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像渴了要喝水一樣自然,人是吃熟肉的。一般情況下,面對盤子中的一塊呈現的血紅色、有光澤的生肉。大部分人腦子裡浮現的關鍵詞應該都是“新鮮”,而不是“鮮美”。
烹飪後的熟肉就成了“鮮美”,從“美”這個字的評價,我們就可以洞見中華文化中人們對熟食的喜愛。人吃半熟的肉都可能要鬧肚子,動物們在吞下帶血的生肉後,也能生龍活虎的。難道是人類變得脆弱了嗎?
為什麼人不吃生肉
撇開飲食習慣,吃生肉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這也是我們不吃生肉的直接原因。生肉是怎樣對人體產生傷害的呢?
第一,肉類中可能含有致病細菌和有害寄生蟲。第二,生肉比較難消化,容易引起人胃腸道不適。肉類中的致病菌主要有金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肉毒桿菌等。這些致病菌會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是很大的,引起急性病、慢性病甚至有致癌的機率。
生肉中可能存在寄生蟲的蟲卵,吃半熟的生肉就有機率患寄生蟲病,更別提生吃了。肉類常見的寄生蟲有:弓形蟲、絛蟲等。
弓形蟲是很常見的寄生蟲,它個頭不大。但由於它有隨著血液“行走”的能力,活動範圍是特別的廣泛。一旦進入人體,便能駐紮到人的五臟六腑,降低人的免疫力。這種寄生蟲對成年人的危害較小,但對孕婦的危害是巨大的。
準確來說,是對孕婦腹中胎兒的發育危害極大。如果孕婦感染了弓形蟲,那麼十個就約有四個孕婦可能會出現流產、死胎等。就算順利生出了有生命體徵的胎兒,也大機率患新生兒疾病或者腦、臟器、眼睛等器官出現嚴重的病變和畸形。
還有絛蟲,主要寄生在小腸內。與弓形蟲不同,它的個頭很大。據報道,曾有長達五米的絛蟲寄生在人體內。絛蟲病的患者,症狀主要是腹痛、腹瀉,也會伴隨著貧血等。
生肉是很難消化的,很容易使人消化不良,腹部疼痛。因為生肉中的蛋白質是結實的球狀結構,緊緊地把氨基酸包裹在內部。人體的胃蛋白酶很難觸碰到氨基酸進行水解,也就是消化。
經過經過烹飪蛋白質就發生了變性,本來深藏的氨基酸暴露出來,肉類很快就被酶水解。總而言之,人吃生肉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
動物的消化系統
動物為什麼能吃生肉呢?原因在於動物與人類的消化系統存在巨大差異。食肉動物為了應對生肉中的潛在威脅,進化出一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消化系統:結構簡單的腸道與濃度超高的胃酸。
野生肉食動物的腸道是相對人類是很短的,食用的生肉很快就能經過一整個消化流程並且排出體外。這大大減少了生肉在體內的時間,降低了病菌與寄生蟲感染的風險。
野生動物高濃度的胃酸能夠迅速消化生肉。生肉對動物無害,也跟肉食動物的生活習性有關。野生動物往往是透過捕食其他動物來獲得新鮮的肉類,俗話叫“現殺現吃”。因為新鮮的生肉中的細菌含量較低,還沒有經過爆發式的繁衍增殖。
在一定程度上說,吃新鮮生肉這、是更健康的。還有些動物的消化系統異常強大,就算是腐肉也不在話下。比如非洲大草原的斑鬣狗,除了擁有較短的腸道和強力的胃酸,還擁有長期食腐而進化出的強大免疫系統。
面對細菌超標的腐肉,斑鬣狗的免疫系統能針對腐肉中所含的致病菌,產生出相應抗體。同樣吃腐肉的禿鷲也有自己對付細菌的獨門秘方:撒尿。禿鷲的尿液能夠殺死腐肉中的大量細菌。
由於常年吃腐肉,禿鷲的腿上很容易沾上大量細菌,這時候禿鷲會透過往自己腿上尿尿的方式來殺菌。由此看來,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滿足吃生肉的要求。
人類進化
毫無疑問,熟肉幾乎佔滿了我們的每一餐。現代人連半熟的肉都要猶豫再三,更別提帶血的生肉了。然而,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原始的老祖宗可是“茹毛飲血”才生存下來的。
說明曾經的人是可以吃生肉的,為什麼到現在就不可以了呢?在約70萬年前,直立人懂得了鑽木取火。最初的火僅僅用來取暖,但與火為伴的人類很快發現,生肉經過烤制後變得更容易咀嚼、更適口。
此後,熟肉漸漸佔領了人類的飲食。與此同時,人類的消化系統也在這個過程中悄然變化著。由於熟食經過火的殺菌,人的消化系統不必再耗費大量能量對抗細菌,逐漸失去了殺菌能力。
雖然人類的消化系統變弱了,但是這不是退化,而是取捨。消化系統不再需要大量的能量,人的大腦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能量。
除此以外,經烤熟的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被破壞。這大幅度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消化系統更容易地分解食物中的能量與營養。熟食經消化後產生的富於的能量與營養,這使直立人能夠養得起自己耗能巨大的大腦,併為其進化做出了成功地鋪墊。
相對來講,經過科學研究,吃熟食的人類比吃生肉的人類的壽命長。也可以說熟食推動了人類的進化。消化系統的變弱,並不是人類走向脆弱的標誌。恰恰相反,它使人類走向強大。
結語
一些看似矛盾的事物在經過科學的考證之後,都變得那麼的清楚。我們應該拒絕生肉,拒絕野味。近年來,很多地方層出不窮了一起又一起濫吃野味的新聞。
甚至為了保證“野味”的純正,半生不熟的食物被端上了桌,人的健康也被推上了高臺。為此,熟食還應該是大眾飲食中的主旋律。這是直立人為了大腦進化的明智決策,更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