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 劉曉北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宋孝志先生用雞鳴散治療風心病頑固性心衰的經驗。
雞鳴散乃《證治準繩》方,藥用:檳榔七枚,陳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二錢,桔梗半兩,生薑(和皮)半兩,紫蘇莖葉三錢。
先賢用其治療風溼寒凝、壅滯經絡所致的足脛腫重無力,麻木冷痛、惡寒,發熱或寒逆上衝,胸悶泛惡;或足脛疼痛不可忍,筋脈攣急,下肢浮腫之溼腳氣證。
宋孝志教授據此方行氣降濁,宣化寒溼之功,將其用於治療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效果卓著。
01
風溼性心臟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從中醫證候學的角度歸納其臨床表現,主要有:
心悸,喘促不能平臥,動則更甚,口唇青紫,手足逆冷,納呆,泛惡,尿少,雙足脛浮腫,舌暗,苔白或白膩,脈沉細或結代,或虛數無力。
屬“心悸”、“胸痺”、“水腫”等證。
他認為:其病以外感風、寒、溼邪,侵襲經絡,寒溼凝結,痺阻心陽;內傷於勞倦情志,心脾兩虛,寒自內生,胸陽不振為病因。
以陽微陰弦,無力鼓舞氣血,心肺瘀滯為病理基礎;
以邪氣閉阻,肺不宣肅,脾陽困遏,腎失氣化,寒溼之濁氣上逆,欺凌心肺為病理改變;
本病發生之關鍵是寒溼作祟,由寒溼所派生的症狀表現為:寒溼壅滯經絡,循經下行致足脛浮腫,或脹痛,或掣痛;寒溼上逆,凌於心肺而心悸、喘咳不得臥。
此證與其古人所述之溼腳氣相比,大有相通之處。
如《景嶽全書·腳氣篇》雲:“腳氣本水溼下壅之疾。”
以古人之論,溼腳氣發於溼邪留滯,壅阻氣機,經絡不通,致足脛腫痛,或連及指節,可有蒸蒸而熱,或灑灑惡寒,嚴重者氣上衝心而發悶亂危急欲絕。
鑑於古人雞鳴散治療腳氣病如神之說,宋教授臨床遇風心病心衰久治不愈者多以雞鳴散治療。
02
風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個危重的病證,多因病人反覆發作而體質極度虛弱,疾病的演變只繫於釐毫之間。
因此,宋教授臨床應用雞鳴散治療本病認證十分嚴謹,必須具備:
1. 心肺瘀滯,口唇青紫,心悸,喘咳。
2. 脾腎陽虛,寒溼氾濫,足脛浮腫。
3. 水寒上衝,喘促不得臥,咳唾口沫,嘔惡,煩悶胸窒,舌苔滑或膩,脈或結代,或沉細無力。
據此三個要素,方可用此方治療。
宋教授應用雞鳴散,以檳榔為主藥,取其辛宣利五臟,取其苦降氣除滯,取其溫行氣化水。
紫蘇為輔藥,憑其辛溫以散風除溼,通利氣血。
吳茱萸溫經止痛,洩濁降逆,以其通利下焦。臨床以超常用量而見長,常破吳茱萸有毒之誡,謂:病之所用是謂藥,病之不用即為毒。臨床多用12g以上。
陳皮開中焦之壅滯,桔梗宣上焦之氣,以利氣宣肺。
木瓜祛溼舒筋,以酸柔肝和胃。生薑宣散溼邪。
當風溼性心臟病致心力衰竭表現為寒溼壅滯,寒氣上衝心肺的證候時,雞鳴散之上行宣散,下行導致、疏中除壅作用:
一可通暢三焦,開洩水道,逐三陰經陰寒之氣;
二可健脾和胃,行氣除脹。
如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檳榔、紫蘇、陳皮等可作用於胃腸平滑肌,促進胃液分泌,加速胃腸排空。
透過調整胃腸運動可部分地改善心衰造成的胃腸瘀血,從而緩解心衰所致的胃腸道症狀,增加食慾,減輕腹脹。
三可疏利氣血,振奮心陽。
03
臨證時宋教授又根據病情之輕重,合併症狀之不同,化裁如下:
1. 復感外邪
發熱,惡寒,心悸,雙下肢浮腫,足膝發涼,舌淡苔白,脈浮數或結代者,加桂枝、防風、炙甘草兼祛風和營;
若低熱,關節煩痛,舌苔白膩,脈數緊或結代者,加羌活、萆薢逐風勝溼,舒筋利痺。
2. 痰濁瘀滯
咳嗽,吐黃痰,喘促,動則喘其,夜不能臥,胸中窒悶,雙下肢浮腫,舌尖邊紅,苔黃膩,脈滑或結代者,加黃芩、半夏、生苡仁、瓜蔞清肺化痰。
3. 血瘀心肺
口唇青紫,顏面晦喑,黑斑,手足指趾端青紫發涼,痰中帶血,心動悸,活動時加劇,舌暗白瘀斑或瘀點,脈沉澀或結代者,加益母草、丹參、茜草、三七粉活血化瘀,通暢血脈。
4. 心陽衰憊
心悸,氣短,汗出而喘,四末厥逆,舌胖苔水滑,脈微欲絕,或三五不調者,加人參、附子、浮小麥以回陽救逆,斂津固脫。
宋教授還十分強調雞鳴散的服用時間。據多年的臨床觀察提出:應遵古人雞鳴時分服藥的時間。
目前許多後來者常忽略了這一點,殊不知此病,病在心,與肺、脾、腎相關,是陰經所主,陰寒凝重,肅殺陽氣。
雞鳴時分當為陰至之末,陽至之初,病體陰邪太盛,陽氣難以升發續接;此時服用雞鳴散可驅散陰邪,啟發陽氣,使陰陽之氣相接,又可乘陽氣上升之勢溫化水溼,故此可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認為服藥的方法也直接影響著藥物的療效。
因雞鳴散多為辛散之品,藥性溫峻,若以熱服遇陰寒之極必相搏相斥,冷服時亦能以冷迫陰,而使藥物發揮更大的作用,故臨床常囑病人冷服。
對於嘔惡,心中煩亂,陰寒之氣上衝者,常令其慢慢呷服,半小時內飲完,免遇上衝之氣而出。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家專集》,龍致賢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96.8。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