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2G退網的訊息在國內一直引起熱議。尤其是在5G、6G的快速發展趨勢之下,退網恐怕已成為必然。在去年底,英國就曾宣佈將於 2033 年前逐步淘汰 2G 和 3G 行動網路,為 5G 和 6G 讓路。
作為曾經應用廣泛的2G網路,為何到了被逼退出歷史舞臺的地步了呢?
- 首先,從隱私保護的角度看,2G已不再安全。
鑑於2G網路的基礎技術早已不再更新,加之2G網路的手機與基站之間的通訊訊號加密級別很弱,這使得駭客可以輕易地獲取2G網路撥打的電話或發出的簡訊,從而出現隱私洩露的問題。並且,駭客竊聽和偽基站詐騙等行為就算髮生了,對2G網路的安全問題也很難進行解決。
- 其次,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2G已不再經濟。
儘管2G的維護成本較低,但是由於2G使用者越來越少,運營商依然面臨著運維成本高收益低的情況。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讓有限的網路資源的空間創造出最大的價值,在5G、6G快速推進建設的背景下,逐步清退 2G網路佔用的頻譜能大大提高頻率利用率,2G退市後的800MHz—900MHz的黃金頻段,可以補充劃分併合理應用到4G/5G上,提供重要的頻譜資源。
- 最後,從技術迭代的角度看,2G的替代品已經出現。
自2017年起,工信部就曾多次發文推動包括NB-IoT、Cat.1等在內的物聯網產業不斷髮展。2020年5月,工信部就正式釋出了《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其首次以公開發文形式正式提出2G/3G要遷移轉網,明確中低速物聯網應用要向NB-IoT和Cat.1網路遷移。
相較於2G,NB-IoT技術雖然不具備語音通話功能,移動性也比不上2G,但是NB-IoT具有的低功耗、廣覆蓋、低成本的優勢,相比2G技術更適合對移動性及時延要求不高、資料量小、對低功耗有要求的物聯網終端裝置,在低速物聯網市場NB-IoT技術可取代2G技術完成。例如我們熟悉的水錶、燃氣表、共享單車、門鎖等,均可利用NB-IoT技術來實現,在智慧抄表、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應用場景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作為另一項替代技術Cat.1(又稱4G Cat.1),其功能則比NB-IoT要更強大。
除了具備NB-IoT所欠缺的語音通話和移動性功能外, 相較於NB-IoT,Cat.1具備一定速率、時延方面的優勢,擁有毫秒級傳輸時延,還支援100KM/H以上的移動速度。在共享終端、金融支付、工業控制、智慧POC等應用場景得到了廣泛應用。儘管Cat.1比2G在成本上會稍稍高出一些,但是與其強大的功能相比,成本並未給其造成太大影響。
2G退網成必然,僅存的2G運營商中國移動該何去何從?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使用者13.99億戶,全年淨增2.64億戶,其中應用於智慧公共事業、智慧製造、智慧交通的終端使用者佔比分別達22.4%、18.1%、15.6%。
作為國內乃至全球使用者量第一的通訊運營商,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仍在運營2G網路的運營商,中國移動擁有的2G網路覆蓋廣,且還存有數量龐大的2G物聯網使用者。面對2G的退網大潮,中國移動也終於開始了自己的退網計劃。
自2020年起,中國移動就開始了在物聯網中低速市場對NB-IoT和Cat.1物聯網業務的佈局,同時要求自2020年底停止新增2G物聯網使用者,並透過多項配套政策引導客戶新增業務由2G向NB-IoT /Cat.1遷移。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移動在2021年9月出臺《數智鄉村振興計劃》白皮書,在有序開展鄉鎮、農村地區5G網路建設基礎上,持續完善鄉村地區物聯網覆蓋,按需建設NB-loT基站。
今年初,中國移動也表示,在確保公司網路優勢和使用者業務體驗的前提下,公司將在“十四五”期間分階段、分頻段有序推進2G網路退網。尤其是在2G使用者的集中地,中國移動在農村地區積極引導2G使用者遷移,力爭“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農村2G使用者的升級。
結尾
隨著國內最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也已開始投入NB-IoT 和Cat.1的懷抱,相信未來以NB-IoT 和Cat.1為代表的國內中低速物聯網產業將更加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