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山興國寺
古興國寺位於唐山市路北區大城山南麓據廟碑記載,始建於
唐代。相傳唐太宗東征曾駐兵於此,後人建寺,取名“興國”,以志唐太宗
東征的勝利和國勢興盛。附近的釣魚臺、亮甲山(賈家山等地名也均
為當時所取,該寺周圍遍植花椒樹,故也俗稱作“花椒寺
興國寺,廟址和香火地共佔地四傾六十畝(約合30,7公頃)最
早的廟址位於大城山主峰南坡,山場基寬大,東至大澗,西至大溝,
南至橫道,北靠大城山。該寺廟坐北朝南,全院南北長48.7米,分山
門、前殿正殿三層。以前殿中線劃分為前後兩院,南北中軸線石道
以通往來。山門兩側各有東西角門。前殿正殿前均建有月臺(即正
殿突出連著臺階的平臺,使殿堂地基增高顯得莊嚴穆)前有佛像三
尊,月臺下有五塊(道東三塊,道西二塊)正殿(後)殿有佛像一
尊,殿外側各有碑一塊月臺下兩側建有偏殿各一,正殿下,東側為
僧房。
民國午間、寺內有僧人三人,主持僧號純一據說純一和尚曾受過
大學教育,頗有文化素養,據王知之《唐山事》記載:他“善交際
保護廟戶,募化修茸,均能應付裕如,故該寺得以完整無傷,且對唐山名
勝之儲存與有功焉”
20世紀30年代初,因廟產與啟新洋灰公司發生訴訟,經二三年
理,啟新勝訟。日軍侵華後,因啟新水泥廠需要擴大石灰石開採地
特為興國寺遷移廟址,古剎西遷,在原窯神廟基址上興建新寺,新興國
寺佔地39.73畝,寺院佔地30畝,山場地9畝,另外還有在雙風山的香火
地135畝
解放後寺廟已毀,基被採石場佔用,今基址無存
摘自穿越時空看唐山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