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最近,外媒曬出對世界首富馬斯克專訪的全文,他在2.5小時訪談中,回答涉及太空、加密貨幣、特斯拉、腦機介面、意識、AI、歷史、人生和哲學等諸多問題,也給年輕人帶來很多實用的建議。
馬斯克表示,要儘量做有用的、對人類和這個世界有益的事情。當然,做有用的事情很難,非常難。他喜歡鼓勵他人用物理的思想工具來拓展人生,這是最好的工具。希望人們閱讀更多的書,儘量消化更多知識,並建立總體知識觀,想辦法去發現在天分和興趣的交融點。
事實上,馬斯克並非首位建議年輕人多讀書的科技大佬,360掌門人周鴻禕也曾提出類似建議。他善意提醒道,人醜就應該多讀書,養成快速、海量閱讀的習慣可以使你一輩子終身獲益。
周鴻禕以自己為例,直言自己有很多壞毛病,沒有耐心、脾氣暴躁,有時還要跟人動手、為人不成熟,但是從小愛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所以大量涉獵各種書籍。他認為,讀書不僅讓自己受益匪淺,也對公司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回到這兩年,確實因為公司忙,超出了我的頻寬,所以這兩年進步不大,就是因為讀書少了,我在兩年之前至少每年還能保持讀幾十本書。”周鴻禕提出靈魂拷問,如今手機愈發盛行,除了讓我們快變成睜眼瞎、每天熬夜之外,難道真的從碎片化閱讀中獲得很多智慧?
現在很多人每天閱讀時充滿緊張和不安,總覺得還有更多資訊未讀,生怕錯過什麼。“但是資訊不等於知識,知識也未必是智慧,我依然還是給自己勉勵或者跟大家見面就說,可能我們還是要花點時間讀一讀紙質的書。”他建議道。
我認為周鴻禕說得沒毛病,非常認同“資訊不等於知識,知識也未必是智慧”這一觀點。不少人閱讀有個壞習慣:只喜歡看搏眼球卻沒有營養的短文章,卻排斥有觀點、有論據的深度文章。說白了,他們閱讀的目的是消遣娛樂,而不是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別說無法形成智慧,就連獲取知識都十分困難。
退一步講,即便你可以從閱讀大量資訊中增加智慧,讀書仍具有不可取代的獨特作用。要知道,在個性化推薦大行其道的當下,如果只是單純依賴從各種新聞客戶端獲取資訊,很容易織就資訊繭房,即只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無形中使自己視野狹窄。而讀書能讓你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認識外面的大世界。
說到底,古人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作為後輩應該引以為鑑。做個小調查:這個春節假期,你讀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