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怎樣才算將一本書讀懂了

雲簫老師:

你說你苦惱於喜歡讀書卻不知是否讀懂:“有時候拿著一本書翻來覆去地讀,似懂非懂。”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書是否讀懂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讀者因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背景,對“讀懂”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裡,我只能談幾點我的看法,供你參考。

第一,讀到自己。即在讀一本書時,讀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相似的想法、情感,包括熟悉的生活、時代。比如讀《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時,我由蘇霍姆林斯基描述的充滿詩意的教育故事以及他所揭示的教育那純真、純正、純淨的人性之美,想到自己每一天平凡而同樣美麗的教育實踐,進而心潮起伏,難以自已。這其實是一種“共鳴”,而這種“共鳴”就是我所說的“讀到自己”。沒有這種與作者心靈互動的體驗,很難說真正讀懂了。讀到自己,是欣賞,是聯想,是審美。

第二,讀出問題。即讀出書中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觀點,甚至可以是值得批判的思想。對於專業以外不懂的書,我們讀的時候是發現不了問題的,但一個問題都提不出來恰恰證明我們一竅不通,根本沒讀懂;而對於我們的專業書,讀的時候常常發現許多問題,這恰恰證明我們讀進去了,也就是讀懂了。我正在拜讀的《“教育學視界”辨析》,作者陳桂生教授對許多人習以為常的教育“常識”“公理”提出的質疑敲打著我的心,使我對作者的觀點以及一些教育“常識”也投去質疑的目光,以至於放下該書後我那被作者點燃的思想火把還在繼續燃燒。讀出問題,是質疑,是追問,是批判。

第三,與作者“互相照亮”。即在閱讀時,如果你已經不知不覺與作者心靈契合,甚至感覺與作者在精神對話,那就說明你已經沉浸於書中,就是讀懂了。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年輕時,我愛帶學生玩,和他們在郊外摸爬滾打。結果不但領導批評我,還聽到了一些老教師的譏諷:“他在顯示自己愛學生啊!”

這時,我讀到了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中對自己買船帶學生探險的一段描述。他這樣評論:“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帶來快樂,而孩子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感到我的心一下子被蘇霍姆林斯基照亮了:“可能有人會想,作者想借這些事例來炫耀自己特別關心孩子。不對,孩子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我彷彿聽到蘇霍姆林斯基拍著我的肩膀說:“小夥子,別怕,你沒錯,一點都沒錯!”同時,我感到自己也把蘇霍姆林斯基這段話照亮了,我以一名中國青年教師的名義,用自己的故事為蘇霍姆林斯基這段話加了一條中國式註釋。

這就是我所說的讀者與作者“互相照亮”。這就是讀懂了。

第四,能夠將“讀”轉化為“寫”或“說”。即讀了之後,能夠把讀到的東西表達出來,或寫成文章,或與人口頭解說。我在讀書時,喜歡一邊讀一邊勾畫批註,這就是一種簡單的表達,表達我對書中某些段落或某個觀點的評價。能夠作出這樣的評價,就是初步讀懂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一本書越是被批註得“體無完膚”,越證明你讀懂了;相反,一本書讀了之後忘得乾乾淨淨,很難說是讀懂了。

我一直有讀一本書便寫一篇文章的習慣,即寫書評或讀書筆記,尤其是國外作品。除了我多次提到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還有馬克斯·範梅南的《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瑪莎·努斯鮑姆的《告別功利——人文教育憂思錄》等,因為是翻譯作品,讀起來不是那麼輕鬆,需要一邊讀一邊想,所以我每讀一本書都要寫一篇文章,概述作者的基本觀點並作評價。我把這當作讀懂的標準。

讀一遍是第一次理解;為了寫文章心裡梳理一遍,這是第二次理解;梳理之後寫出來,這是第三次理解。到了這時,可以說基本上讀懂了。前不久,我重讀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兩本書應該說並不是特別通俗,但當我寫完讀書筆記後,我告訴自己:“我至少基本上讀懂了。”

雲簫老師,你可否也試著把以上幾條作為“讀懂”的標準來檢驗一下自己的閱讀呢?

你的朋友 李鎮西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1年08月18日第8版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17

相關文章

《道德經》中的“道”究竟是什麼?搞明白了這個才算讀懂

《道德經》中的“道”究竟是什麼?搞明白了這個才算讀懂
<道德經>共81章,分為上下兩編,一為道,一為德.其中,"道"在全文出現70多次,"德"在全文出現40多次. 由此可見,在老子的心目中," ...

真正成熟的人,是突然讀懂了《西遊記》

真正成熟的人,是突然讀懂了《西遊記》
人生有很多階段需要自己去慢慢體悟,從幼稚到成熟就是一個人生的階段. 小時候讓人百看不厭的<西遊記>怎麼看都不能入味,認為只是一些神話故事而已,隨著人生閱歷與經歷的增長,再去翻閱<西遊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魯迅
讀書的時候,我是不喜歡魯迅的,因為他的文章難讀懂,考試還特別容易考到,實在不討喜. 正所謂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後來再去讀魯迅,還是不喜歡他,因為他的筆太刻 ...

先讀懂自己
先讀懂自己 野老泉 每個人都是一本厚薄不一的一本書.我們常常勸世人多讀書,人其實最重要的是先讀懂自己這本書. 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曾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 ...

如何讀懂自己的命運?

如何讀懂自己的命運?
在讀懂自己的命運之前,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命,什麼是運:命是與生俱來的,出生就已經定下,運是後天所需要經歷,隨時空變化而變化,無論是命或者運,想要讀懂它,首先需要讀懂一些"符號",如 ...

你真的讀懂了楊修之死嗎?因其愛耍小聰明?其實有更深的政治邏輯

你真的讀懂了楊修之死嗎?因其愛耍小聰明?其實有更深的政治邏輯
對於絕大多數人們來說,都對<楊修之死>的故事耳熟能詳,因為這個故事曾收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用來警示我們做人不能太鋒芒畢露.自作聰明,要懂得韜光養晦.謙虛低調. 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 ...

讀懂張愛玲,就讀懂了中國式親戚

讀懂張愛玲,就讀懂了中國式親戚
有人說:中國親戚有個奇異功能,不管在聊什麼話題,聊著聊著,話題就變成了,大齡的怎麼還不結婚,結婚的怎麼還不生娃? 以致於逢年過節,很多人都有了恐親戚症. 中國社會,是以親戚關係組成的關係網. 說起七大 ...

讀懂九一八事變,才能明白舊中國真實的樣子

讀懂九一八事變,才能明白舊中國真實的樣子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並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爆發. 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四個月後,東北全境淪 ...

劉陽:讀懂中軸線就讀懂北京

劉陽:讀懂中軸線就讀懂北京
正如梁思成所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南起永定門,北 ...

讀懂詩歌:關注詩之“人”——穿越時空現場景

讀懂詩歌:關注詩之“人”——穿越時空現場景
為了更好地把握詩歌內容以便正確解題,考生在閱讀詩歌時要善於"補白"(設身處地還原場景)."補白"原是相對"留白"而言的.中國古典藝術創作很重 ...

當你讀懂了《城南舊事》,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

當你讀懂了《城南舊事》,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
每到初冬時節,總會有賣煤的駝隊從門頭溝來到椿樹衚衕的林家門口. 大女兒林海音站在父親身後,看他買下兩麻袋"烏金墨玉". 30多年後的一天,林海音偶然聽到了駝鈴聲,思緒也隨之飛向了遙 ...

讀懂詩歌需知曉詩之“語”(特殊表達)

讀懂詩歌需知曉詩之“語”(特殊表達)
"詩家語"是詩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詞格律的要求對詩歌的語言所作的變形處理."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無言的.即無法,無理,無言."&qu ...

王菲和謝霆鋒,是這一代人才能讀懂的故事

王菲和謝霆鋒,是這一代人才能讀懂的故事
#婚戀手冊# 作為80後的一代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那時候唯一的音樂影視來源都歸功於電視和期刊雜誌. 那一年,1992.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橫空出世.在香港爆紅.我認識了王菲. 那一年 ...

一文讀懂資產負債表(上)

一文讀懂資產負債表(上)
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一家公司在某個時點上可以以貨幣計量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情況.資產負債表是財務狀況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的快照,它反映的只是那一瞬間的資訊.它分為3個部分: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資產 ...

孩子剛睡著就“翻江倒海”?不是天氣熱,背後的暗號家長要讀懂

孩子剛睡著就“翻江倒海”?不是天氣熱,背後的暗號家長要讀懂
本文編輯|旋妮 審稿主任|探長 (共150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有的小孩睡覺不老實,睡著後總喜歡翻江倒海,拱來拱去,對此,很多家長總是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孩子正常的表現.而一些精力充沛,平時比較調皮 ...

讀懂《寒窯賦》人生不迷茫
讀懂<寒窯賦>人生不迷茫 北宋傳奇狀元宰相呂蒙正有一則流傳了1000多年的<寒窯賦>. 如今讀來,朗朗上口,其狀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稱一代奇文.將社會的各種人情冷暖,現實無奈, ...

希望在這裡能遇見讀懂我的人
我一朋友在外地上班,和我談起他內心苦惱.和妻子感情不合,堅持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都完成後才離了婚,可是在周圍人眼裡他一成了罪人.如今,妻子離婚不離家和兒子在一起,他一人去了外地,談起離婚的主要原因,朋友 ...

八個字,讀懂秋季養生
hello,我是中西醫萬萬,先點選上方↑↑↑中醫健康日記,關注我,每天分享中醫知識,一起認識中醫,學習中醫,弘揚中醫. 八個字,讀懂秋季養生,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篇關於秋季養生的知識. 大家都聽說過&q ...

人到三十,最可悲的不是讀懂了魯迅,而是讀懂了老舍
小時候,我們嘲笑孔乙己,嘲笑阿Q,同情祥林嫂. 長大後我們開始讀懂了魯迅,而今我們再讀魯迅,讀懂了他那辛辣的筆所傳達的良藥,如同一味良藥拯救著我們麻木的靈魂. 然而讀懂魯迅我們或許還有拯救的希望,可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