖,一些工作基礎薄弱的地區如竹亭鄉偷偷送給敵人八十餘石糧食,並謊稱是被敵人搶去。在敵人武裝搶劫的嚴重威脅下,太行區委根據敵我態勢的變化制定了相對應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措施:①武裝打擊敵偽搶糧,組織軍事抗糧聯合指揮部,將正規軍、基幹隊、特務團聯合起來一致行動,打擊敵人“搶糧隊”,伏擊汽車破壞公路;②組織情報攻勢,以虛假情報迷惑敵人,迷惑敵人到處有八路,使敵人不敢隨意出城搶糧;③加強對偽組織的掌握,打擊死心塌地的偽幹部,改造非革命兩面派的偽幹部,召開偽幹部會議,動員與掌握他們抗糧;④組織群眾用各種不同的理由向偽公署要求減輕徵糧數量,同時讓群眾準備一部粃谷壞糧防止敵人突然襲擊。
經過三個階段的鬥爭,太行區委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中,敵人欺騙乏術,搶糧也宣告失敗,大部分群眾被髮動起來,鬥爭情緒異常高漲,不僅順利幫助完成突擊屯糧的任務,還改造和掌握了一部分村政權。從遼西地區1942年敵我實際徵糧數來看,敵人原本派糧數4000石,實收600石,僅完成15%;太行區政府原派糧數1366石,實收1486石,超額完成120石,糧食鬥爭的效果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鬥爭的成功保證了太行區的糧食安全,將生命線掌握在自己手中,軍需民生得到保障,人民群眾的糧食被集中儲存,避免了群眾遭受敵人搶糧,也防止了太行區政府因糧食被搶毀過多,難以滿足軍政需求而被迫向人民群眾臨時借糧或重複徵糧,避免了人民負擔的被迫加重。
參考文獻:
[1] 晉冀魯豫邊區財政經濟史編輯組編:《抗日戰爭時期晉冀魯豫邊區財政經濟史資料選編》第一輯,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版。
[2] 山西省檔案館編:《太行黨史資料彙編》第四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陌南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