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除了稱“中國”以外,還曾有過許多別稱。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其書中雲:“下迄魏晉,趙秦二燕,地據中華。”最初,中華係指黃河中下游而言。其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者,皆稱“中華”。“中華”,即中國別稱;魏文學家曹植《七啟》中書道:“威摺萬乘,華夏稱雄。”“華夏”,也是中國別稱之一。
在中華五千年的浩瀚歷史中,古詩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因其如星如月的思想光輝,令人陶醉的藝術魅力,常讓人怦然心動,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漫步這迷人的古詩苑,領略一下“中國”別稱在這其中的無窮魅力。
一、海內
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海內”是指國境之內,意指全國。古代傳說我國疆土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
二、九州
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龔自珍《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不同時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為《禹貢》中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幷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
三、神州
李白《贈張相鎬》:“石勒窺神州,劉聰劫天子。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
文天祥《發高郵》:“吾道久矣東,陸沈古神州。我今載南冠,何異有北投。”
“神州”,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相傳黃帝領治的土地稱為神州,赤帝統轄的土地稱為赤縣,赤縣和神州合稱“赤縣神州”。故,“神州”也常被稱為“赤縣神州”、“神州大地”。上述詩句中的“神州”,即指中國。
四、華夏
杜牧《聞開江相國宋下世》“位極乾坤三事貴,謗興華夏一夫冤。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為言。”
方孝孺《送劉士端歸括蒼》:“憶昔高皇定華夏,海內遘屯龍戰野。帷幄謨謀三數公,君家中丞最瀟灑。”
“華夏”,是中國古代漢族的自稱,即華夏族。原指中國中原地區,後來漸漸包舉中國全部領土,故為中國的古稱。
中國古代的稱謂還有很多,像中夏、諸夏、中州、中土、九域等等,都曾是中國的別稱。中國的別稱多種多樣, 這也從一個側面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令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引以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