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3箇中立國的調停,未能阻止第三次戰役的開始
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在中國志願軍的主動進攻下開始了。
第三次戰役的展開,是經過一番討論的。一開始,對是否展開第三次戰役,在高層是存在一定爭論的。後來有學者研究認為,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朝鮮戰爭出現一個就此結束的契機,只不過是中美雙方都沒有把握住,浪費了這個好契機。
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不是。
這個所謂的契機,是以印度為首的13箇中立國家,在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提出了“先停火後談判”的方案。這一方案,看似是給結束朝鮮戰爭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契機,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還真不是這樣。這13個國家提出這一方案的目的,不過是想給已經在第一次、第二次戰役中筋疲力盡的聯合國軍以喘息之機。
用我們通俗的話講,這叫拉偏架。倆人打架,一人吃了虧,他的朋友勸架時就會說“好了好了,別打了,和為貴”,可要是這人佔了便宜,他的朋友就會說“接著打,打死他丫的!”
當時印度就是這麼個想法,美國吃虧了,他趕忙出來勸架,目的就是給美國一個喘息的機會,以捲土重來。
中國可沒那麼容易被矇騙,周總理嚴厲拒絕了13國提案,並質問:聯合國軍向北打過三八線的時候,你們怎麼不說話!
於是,13國的提案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而“朝鮮戰爭提前結束”的言論,不過是天真的妄想。
二、彭德懷的擔憂與國內外普遍的樂觀情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前兩次戰役打得順風順水,國內外情緒日益高漲,認為贏得抗美援朝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一直在前線指揮的彭德懷不這麼想,他知道,前兩次戰役的勝利,一是在於出其不意,二是在於三軍用命,三是在於補給距離短。可是現在,前線已經從鴨綠江沿岸推進到了三八線,後勤補給距離從幾十公里延長到了幾百公里,而且在美軍的空軍封鎖下,交通線全部被炸斷,志願軍的後期補給根本運不上來!槍支彈藥不夠也就罷了,連吃的糧食、穿的衣服都不能維持基本生存(當時東線的糧食配給甚至達不到既定標準的一半,冬衣和棉鞋也嚴重不足,長津湖戰役中出現大規模凍死凍傷也與此有關)!
彭德懷深知,如果不解決這個大問題,第三次戰役必將出現大的傷亡。
於是,在1951年12月8日,彭德懷給毛主席發報,建議“暫時不過三八線,部隊過冬休息”。
然而,斯大林和金日成卻極度樂觀,斯大林發報建議中國繼續進攻,金日成更加活躍,他甚至發表了《告全國人民書》,號召“向勝利總進軍,把美國和李承晚送進墳墓!”
真是搞笑,好像仗是他們打的似的。
心急如焚的彭德懷飛回了北京,當面向毛主席彙報。
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毛主席告訴彭德懷,三八線還是要過,第三次戰役還是要打,但你說得也很對,所以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於求成。同時,讓周總理主持召開了軍委擴大會,研究增加兵員補給和後勤補充的問題。
於是,1951年12月31日,第三次戰役如期開打。
三、“一個人九尺白布,不許穿棉褲”
元旦前夜,美國兵看著茫茫大雪,鑽進了暖呼呼的睡袋,準備用美夢來迎接新年的到來。而這時,密密麻麻的志願軍戰士們全部窩在雪堆裡,準備給這些美國少爺兵來上致命一擊。
彭德懷下達總攻命令,瞬時間,萬炮齊發,密密麻麻的志願軍戰士們發起了衝鋒。
在衝鋒之前,每名志願軍戰士都領了九尺白布,而這九尺白布,作用就是犧牲後裹屍用。真的讓人淚目,我們可愛的戰士們,義無反顧地走向死亡,沒有討價還價,沒有恐懼退縮,以“馬革裹屍還”得無上勇氣,捍衛他們保家衛國的忠誠信念。
除了這九尺白布,每個人的口袋裡還縫著一塊小小的白布,布上寫著姓名、年齡、部隊、籍貫、血型,作用就是辨認屍體用。戰士們都抱了九死一生的信念,為了祖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志願軍面臨的第一道防線就是臨津江。這個季節的臨津江,冰面早已結冰,冰面甚至達到1米多厚,大部隊本來可以踩著冰面直接過江,但狡猾的聯合國軍開始集中炮火轟炸江面,很快把江面的厚冰都炸碎了,志願軍戰士們只好涉水過江。
過江之前,每名戰士都接到一個硬性命令:過江之前,把棉褲全部脫掉!
那可是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為啥不讓穿棉褲?這是汲取長津湖戰役的教訓,防止棉褲沾水後凍住、影響行動。要知道,在這樣的低溫下,一旦棉褲浸水,第一時間就會被凍成鐵棍一樣硬,膝蓋難以打彎,人就沒法跑動了。
於是戰士們齊刷刷脫下棉褲,綁在脖子上,光著腿毅然邁進了零下三十度的臨津江!
有些戰士體質較差,下水之後沒遊多遠就凍僵了,保持著游泳的姿勢隨著江水向下遊漂去,有些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血流如注,但短短几秒後,血液就凍住了。整個江面上,血紅一片。
13分鐘後,先頭部隊116師成功過江,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1個小時後,38軍、39軍、40軍、50軍全線突破臨津江!
上岸後,戰士們迅速從脖子上解下棉褲,穿到已經凍得沒有知覺的腿上,開始向下一個目標衝鋒。
營長、連長們一邊衝鋒,一邊高喊:使勁跑!別停!一停下就凍死了!跑!跑到出汗為止!
戰士們發了瘋一樣的往前衝,他們不再畏懼,不再畏懼敵人的子彈與炮火,不再畏懼鮮血與寒冷,他們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衝過去,殺光敵人!
剛剛從麥克阿瑟手裡接過指揮權的李奇微,剛剛成為聯合國軍的指揮官,就承受了一次中國人暴風似的攻擊,他明確地感覺到,漢城保不住了。
不久之前,聯合國軍還在為自己打下平壤而沾沾自喜,現在,他們就要為失去漢城而倍感恥辱。
7天后,第三次戰役結束,中朝軍隊傷亡8500人(其中志願軍5500人、朝鮮人民軍3000人),殲敵1.9萬人,戰線被向南推進了80至1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