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著名教授劉川鄂曾說:“因為相知,所以真愛!”映襯的便是張愛玲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她是公認的天才,也是難解的怪胎。有人說她無情,可她卻也是心底最柔軟的人。
梅娘曾說:“張愛玲的悲劇在於沒有愛心”。張愛玲對人對己,一直都是徹骨地涼薄。
在母親即將去世希望見她最後一面時,張愛玲並沒有滿足母親的遺願,僅當她是生病無錢醫治,只是寄去了一百美元。
可是這樣的張愛玲,卻在36歲時嫁給了65歲的賴雅。婚後承擔著照顧年邁多病的丈夫和兩人生活的開銷。
張愛玲曾說自己只有在對待小事的時候才會顯得大度,而面對大事,自己總是自私的。
憑藉當時的她,找一個年紀相仿的中產階級伴侶完全有能力,那麼她為何又會選擇嫁給老弱窮的賴雅?
張愛玲與賴雅
1956年,張愛玲寫信告訴男友賴雅自己懷孕了。而賴雅則回信讓張愛玲打掉孩子,他們便結婚。
這是張愛玲第一次懷孕,她知道高齡懷孕如果不要這個孩子,她將會永遠失去做母親的機會。
但是張愛玲還是在好友炎櫻的幫助下,做完了人流,選擇和賴雅結婚。並且因墮胎而在紐約病得很重。
當時的賴雅年紀大,窮途潦倒,並且比張愛玲更不懂謀生之道。
張愛玲在美國的出版代理人莫瑞評價這段婚姻:“我們的女兒沒嫁出家門,倒是招進個窮女婿。”
夏志清先生也發表過這樣一段話:賴雅堅決要她墮胎,我認為他不僅不夠溫柔體貼,且有些殘忍霸道,同她的父親一樣損害她的健康。
顯而易見,賴雅存在許多詬病,並且他曾中風多次,與張愛玲相遇兩年前還住在醫院。
張愛玲
那麼張愛玲為何要放棄做母親的權利,選擇嫁給這樣一個沒錢沒名又無法照顧自己男人呢?
正如張愛玲筆下的人物範柳原所說,我們只有瞭解了一個人的生平往事,才能夠理解她的選擇。
你越瞭解一個人的過去,就會越接納他的現在。
一些人的交往模式,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某些經歷中。
1920年張愛玲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張志沂與母親黃逸梵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對“金童玉女”。
但作為新式女性,黃逸梵忍受不了張志沂的風流成性,更忍受不了他的浪蕩公子脾氣,況且張志沂還是個癮君子,她有自己的目標,要求自己的權力。
在張愛玲四歲的時候,黃逸梵毅然決然離開了這個令她傷心失望的家,和小姑子一同去海外留學。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沒有母親陪伴的孩子註定是不幸福的。張愛玲的童年不僅缺失了母愛,更是得不到父親的關愛。
父親對家庭極其不負責,本就是一個吃喝嫖賭的無用之人,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對張愛玲也從不關心。後來張志沂又娶了同為癮君子的繼母。
繼母孫用蕃曾把陪嫁的舊衣服給張愛玲穿,這引起了張愛玲的不滿。在後來的日子裡,張愛玲一度對鮮豔亮麗的新衣服有著一種執著的心理。
當得知張愛玲在學校私見母親黃逸梵後,孫用蕃在張愛玲面前對其冷嘲熱諷。
有一次張愛玲終於忍不住反抗了,卻被扇巴掌的繼母反咬一口,為此又遭到了父親不分青紅皂白的毒打,並被軟禁了半年之久。
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
期間,張愛玲曾身患痢疾,父親卻不願給她治療,終是在傭人不忍地勸說下,為了避免背上害死女兒的罵名,才給她注射維生素。
在這個監獄似的家裡,張愛玲無法忍受,也無力改變,唯一的念頭就是逃。
在《天才夢》裡,張愛玲如是寫道:我在街沿急急走著,每一腳踏在地上都是一個響亮的吻。
這也映襯了張愛玲從軟禁之地逃離後的喜悅。每一腳都是一個響亮的吻。從此她逃出了這個烏煙瘴氣令她絕望的家。
在她滿心歡喜的投奔母親之後,和母親的矛盾也逐漸浮現,最終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一個極其自我,不懂如何為人母;一個極度敏感,隻言片語都要思量萬分。幼時張愛玲對母親帶有崇拜與仰慕之情,成年之後談及則多有恨意。
張愛玲
黃逸梵長期無職無業,卻出入名流場,到處交男友。她時常動輒斥罵,埋怨女兒的到來,讓她費了很多錢。
張愛玲寡冷的性格養成,極大程度受到母親的影響。成年之後,她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深深的不信任感和疏離感。
童年陰影是一個人所有問題的根源。它就像一杯鹽水,時間可以把它沖淡,但不會把它變甜。
張愛玲從未忘記,自己為了省錢蜷縮在學校宿舍,暑假也沒有路費回家,其母卻住在香港最貴的淺水灣酒店。
在香港大學就讀期間,自己滿心歡喜向母親展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八百塊獎學金,好賭的母親卻將其偷走並在一晚上全部輸光。
大學時期的張愛玲
與其說父愛的缺失使張愛玲孤寂無助,不如說母愛的變質使張愛玲的世界崩塌。這也成了母女決裂的導火索。
為了繼續求學,張愛玲希望母親可以承擔起她的學費,可是母親拒絕了,她不願意為張愛玲付出,並希望她早日嫁人。
張愛玲曾在《小團圓》裡用“一條長長的路走到了盡頭”來表現當時對母親的絕望。
從此張愛玲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她就像一顆枯草隨風飄搖,這個世界上她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唯有靠自己。
為了學業,她不得不生活拮据,同時不斷賣文為生。好在她聰穎過人,在短短兩年時間便寫出了一系列經典流傳的小說。
中間為張愛玲父親張志沂
既沒有得到多少父愛,又極少在母親那裡得到溫暖,在這個父母離異、充斥暴力的環境下長大的張愛玲,內心極度敏感,心裡渴望被愛。
對於父親,張愛玲覺得他只因自己的寫作才華可以拿去炫耀而喜歡自己,對於母親,張愛玲則認為她的愛只給了男人。
張愛玲經歷了自己的不幸童年,曾寫道:成長是一個很痛苦的詞,不容許別人輕易地大徹大悟。
此後,不管是胡蘭成還是賴雅,張愛玲總是鍾情於與比自己大的男人,不敢說這與童年缺乏父愛毫無關係。
面對愛情,張愛玲只憑感覺,而忽略理性。在親情方面一貫涼薄的張愛玲,在愛情方面卻出奇的大度。
張愛玲
米蘭·昆德拉曾說:“愛情要麼是瘋狂的。要麼什麼也不是。”
在第一段感情中,張愛玲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始終處於卑微狀態,她把自己低到了塵埃裡。
一開始胡蘭成就看透了張愛玲的羞怯與敏感,胡蘭成也最是懂得如何哄女人開心。
同樣胡蘭成滿腹經綸,才華橫溢,這一點也恰恰滿足了張愛玲的喜好。
從小缺乏愛的張愛玲很快便陷進了胡蘭成用甜言蜜語堆砌的陷阱裡,也並不在乎當時胡蘭成已有妻妾。
“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風流成性的胡蘭成在和張愛玲結婚後的短短三年,就劈腿了三個女人。
胡蘭成
生活上獨立的張愛玲心甘情願地奉獻在這個徹頭徹尾的渣男身上,可惜,最後依舊無法挽留胡蘭成離開的腳步。
最後張愛玲找上門去,撞破婚內與他人苟且的胡蘭成,張愛玲就此死心。
胡蘭成明白張愛玲的委曲求全,當初在婚書上寫下“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現在對待張愛玲卻避之不及。
這段感情給張愛玲帶來的痛苦絕對大過於快樂,將原本平靜生活的張愛玲弄得遍體鱗傷。
嘗過親情的苦果後的張愛玲,初戀便體會上了愛情的辛酸毒辣。
張愛玲對於和胡蘭成的這段感情,認為胡蘭成始終把她當成自己的妾,從未看做是自己的妻子。
胡蘭成和全慧文
可是,第二段感情依舊映襯了她所說的:“我不喜歡比我小的男子。”
流浪到美國的張愛玲,很快便找到了第一個冬天裡給她溫暖的男人,此人便是65歲的賴雅。
出乎意料,經歷了胡蘭成的背叛、理應對婚姻心灰意冷的張愛玲,卻在認識賴雅的半年後和他結婚了。
她始終是個矜持的女人,為何這次的羅曼史來得如此之快呢?
在麥克道威爾文化營裡,美籍落魄的才子賴雅與才華橫溢的張愛玲惺惺相惜,兩人無不談及。短短几天相處,便產生相見恨晚的感覺。
此時的張愛玲既寂寞又像是片無根之萍,儘管已經搬到了嚮往的美國,但居無定所、事無定職的漂泊感依舊困擾著她。
雖然有胡適、炎櫻的精神上的慰藉,但她依舊空洞無望。
張愛玲和好友炎櫻
在異國他鄉,張愛玲和賴雅各種話題無不談及,彼此的好感日益明顯。
面對這樣一個熱情而關心自己的男人,張愛玲自然而然選擇了賴雅。在他身上,張愛玲能找到心靈上的寬慰。
可是賴雅除了擁有美國戶籍,他只是個不靠譜的“浪子”,落魄且年老。
對此,有人會認為張愛玲身許賴雅,是精心設計,為了在美國獲得永久居住的權利,徹底穩定下來。
就連賴雅的女兒菲斯,也認為張愛玲那女人不可理喻。
不得不說,當時的張愛玲以難民的身份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對於自己朦朧的未來心中無數,而且感到焦慮。
和賴雅結婚可以讓她在婚後三年自動入籍成為真正的美國公民。
張愛玲與賴雅
同時,賴雅的才華也不可忽略,對於剛到美國無法獨立完成英文寫作的張愛玲來說,賴雅的指導不可或缺。
所以張愛玲嫁給賴雅,更多人認為其處心積慮。但即便是這樣,也無可厚非。
不得不承認,兩人確實擁有感人肺腑的愛情。
張愛玲在《私語》中寫道:真的家應該是合身的,隨著我生長的。
張愛玲希望的只不過是一個安穩的家。在與賴雅生活的這十一年風雨歲月中,張愛玲得到了當年和胡蘭成所謂的“現世安穩”。
張愛玲曾說:“我喜歡錢……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但張愛玲在明知賴雅自身貧窮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賴雅,願意和他同甘共苦。
張愛玲
賴雅雖然又窮又老,就連打胎錢都是張愛玲變賣手鐲攢來的,但他為人善良豪爽,對張愛玲體貼入微。
在張愛玲的內心,把他看作是知己,理解她,溫暖她,愛惜她,從未感受過真愛的張愛玲對他是有深重感情的。
張愛玲摯友炎櫻在晚年回憶:“我從未見過一個人如此痴愛另一個人。”
婚後兩人過著朝不保夕的流浪生活,她甘之如飴。
而賴雅在婚前並未向張愛玲坦白自己的身體狀況。婚後不久,賴雅的身體每況日下,很快便再次中風,臥床不起。
此後,她不得不靠自己賺錢養家。張愛玲並未抱怨,她不離不棄,對賴雅悉心照顧。
張愛玲
有人說張愛玲晚年江郎才盡。不可否認的是,在美國,張愛玲賣文過程確實受到過一些阻礙。
但無論如何她都會想盡辦法籌到一些錢,為賴雅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可是張愛玲如此含辛茹苦,卻依舊沒能得到賴雅女兒的理解,有的只是猜疑和惡語相向。
賴雅的女兒菲斯,與張愛玲年紀相仿。他是個不稱職的父親,對女兒缺少關愛。
當他年老病衰、身無分文的時候,帶回來一個“繼母”,菲斯自然認為張愛玲奪走了父親對她的愛。
而當父親全身癱瘓需要她照料時,菲斯再也忍受不了了。張愛玲自然成為了菲斯最大的出氣口。
張愛玲生性清冷,心力憔悴的張愛玲不願與菲斯爭論,最後帶著癱瘓且失禁的賴雅一同前往邁阿密,獨自照料。
張愛玲
最後,不堪忍受疾病折磨的賴雅,在張愛玲的懷裡安詳的死去,悄悄的離開了這個給他們帶來無盡痛苦和悲傷的人間。
那一年,賴雅76歲,張愛玲47歲。此後,張愛玲開始了她最後的獨居生活,直到1995年9月孤獨去世,享年74歲。
一直到晚年,菲斯都沒有改變對張愛玲的敵對態度。對於張愛玲的付出,她始終沒有感恩之情。
好在張愛玲並不在意他人的說法,她掙錢養活自己,不給任何人添麻煩。她曾寫道:“在所有你想珍惜的關係裡,問心無愧就好。”
胡蘭成之於張愛玲,是無望生活中的一道亮光,可是最後這道光變成了一把利劍,深深刺向張愛玲。
而賴雅,治癒了張愛玲的傷。賴雅懂得張愛玲的內心,他們是很談得來的。對於張愛玲,如果對方是一個話不投機的人,她是連頭都不願抬的。
張愛玲和炎櫻
張愛玲的某種情感在賴雅身上得到了滿足。她願意為了他飛蛾撲火。
她一生拼盡全力,始終沒能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巨大陰影和傷痛。她也拯救不了父母的愛情。
晚年獨居的張愛玲常常一個人面壁自言自語,她說那是她在和媽媽說話。
對於沒有見母親最後一面,她是後悔的。她說她一定會找她賠罪的。她還曾提出把自己的稿費寄給姑姑好盡些孝道。
所以,她並不是世人所看待的那樣無情冷血。她也並不是耍心機而嫁給賴雅。
她只不過一直在尋找童年缺失的那些東西。因為童年的她,得不到家人的愛,所以她必須偽裝自己,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晚年張愛玲
她一生中唯一認定的丈夫,是賴雅,只有賴雅對待她如妻子如親人。
正如詩人魯米說的:“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
張愛玲童年的遭遇和所見所聞,在後來也無不表現在她的作品裡。
未知全貌,不予置評。世人為何又要去指責張愛玲所謂的“冷血”呢?
與其談論這些八卦緋聞,不如將目光放在張愛玲的作品上,這是她一生的傳奇,也是靠自己贏來的無盡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