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喝牛奶能助眠?
很多人睡前喝牛奶,是聽說它含有豐富色氨酸,有幫助睡眠的效果。喝著喝著卻發現,該失眠還是失眠,體重反而蹭蹭往上飆……
其實,色氨酸對於入睡確實有一點效果,但必須要足夠量。.
舉個例子:西方在感恩節必吃的火雞,色氨酸含量比牛奶還高,也是傳說中的助睡眠食物。但如果要達到能幫助入睡的量,得一口氣吃掉36 斤火雞肉!
同樣的道理,如果想靠喝牛奶來助睡眠,可能先會被撐死。而且,牛奶喝多了還可能半夜起床上廁所,也對睡眠不利。
2、日行兩萬步活到九十九?
一萬步大概就是六七公里的路程,兩萬步就是十幾公里,很多的喜歡跑步的都知道,僅僅六七公里的路程就相當於你圍著學校的操場跑了十八圈。這對於那些長期健身,堅持跑步的人來說,基本上不是什麼問題,但是對於那些突然開始跑步,以前缺乏鍛鍊的人來說,其實傷害還是很大的。
人在走路的時候,膝蓋承受的壓力是人本身的體重的四倍之多,而越肥胖的人,膝蓋承受的壓力就越大。這樣就會導致若是你強行日行萬步的話,膝蓋就會嚴重受損。
3、趁熱吃身體好?
相信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聽到過這些口頭語。“趕緊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趁熱吃更好吃,更新鮮。”
人體的食道,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其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黏膜,這層黏膜對我們的食管具有保護作用,可以抵制微生物、病毒的入侵。但是,這層黏膜比口腔黏膜還要嫩,而且它不耐熱,食物的溫度會對它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人體正常的溫度在36.5℃—37.2℃之間,正常口腔、食管耐受的最高溫度為50℃至60℃。而剛出鍋的飯菜,溫度是體溫的兩到三倍左右。過高溫度,不僅會損傷口腔,還會燙傷食管黏膜。
雖然,受傷的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但反覆進食過熱的食物,會使破損的食道黏膜不能及時癒合,進而還有可能會慢慢的演變成食道癌。
4、孩子發燒了要捂汗?
小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並不完善,發熱出汗是身體為了調節產熱和散熱平衡的一種症狀表現,因為發燒時孩子自身迴圈系統功能會降低,如果進行捂汗,反而會出現越捂汗越發熱的情況,嚴重的甚至出現高熱驚厥。這樣不僅起不到退燒的作用,反而還會讓體溫升高,從而引起其他的不良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