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思想教育關乎個人、民族乃至國家的發展,一個人必須擁有優良的思想道德,才能更好地提升個人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多的貢獻。因此,國家將革命事蹟、個人先進事蹟寫入中小學的課本中,讓每個孩子儘早地瞭解到愛國精神,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比如烈士黃繼光、邱少雲等人被編入了小學教材中,供學生們學習他們的偉大精神。
偉大的奉獻精神不分年齡,有些尚未成年的孩童便早已懂得這一道理,而有些成年人甚至不如一介孩童。曾經有一位名叫賴寧的少年,他因為參與救火導致犧牲而被人們所熟知,他的事蹟被國民所歌頌並寫入教材中,甚至有的學校將他的照片掛在牆上。可在後來賴寧的英勇事蹟卻被教科書刪除,照片也被人摘下,這又是為何呢?
01
賴寧來自於四川雅安市石棉縣,從小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能處理得得心應手。從小學起,賴寧便對地理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回到附近的山林中探索大自然,增長自己的閱歷。長大後,賴寧成功考入了石棉縣的重點中學,所有人都認為若是對其加以培養,日後定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棟樑之才。步入中學後,賴寧依舊保持著自己養成的良好習慣,既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又可以將成績穩定在全校前列,偶爾還會被授予“三好學生”的榮譽。
隨著對地理的深入探索,賴寧得知自己的家鄉石棉縣是火險區,歷史上就曾發生過不少火災,導致許多生物都被熊熊大火付之一炬,但當地政府依舊沒有好的辦法來降低火災發生機率。每逢節假日,賴寧便會跑到山林中,細細地研究防止山火的有效途徑,他將自己鑽研出來的成果以信件的方式寄到有關部門,卻沒能得到任何回應。在等待回信的期間,賴寧還參與過數次救火行動,大人們看到如此瘦小的孩子都敢於搶險救災,不禁誇讚賴寧勇敢、無私奉獻。
02
在賴寧15歲那年,石棉縣海子山區的電線短路,進而引發了一場遠超往常規模的山火,方圓幾公里的居民都能看到那沖天的火光。彼時賴寧剛剛做完作業準備出門,一抬頭便看到了遠處的火光,他二話不說直奔火災現場,將父母的叮囑全拋在了腦後。
據居民們回憶,有人在街上看到賴寧往火災現場趕去,任憑周圍人怎麼勸說也無濟於事,之後便再也沒有見到過他。經過消防員的全力奮鬥,這場大火最終被撲滅,但賴寧的父母卻遲遲沒有等到兒子回家,一種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
居民們進入山林中搜尋賴寧的下落,沒過多久便有人在南坡的位置發現了一具被燒焦的遺骸,經過辨認後確定就是15歲的少年賴寧。賴寧犧牲時,他緊緊地靠著身旁的一顆小松樹,可以想象這個孩子在犧牲前究竟遭受了怎樣的折磨,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流下了眼淚。後來賴寧的英勇事蹟被全國人民所熟知,有人建議大力宣傳賴寧的英勇事蹟,讓新時代的年輕學子們都能以他為榜樣,做一個無私奉獻、敢於拼搏的優秀人才。
03
在國家和人民的大力宣傳下,賴寧的事蹟傳遍了大江南北,許多學校在牆上掛起了賴寧的照片,並在下方標註他的英勇事蹟。甚至有關部門還將他的事蹟寫入教材中,供中小學生學習、借鑑,這一切足以證明賴寧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不知從何時起,賴寧似乎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去,有人發現賴寧早已被移出了教材,一些學校也將他的照片摘下,為何昔日被人們稱作英雄的少年,日後會受到如此待遇呢?
一些教育專家指出,賴寧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但我們希望青少年應當樹立正確的救災觀念,在危急關頭應當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青少年缺乏社會經驗,面對災禍時往往不能妥善解決,甚至還會丟掉自己寶貴的生命。
另有消防專家指出,賴寧的事蹟值得提倡,但青少年不應該盲目進入火災現場救援,同時也提醒全體青少年要積極學習消防知識,關鍵時刻往往能夠成為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
結語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固然重要,我們應當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將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傳遞給青少年,而不是盲目地學習、效仿每一個事跡。由此看來,我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遠,還需要經歷一段極其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