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津湖戰役中,9兵團凍傷亡3萬多人,其中直接凍死在陣地上的多達1000多人。
要知道9兵團在戰役中因戰鬥產生的傷亡也才2萬人左右,可見嚴寒是比美軍更難對付的敵人。
然而在戰役中,20軍89師的凍傷減員人數卻只有40人,是整個兵團中凍傷最少的師。不僅如此,89師在戰役中共斃傷敵軍1245人,俘虜敵人300餘人(佔整個20軍俘敵人數一半,整個戰役俘敵數最多的師),擊毀坦克7輛、繳獲6輛,擊毀繳獲汽車各100餘輛,擊落飛機1架(志願軍用步兵武器打下的第一架飛機)。
可謂戰果豐碩,尤其是凍傷減員僅40人,要知道9兵團第一攻擊梯隊的8個師中,另外7個師的凍傷減員人數均在2000人以上。
這裡要說的是,如今網上廣傳的89師凍傷減員人數為400人,事實上根據原89師政委王直少將寫的《關於89師咸鏡南道戰役總結》中的記錄:
在嚴寒的條件下,師團領導都非常重視……在二十多天作戰中,凍腳、凍手、殘廢的只有四十餘人,比較為數甚少。
可見89師實際凍傷減員只有40多人,這所謂的400人其實是89師非戰鬥減員的總人數,包括了失蹤、事故、疾病造成的減員人數。
要知道就連後勤物資極為充足的美軍,也有數百人被凍死,為什麼89師的凍傷能做到這麼少?這主要要歸功於89師的政委——王直。
1929年7月21日,當紅四方面軍路過福建省龍巖市才溪鎮時,13歲的王直就被這一支特別的軍隊深深吸引,聽到紅軍在招人時,他當即決定報名參軍。
不過當時紅軍招兵的幹部看他實在是太小了,人還沒有槍高,於是沒有同意,畢竟當兵是要打仗的,尤其是在那個混亂的時代。
但王直沒有放棄,紅軍沒要他他就一路跟著紅軍,雖然沒有正式參軍但卻和紅軍戰士混成了熟人,加上王直有畫畫的天賦,於是每到一個地方他就跟著宣傳隊的人打下手,幫忙在牆上畫宣傳畫。
有次他在畫畫時被路過的毛主席看到了,毛主席就上前跟他講話,在瞭解了王直的經歷後,毛主席摸著他的頭說:
“畫得不錯,是個人才,我們紅軍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1931年5月21日,15歲的王直正式成為了紅軍戰士,很多人都說他是毛主席親選的兵,隨後他跟著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王直的將才天賦逐漸被啟用。
王直在軍中主要擔任政治工作,所以很多人忽略了他的指揮藝術。在他的軍旅生涯中,直接參加指揮的大小戰鬥多達100多次,其中有一半都是由王直獨當一面指揮的。
1941年11月28日,日偽軍集結近4000兵力,從三個方向對我新四軍第16旅旅部所在江蘇溧陽塘馬地區發起圍剿作戰。
面對敵人絕對的兵力,王直組織蘇南黨政機關1000餘人從唯一的缺口突圍,為給同志們轉移爭取時間,王直親率不足百人的護衛隊堅守戴家橋,阻擊400多日軍的進攻長達6個小時。在完成掩護任務後,又藉助夜晚悄悄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完成了不可思議的突圍。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王直調任華野12縱隊35旅政委,上任後他率領35旅成為首支攻進徐州城的解放軍部隊,主攻劉莊全殲第5軍200師,俘虜敵師長周郎。
打完淮海戰役,在王直出色的政治工作下,35旅擴編了5000多人。
新中國成立後,王直當上了20軍89師的政委。1950年11月,王直率部入朝作戰。
9兵團入朝作戰其實非常倉促的,原本整支部隊部署在東南方向整訓,全軍主要訓練的科目是渡海作戰和登島作戰。
當10月份王直突然收到北上命令時,他敏銳地察覺到可能會開赴朝鮮,而他也立刻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政治動員工作時間可能不夠。
王直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派人買了很多關於抗美援朝的報紙,發給各部隊,在列車上開會學習。一來是宣傳抗美援朝,讓戰士們理解出國作戰的意義;二來也作為動員材料,讓戰士們樹立完成任務的信心。
當軍列抵達錦州車站的時候,王直就感受到了東北地區的嚴寒,也預感到嚴寒或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困難。
王直找到師長餘光茂開了一個會,會上就討論了一個問題,如何解決後勤保障?
會後王直指定副參謀長黃河清專門負責防凍服裝的分發,並且要求各部隊加強防寒的教育,要讓所有人都有防寒意識。
(不要小看防寒意識,有的部隊並不是沒有配發防寒裝備,但為了輕裝行軍而少帶或沒有帶,比如66軍有的單位為了多帶武器彈藥,就3個人帶一床棉被。甚至還有部隊在過鴨綠江前半路丟掉大衣的。)
也正是因為提前進行了部署,89師抵達瀋陽火車站後雖然只待了一天,但是防寒裝備的分發工作非常有序,沒有出現著急出現混亂的情況,所以89師基本上每個人都穿上了棉衣和棉褲。
不過還是由於物資緊缺,像棉帽、手套之類的保暖用品還是非常少。這時王直髮現棉被有很多多餘的,於是他又下令將多餘棉被和破棉絮中的棉花取出,製作簡單的手套、帽子、耳套、棉襪等,儘量保證每個人是包裹結實的。
除了防寒措施,89師對於補給也是相當重視,根據友軍42軍和美軍的作戰經驗,王直和其他師首長意識到炮兵在美軍空軍的壓制下是很難前進的,於是當即決定將炮團改為運輸團,拉炮的騾馬全部去拉彈藥和糧食。
事實上證明,這一舉措相當關鍵。其他部隊入朝時很多時候是按照國內戰場的經驗,希望建立兵站在當地籌糧,但是朝鮮的情況和國內不一樣。
一來朝鮮的基層管理基本沒有了,二來朝鮮人民也很窮,三來美軍戰機的轟炸掃射,基本也已經將能看到的村莊都炸沒了。
所以先期入朝的部隊大多都有餓肚子的問題,但是問題放到89師身上,情況就要好得多。
據《關於89師咸鏡南道戰役總結》中的統計,89師炮團組織400多人從國內運輸各類物資140000斤。
物資上有保障,部隊的非戰鬥減員情況就要好得多,尤其是在凍餓減員上。
除了自身的準備充分外,美軍的“運輸大隊”也立了一功。
89師在入朝不久後,所屬的267團就和美軍陸戰一師第7運輸大隊遭遇,美軍運輸隊戰鬥力不強,很快就被267團擊潰,運輸物資幾乎沒什麼損耗就被267團繳獲,而在繳獲的物資中有3000床羊毛毯。
這些羊毛毯肯定是不夠全軍分的,全給267團也太多了,好東西到了手裡卻不知道該怎麼分配。
一開始師裡有人提議讓上級來決定如何分配,這時候王直提了一個很關鍵的建議,他建議將這些毛毯撕開,用來裹手、裹腳,或者是做成帽子。
王直認為雖然全師基本上人人都有棉衣,但是手腳如果被凍傷的話也會影響戰鬥力。
這一意見很快被採用,也正是因為這些細節,保障了全師的戰鬥力。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過,在長津湖戰役後期的追擊階段,89師幾乎是整個9兵團戰鬥力保持最好,且唯一有力量追擊的部隊。
89師在社倉裡追擊美軍第3師的戰鬥中,翻越海拔1300多米的香榆山,抄“近路”將美3師第7團第2營包圍,並將其大部殲滅。
這一戰果直接鼓舞了毛主席,被毛主席稱為長津湖的3個戰術勝利之一。1950年12月5日,毛主席給彭德懷、宋時輪發報:
如果能在社倉裡再殲滅美軍一兩個團,則意義重大。
只不過當時美軍跑得太快,而9兵團兵力不足,其他部隊損失太大很難再做到全殲,只能將美軍趕進大海。
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王直和89師師長餘光茂得到提升,其中王直升任26軍擔任政治部主任,他們兩人也是長津湖戰役後,9兵團唯二得到提升的兩人。
可惜的是,長津湖戰役結束後89師被撤銷了番號,而原因則是因為其他部隊傷亡太嚴重,尤其是幹部傷亡很大,不得不將89師的骨幹幹部拆分到其他部隊中進行補充。
同時撤銷編號的還有26軍88師,以及27軍94師。
9兵團的3個軍基本都撤銷了一個師的番號,不過後兩者撤銷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傷亡過半,剩餘兵力只能直接補充到其他部隊中。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王直被授予少將軍銜。2014年王直因病逝世,享年9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