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常用非處方止痛藥主要為非甾體類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等。相信大家對這些藥品名稱都不陌生,家中的小藥箱裡或多或少會備上一兩種。但,許多人因為這些藥無需處方就可買到,認為它們是完全安全的,可以隨意吃,這就大錯特錯了。
今天,疼痛科的專家就來給大家總結服用非處方止痛藥時常犯的7個錯誤。
誤會一: 稍有疼痛就服藥
雖然疼痛早期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有助於緩解不適,但若服藥時間超過2至3天,反而會延緩組織修復癒合。同時,輕度疼痛具有警示作用,讓我們機體規避繼續受到傷害,比如膝關節痛了我們就會減少行走,避免軟骨和滑膜損傷,過早服用止痛藥反而會導致行走中膝關節受傷的風險增加。
正確做法 如果疼痛屬於輕度,可優先選擇非藥物療法,如熱敷和冷敷等,透過改善微迴圈,減少炎性滲出,有效去除病因來緩解疼痛。
誤會二:認為長期用藥才會有副作用
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會增加心臟病、胃腸出血和中風風險。人在服用止痛藥的第一週內,這些風險就會激增,尤其是那些平時長期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因為阿司匹林本身就是非甾體類藥物,在此基礎上再吃別的止痛藥,胃腸黏膜損傷等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此外,2013年釋出的一項報告顯示,超過推薦劑量服用止痛藥幾天內,就會造成嚴重肝損傷,甚至死亡。
正確做法 止痛藥的最佳服用方法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服用最低有效劑量。而且,要根據自身合併症選擇合適的止痛藥,比如有胃炎、胃潰瘍的病人,最好口服對胃黏膜傷害比較小的止痛藥如塞來昔布。
誤會三:備孕期間擅用止痛藥
研究表明,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會顯著抑制其排卵功能。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服用萘普生僅10天后,就有75%的女性參與者出現排卵功能異常。非甾體類止痛藥會抑制前列腺素的釋放,它在排卵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值得慶幸的是,一旦停服止痛藥,上述問題就會得到緩解。
另外,非甾體類止痛藥會穿過胎盤,滲透到胎兒的迴圈系統中,影響嬰兒心臟、腎臟和其他器官的發育,所以孕婦應遠離這類藥。
正確做法 備孕期間出現疼痛症狀,也應多采用熱敷、按摩等物理治療,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更安全。
誤會四:吃止痛藥預防運動損傷
在某種程度上,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能鼓勵有輕傷的人堅持鍛鍊,也有助減輕理療康復患者拉伸和鬆解關節筋膜時的疼痛,對身體機能康復有益。但,這需要有專業醫生進行康復和用藥指導。
不過,如果你經常服藥,或把它作為一種預防受傷的手段,則會加重原有損傷。因為疼痛是身體警示受傷的一種安全機制,過早使用止痛藥,反而會增加機體受傷的可能性。
正確做法 服用止痛藥不要太隨意。如果你是從事耐力訓練的運動員,服藥後需及時補充水分,否則可能損傷腎臟。
誤會五: 與複方感冒藥同時用
很多人會在患感冒或流感時服用鎮痛藥來緩解身體疼痛。殊不知,很多治療感冒的複方藥物本身已經含有退熱止痛藥成分。兩藥同服,就會讓人們在無意之間服藥量增倍,存在服藥過量的風險,出現不良反應。
正確做法 服用感冒藥,要耐心觀察,多數是30-60分鐘內,隨著體溫下降、汗出,身體疼痛也會隨之消失,一定不要在感冒藥發揮作用之前,同期吃止痛藥。
誤會六:與抗抑鬱藥同時用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臨床發現有相當比例成年抑鬱症患者同時伴有慢性疼痛,其中一些人需要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來解決疼痛。2015年一項研究發現,同時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和常見的抗抑鬱藥物會增加服藥者腦出血的風險。
正確做法 經常服藥的抑鬱症患者如要服用止痛藥,需定期諮詢醫生。而且,一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狀本身是由於抑鬱情緒導致的軀體化症狀,單純抗抑鬱藥物就能緩解疼痛症狀,並不需要同期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
誤會七:感覺到疼痛難忍時才吃藥
很多人認為止痛藥有副作用,認為應該儘量少吃,所以每次堅持到疼痛難忍的時候才會服藥,這是錯誤的。疼痛嚴重時才吃藥,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常常因為鎮痛不全導致短期內再次用藥,造成藥物過量,反而增加產生副作用的風險。
正確做法 治療期內,按照醫囑定時服藥,讓藥物在體內形成穩定的血藥濃度,產生平穩的鎮痛作用,有利於病人情緒穩定,免疫功能恢復,加快機體康復。
文/嶽劍寧(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敲黑板
提示大家,雖然錯誤服用止痛藥會帶來上述不適,但也不用過分擔心。只要遵醫囑定時、定量、療程內服藥,採用個體化原則,由專業的醫生定期評估,透過合理選擇用藥型別及攝入方式,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上面講的這些“坑”,我們都能輕鬆避過。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