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一個黑人小孩被父親狠心遺棄,浙江農村奶奶咬牙收養,後來祖孫二人過得怎樣?
小孩叫巴比,是個中非混血,父親阿里來自非洲的生意人。小巴比出生不久,母親就離開了,他只能跟父親相依為命。
阿里是個很有經商頭腦的人,靠著藥品生意賺了不少錢,小巴比跟著他過了幾年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長。
有一天,阿里突然對司機盛曉陽說,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業務,要回非洲一趟,不方便帶著巴比四處奔波。
盛曉陽來自浙江金華蘭溪,是個很樸實的農村小夥。成為專職司機後,跟著阿里走南闖北,兩人的相處非常融洽。
在盛曉陽看來,阿里是個說話算話,值得深交的好朋友,所以阿里把孩子託付給他時沒有多想,很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結果阿里這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巴比也從一個有保姆照顧的小公子,變成了沒人要的孩子。
盛曉陽早就已經結婚生子了,根本沒有辦法再額外養活一個孩子,於是帶著巴比去了福利院,結果因為巴比不是孤兒,遭到了拒絕。
盛曉陽和妻子都很善良,不忍心直接把孩子丟下,又帶著他回了家。思來想去,盛曉陽帶著巴比回了農村老家,讓自己的媽媽盛美娟照顧巴比。
當時,巴比只有6歲,看起來很沒精神,盛美娟剛見巴比時被嚇了一跳,連忙拒絕說,我一個農村老太婆,怎麼能養活一個黑人孩子呢。
話是這麼說,盛美娟還是心軟了,因為年幼的巴比根本沒有辦法獨立生存,真要是把他丟了,那就是害了他。
小巴比從小在城裡生活,剛見盛美娟時,他也有些害怕,但還是怯生生地喊了聲奶奶。或許,正是這個稱呼觸動了盛美娟的內心。
剛在農村紮根的小巴比,經常因為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看著孩子如此難受,盛美娟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在盛美娟的精心照料下,巴比的身體逐漸恢復,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巴比知道奶奶已經上了歲數,經常主動做家務,以免她太過勞累。
很快,巴比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為沒有本地戶口,無法像正常孩子一樣入學讀書,盛美娟為了讓孩子讀書,忙前忙後去了很多單位,哭了不知道多少次。
後來,當地教育部門看盛美娟一家不容易,破例讓巴比進了一所小學讀書,學費是1800元。
盛美娟知道兒子在外面打拼不容易,沒跟他說學費的事情,去了被褥廠打工。每天起早貪黑的工作,經常累得腰痠背痛。巴比特別心疼,經常跑去幫奶奶幹活。
上學之後,巴比努力讀書,各科成績都很好,同學們也喜歡跟他玩。巴比很喜歡上學,但是他更喜歡陪著奶奶,每次週末放學回家,他都特別激動。
有一次,老師讓大家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巴比不知道媽媽是誰,改寫成了《我的奶奶》。
在這篇作文中,巴比深情地寫了這樣一句話,我的奶奶非常善良,沒有她就沒有我,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奶奶。盛美娟看了這個作文,直接哭出了聲。
鄉親們知道盛美娟一家不容易,經常幫助他們。在大家的協助下,盛美娟東奔西走,四處辦理手續,為巴比解決了戶口問題,真正成了盛家的一份子。
時隔多年,巴比長高了,也強壯了,學習成績也很好,還額外學會了街舞,但是他仍像以前一樣感激奶奶,希望用自己的餘生,好好報答她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