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2年1月28日,全國GDP30強城市除深圳市以外其他城市均以對外公佈了本年度經濟執行基本情況(深圳市也對外公佈了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的總量級數)。疫情發生後兩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在國際領先地位、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在此經濟發展下我國多個城市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同時外貿實現快速增長,出口進口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在此利好因素影響下我國部分沿海港口城市取得較好成績;然而疫情影響仍在不時發生,加上洪澇災害影響,我國個別城市經濟受到一定衝擊。
在以上利好和波及雙重因素影響下,2021年我國GDP排名前30強城市的次序也發生了較明顯變化,具體經濟資料及排名變化如下。
全國GDP十強,上海北京突破4萬億,廣州發力
2021年全國GDP十強城市與2020年並沒有發生變化,同時各城市之間的排名順序也依舊未變。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武漢和南京。
這裡值得肯定的是,上海和北京兩座城市攜手跨進了4萬億+俱樂部,成為我國首批邁入4萬億的城市。截止到2020年底,全球主要經濟體中GDP突破4萬億的城市僅有3個(紐約、東京、洛杉磯),隨著上海和北京GDP實現了雙突破,未來也將進一步擴大其全球影響力。
上海、北京兩座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得益於高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的高效佈局與發展,其中上海市積體電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慧三大先導產業增速達到18.3%,北京市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1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9.2%,醫藥製造業增長2.5倍,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也增長達19.6%。
在持續推動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取得8.5%的同比經濟增速,可謂來之不易。
而在GDP十強城市中另一座經濟表現亮眼的當屬——廣州市。
2020年廣州市經濟增速同比僅有2.7%,不僅被深圳市進一步拉開差距,同時還被身後的重慶市追至GDP差額僅僅16.32億元。
然而過去的2021年廣州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31.97億元,名義增量達到3212.86億元,在GDP十強城市中僅次於經濟總量更大的上海、北京,名義增量位列第三位。同時不僅縮小了與深圳市的GDP差額,也將與重慶市的GDP差額拉開至337.95億元,兩城市之間的經濟追逐戰再次陷入膠著狀態。
廣州市的經濟增長來源於製造業、新興產業、服務業、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和金融市場的多點發力。
工業方面,搞技術製造業同比實現增長25.7%、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同比增長34.7%、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產量同比增長87.9%;新興服務業方面,網際網路軟體資訊服務業同比增長15.1%、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1.0%;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同比增長11.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佔比達到41.5%;進出口方面,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3.5%,其中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4%,值得強調的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7.4%,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2.8%。
在廣州取得不俗經濟成績的同時,重慶市2021年GDP增速同比也達到了8.3%(高於廣州市0.2個百分點);另外成都市也以8.6%同比增速在2021年GDP總量無限逼近2萬億,不斷縮小與蘇州市的經濟總量差額;重回全國前十的武漢市2021年GDP增速更是達到了12.2%(全國30強城市第一位),相信在已經到來的2022年中全國GDP前十城市的競爭還將更加激烈。
但就在全國10強城市你追我趕之時,也有其他城市悄悄發力開始衝擊更高的經濟位次。
全國GDP20強,寧波、合肥一步一城悄悄發力
2020年寧波市以8.14億元的微弱優勢守住全國GDP的第12位,面對身後剛剛超越無錫的青島,網路上也出現了2021年青島GDP超越寧波的輿論。
然而2021年結束,寧波市交出了14594.90億元的經濟總量和8.2%的經濟增速的優秀成績單,不僅拉大了與青島之間的GDP差額,同時還向GDP排名第11位的天津開始逼近(GDP差額由2020年的1675.03縮小至2021年的1100.15億元),其過去一年2186.2億元的名義增量在全國GDP30強城市中位列第7位。
寧波市經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工業、進出口總額和民營企業的發展。2021年寧波市工業增加值增長1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7%;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佔全國比重達到5.24%,進出口、進口、出口分別增長21.6%、19.0%和26.3%,貨物吞吐量突破12億噸,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準型,位居全球第三位;而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長了13%,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到了62.8%,同時民間投資比重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比例也達到了58.1%,民營企業的活躍度成為寧波經濟持續發展的最強競爭力。
而另一座悄悄發力的城市則來自於安徽合肥
2020年合肥市GDP順利破萬億元,且全國排名升至第20名,成功邁入全國經濟20強城市;而在過去的2021年,合肥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412.80億元,增速更是高達9.2%,全國排名再進一步,排名全國第19位,可謂過一年邁一步超一城。
近年來關於合肥發展的文章鱗次櫛比,且在城市發展模式中也形成了“合肥模式”的新說法,筆者就不在此多加贅述和誇讚了,就列舉幾個經濟資料供大家參考:2021年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54.9%,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2%,新興行業中新能源汽車增加值增長148%、生物技術增長102.1%、積體電路增長68.6%。
有的城市取得佳績的同時也難免有城市經濟出現失速。
鄭州、西安北方雙城經濟失速
對比2021年全國GDP萬億城市的名義增量,鄭州和西安600+億元的增量格外顯眼,部分持地域論的網友自然會將其歸為北方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但實時關注兩城發展的朋友十分清楚,兩城經濟增長失速的根本原因在於暴雨、全運會和疫情多因素影響所致。
鄭州市在過去的2021年先後經歷了暴雨和疫情多輪影響,從而社銷、進出口、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西安市在上半年力保全運會順利召開的前提下,全市大型工程均進入停工狀態,年中的多輪以及年底的大範圍疫情加劇影響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了11.6%,餐飲及單位商品零售額下降4.6%。
然而以上外在原因均以得到有效控制,相信2022年兩市在全面復工復產外加重點投資開工建設後將有由頹轉興。
就在鄭州、西安兩省會城市經濟失速的同時,另一座省會城市開始發力並摘得全省經濟桂冠。
福州星耀福建
福州市作為福建省的省會,在全國知名度上不如省內的廈門市,在全省經濟總量上不及同省的泉州市,長期以來備受網路輿論的調侃。
2020年福州市GDP不僅未能趕超泉州,還被南通和西安超越,全國排名下跌至第23位;然而過去的2021年福州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24.48億元,同比增長8.4%,全國GDP排名更是上升3位,成功邁入全國20強,與此同時經濟總量也超越了同省的泉州市,真正意義上的坐穩了省會這個頭把交椅。
具體表現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4%,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6.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5.4%,;貨運量保持高位增長,其中水路運輸總週轉量增長14.1%,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27352萬噸,同比增長9.9%;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行業增長52.3%,增幅高於全省同行業22.9個百分點。
另外其他城市經濟表現方面,濟南、東莞、常州和唐山全國經濟排名也呈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唐山市近年來經濟轉型取得顯著成績,全市經濟發展由過去的“鋼城”逐步轉向如今的“港城”,2021年,唐山港貨物吞吐量達7.22億噸(位居國內第三)海洋產業體系已經成形,不僅有海洋交通運輸、海洋化工、濱海旅遊、海水利用四大優勢產業,還有海洋鹽業和海洋漁業兩大傳統產業,更有海上風電、海洋船舶工業等新興產業。
文章最後,讓我們一起期待以上城市2022年的優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