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2012年,走過福建省福州市馬尾經濟開發區君竹路,你會發現一幅很奇怪的景象:一條巨大的水泥船擱淺在農田裡。
只要你靠近它,它那龐大的船身投下的陰影可以瞬間把你吞沒。
你一邊唏噓著,一邊帶著驚歎的眼光打量著這艘船:時間在它身上留下斑駁的刻痕,鏽漬和灰塵掩蓋了它昔日的榮光。
“古田”。你在船頭看見了這兩個字,想必這是船的名字無疑了。多少年前,艦長響亮地喊著它的名字,駕駛著它衝向海平線。
可光這名字還不足以解決你心中的困惑。船生來就是屬於大江大河的,濺起的浪花是它的夥伴,太陽是它的指路燈。
就算是“死去”,它也要麼歸葬大海,要麼“光榮退休”,身上的零部件被取下,在烈火的淬鍊中迎來新生。
可這艘船為什麼卻在農田裡,也不見得有人將它拆除?它好像被世人遺忘,在自己的時間裡經歷著春夏秋冬。
你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向當地人打聽,若有所思……
01 建於鋼鐵匱乏的年代
二戰後,整個世界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一棟棟高樓從廢墟中拔地而起,人間煙火取代了戰火,嫋嫋升起。一切秩序正在重建。可中國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雖然新中國的成立使廣大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人們心情順暢,建設新中國的幹勁和熱情高漲,但客觀局勢給人們的希望一拳又一拳地痛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對中國進行經濟上的封鎖,軍事上的威脅,昔日好友蘇聯撤走大量專家,無經驗可借鑑的中國只能獨自摸著石頭走路,這就免不了走很多彎路。
此時的中國已經遊走在世界秩序之外,落後西方一大截了。
可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深深地刻在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成為懸在每個中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此情況下,建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大力發展國民經濟成為唯一出路。鋼鐵作為工業的糧食,是工業體系之基礎,提高鋼鐵產量無疑是必要的。
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看慣了城市的“鋼鐵森林”,沉迷於網路打造的世界,可能無法想象鋼鐵的重要性。
但大家對2020年,特朗普限制晶片出口中國這件事肯定記憶猶新。特朗普利用晶片打擊中國企業,直接使中興癱瘓,並且重創了華為。
人們都深感中國企業被“扼住了喉嚨”,同時也意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如果說晶片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基礎,那麼鋼鐵就是工業時代的“晶片”。
在國家的號召下,中國大地掀起了一波鍊鋼潮。人們抱著不甘落後的心態,不惜砸鍋賣鐵來鍊鋼。
但是,由於技術的落後和經驗的不足,生產出來的鋼有很大一部分是廢鋼,中國仍處於極度缺乏鋼鐵的狀態。
可是經濟不會因為你造不出鋼鐵就可憐你,就自己騰飛起來。造車需要鋼鐵、造船需要鋼鐵、生產機械裝置需要鋼鐵……這是當時的中國面臨的赤裸裸的難題。
1958年新安紅旗鍊鋼廠勞動場景
稍微瞭解一點中國地理的人都知道,長江和黃河橫亙中國大陸,此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交錯縱橫,把大陸分割成許多區域。
輪船就成為在這些“動脈”、“血管”上游動,連線不同區域的紐帶。此外,輪船還與國家的對外貿易量和領海權息息相關。
可是,在鋼鐵極度匱乏的當時中國,如何造船呢?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古田號便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02 航行一次就報廢
中華文明能成為唯一流傳下來的四大古文明之一,其原因有很多,歷史上也不乏仁人志士們的探討和爭論。
絕處求生,自強不息的民族品質無疑佔其中的一條。既然缺乏鋼鐵,那就換一種材料吧,地大物博的中國難道連一艘船也造不出來嗎?
造船專家想到了用鋼筋混凝土來造船。提出了一個好的想法就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接下來便是要將想法付諸實踐。
1974年,在國家的大力支援和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辛勤勞苦下,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號橫空出世。
要麼沒有,要麼就是世界第一,這就是中國人的氣概。
這艘船以鋼筋水泥結構為主,長105.2米,寬14.5米,深8.1米,重3000噸,其高度相當於3層樓高,長度相當於17只大象並排站立,重量相當於19只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的重量。
這艘船一經問世,舉國震驚,並且在國外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一奇蹟無疑提高了民族自豪感,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幹勁:中國在這種情況下都造出船來,還有什麼幹不了呢?西方國家無疑也對中國刮目相看。
可是,造成是一回事,能下水航行是另一回事,總之,是驢是馬,拿出來溜溜。於是古田號載滿了沙子和木料,以高昂的姿態站立在碼頭。
民眾懷揣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雙手不自覺地握在一起,雙眼彷彿要將船看穿。“下水了!”
在場的所有人都沸騰了,甚至相互擁抱,流下熱烈的眼淚。這艘船已經不只是一艘船那麼簡單,它凝結著無數人的汗水、希望與自豪。
這艘船在人們熱情地關注下成功地完成了它從福州到上海的處女航。如果這種水泥船能量產,將大大緩解鋼鐵不足的問題。
可就在這以後,這艘船再也沒有航行過,也就是說它僅航行過一次便報廢了。它一直擱淺在閩江,見證了滄海變桑田,直到2013年正式被拆除。
古田號內部場景
如果說船隻的使命是航行的話,那古田號顯然沒有辜負它的使命,那它為什麼被“殘忍”地遺棄,面朝大海,卻不得駛向大海?
03 因缺陷明顯被廢棄
與一般的鋼製船相比,水泥船古田號是有它的優勢的。古田號的船身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很重,但也因此很穩定,無懼海上的大風大浪。
而且,水泥製作工序簡單,價格比鋼鐵便宜太多了,對那時仍積貧積弱的中國來說,對水泥船很難不心動。
但這些優點仍不足以掩蓋它致命的弱點,古田號的缺點在它的首秀中暴露無遺。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水泥船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
水泥船重量太重,吃水深,導致了它運動不靈活,很容易觸碰到看不見的礁石,並且遇到礁石時難以躲避,從而造成船身裂開。
那就只能選礁石少的航線。因此,水泥船對航線的要求很苛刻,限制了它的應用的範圍。
此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一塊鋼板放在地面,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推動它;但如果把一塊大石頭放在地面,我們要想推動它得花費一點力氣。
水泥船也是這樣,船身重,想要讓這艘船行動起來,需要的推力就大大增加了。而推力是怎麼來的呢?當時靠的是燃燒燃料,用熱力推動。
這樣,雖然水泥船的維修費用低,但燃料費可不是一筆低廉的費用。
1977年7月,在中國交通運輸部和國家建材總局聯合組織的部級預審會上,專家們給它下了“審判書”:
“鋼絲網水泥船具備頤養便當、水密性強、船身穩等長處,但具備不耐碰撞、船身重等弱點,因此不宜推廣。”
古田號便從此“打入冷宮”。但它並沒有被立馬拆除,因為拆除它、處理廢料又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當時中國正處於飛速發展期,人力物力資源應投入更需要的地方。
1983年,誰能想到古田號又迎來了它的“第二春”。它先後成為福建船政學校、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基地,作為專供航海類專業學生拆卸實習用的教學實習船。
可這終究是“臨終”前的迴光返照,由於學校條件設施的好轉,古田號再次被遺棄。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古田號的擱淺地成為了旱地,當這塊土地需要被重新規劃時,古田號的去處也引起了人們的討論。
歷史紀念館、主題公園等設想在經濟利益面前敗下陣來。古田號所在的地皮被私人買下,為了建造高樓,古田號只好被拆掉。
工人們在船隻上忙忙碌碌,一塊塊零部件被拆除,扔到工地的一邊。
古田號一部分地一部分地減少,然後失去其原來的模樣,直至土地上只留下它的印痕……古田號至此已退出歷史舞臺,退出這個已經不屬於它的時代。
04總結
水泥船古田號在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史上劃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造船技術。
它是那個鋼鐵缺乏的年代的特定的產物,它雖然沒有十全十美,卻象徵著中國人在逆境中求生的精神和智慧。
古田號拆除場景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鋼鐵產量大國,鋼鐵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種沒有鋼鐵只能用水泥造船的窘境我們再也遇不到了。
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雖然古田號被拆卸,一代人回憶的具象消失了,但我們應牢記並繼承先輩奮鬥向上的精神,前方仍有挑戰等著我們揮劍前進。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古田號
金融故事《歷史事件回顧和反思:1958年我國為什麼要大鍊鋼?》
人民網《福州擱淺近40年水泥船“古田號”開始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