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137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孫冉@歡樂中法一家人,1990年生於內蒙古一個小縣城,現在是一名演員兼私人形象顧問。
15歲的時候,我就懂得為自己的人生尋找方向,不惜與媽媽起爭執,也執意要去北京開闊眼界。20歲時,順利考入法國一所戲劇學院,並在上學期間,有幸成為一家大型娛樂公司的時尚買手,憑實力賺足了80萬的留學費用。
曾經在舞臺上發光發亮,夢想成為知名演員的我,如今嫁給了一個法國窮小子,過著錢多吃好,錢少吃飽的隨性生活。原來,降低物慾,找到生活的真諦,人才更容易獲得幸福。
我兩歲時父母離異,幼小的我被寄養在外婆家。從小沒有感受過完整的父愛母愛,卻也養成了我獨立自主的性格。沒人呵護的童年,我如野草一般努力生長,幾歲時就能自己做飯,填飽肚子。
媽媽常年忙於生意,經過努力,業務發展到了包頭市。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五年級時,我轉學到她的身邊。第一次感受城市生活,內心很歡喜,全然陌生的環境,也不覺得失落。
離異家庭的孩子,或許骨子裡都想得到肯定和關注。對我來說,唯一的途徑就是考取好成績。
初中時,為提升數學成績,我決定為自己找一名家教老師,於是託人四處打聽,最後尋到曾經在北京教學的張老師。
聽說我想請家教,媽媽二話沒說就塞給我一沓錢。她向來很大方,平時也愛給一些零花錢,讓我有幸成為班裡的有錢人,是同學們羨慕的物件。在她眼裡,這是對我最好的愛。
和張老師熟悉之後,我喜歡自導自演各種角色,與他嬉笑一番。他無意中感慨:“你能歌善舞,又喜歡錶現自己,或許更適合走藝術道路。”正是這番話,為我提供了全新的認知。
藝術道路?這是從沒想過的方向。我清楚自己敏感又自尊,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既然藝術表演可以獲得眾星捧月的快樂,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
從此“藝術”兩個字,在我心中紮了根,每次授課,我都纏著張老師,瞭解北京藝術院校的情況。瞭解得越多,就越想去嘗試。當時只有15歲的我,開始一心想去北京學習藝術表演。
但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時,卻遭到極力反對。對於生活在小城的我們,北京很遙遠,藝術表演更像是天方夜譚。可骨子裡的倔強,讓我一再爭取,想去追逐心底的夢想。
那是我與媽媽第一次起爭執,無奈之下,她陪我一同前往北京考察。
初到首都,帶給我的震撼,不僅是城市的繁華,更是眼界的提升。人一旦見識過美好事物,就無法再說服自己接受平庸。後來媽媽跟我商量再三,還是決定先回家鄉讀完初中。
2006年,初中畢業的我,揣著媽媽給我的學費,隻身前往北京,開始了少年的追夢之旅。
為了能融入這座城市,我時刻謹記要努力,更何況與很多同學相比,自己屬於半路出家,笨鳥如果不先飛,可能一輩子都飛不起來。因此,我每天起早貪黑,努力學習,早上是宿舍裡起床最早的那個,深夜的練功房,也時常只有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鏡子練習。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被一群七八歲的小孩點醒。那天偶遇一群孩子,正在用英語交流,而我在一旁認真聆聽,卻什麼都沒聽懂。這一幕深深刺痛了我,也讓我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欠缺,不敢想象,未來被人恥笑沒有學識的樣子。
從那以後,我想全面地學習一下各科知識,但藝校不注重文化課學習,我只能利用課餘時間自學,可是自學的內容又非常有限,於是,我決定再回到家鄉讀高中。
媽媽聽後十分不理解,好不容易去到北京,卻又要回來,想不通我到底要什麼。其實我只是想認真地學習文化知識,讓自己擁有搏擊未來的籌碼。因為戶口問題,無法在外地參加高考,只能回到原籍。
2008年上半年,我回到包頭市,插班到一所普通高中,開始了高中學習生涯。
由於高一上學期知識沒學過,我只有付出加倍努力,才能緊跟同學們的步伐。放假時,我很少回家,充分利用所有時間努力學習。正巧媽媽再婚,有了弟弟,我也不願回家添亂。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發現只要找對方法,努力練習,縱然起步晚,成績也可以名列前茅。
我高考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就是報考藝術院校表演系。藝術類專業考試早於筆試,臨近考試時,我重返北京,進行最後的衝刺訓練。
2010年考試前夕,無意瞥見一所法國院校在北京設有考點,這是著名影星蘇菲瑪索的母校,我頓時被吸引,當場就報了名。藝考就是要廣撒網,這樣選擇的機會才會更多。
學習了多年表演,終於在這一刻看到成效,我陸續收到幾家院校的專業課合格證,其中包括法國這家戲劇學院。拿著這張通知書,真的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是從未有過的期盼,熱切又真實。
剩餘的日子,我拼命學習文化課,只想去法國留學。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高考過後,我如願收到法國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而這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學院要求學習一年法語,只有透過考試,才能拿到去往法國的簽證。
我興奮地做著前往法國的準備,然而媽媽並不希望我遠走他國,不斷勸我考慮國內院校。我們再次爆發了爭吵,從小有主見的我,不肯讓步。最後媽媽妥協,為我準備了學費。看著這筆鉅款,我深切感受到媽媽的不容易,心裡暗暗發誓,未來要靠自己賺取留學費用。
2011年,我前往北京學習法語。經老師引薦,認識了一位法國留學生。他來中國學習漢語,而我需要學習法語。這簡直是最佳搭檔,很快我們便達成了學習互助聯盟。
因為有了語言環境,我們抓住一切可以練習的機會,彼此進步都很快。大約半年時間,我的法語水平突飛猛進。
而且,隨著彼此越來越熟悉,我也對這個法國留學生感興趣起來。他第一次瞭解中國,是小時候從電視裡看到的,短短几十分鐘的介紹,就讓他深深喜歡上中國文化。而他尤其欣賞中國女人的長相,認為丹鳳眼更有韻味。長大後就直奔中國而來。
我笑著問他:“你來中國,是打算娶箇中國老婆回去嗎?”沒想到他一本正經地回答:“是的。”這般直接了當,反而讓我有些不好意思。
有次聊天時,他突然表白:“你的所有,都符合我對東方女人的想象,性格開朗,但行為保守,還有你細細長長的眼睛,我很喜歡。”從小到大,我很獨立,加上家庭的不完整,從未想過談戀愛這件事,覺得自己不需要男人,所以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
再後來,他回了法國,而我忙於準備出國事宜,聯絡越來越少。2012年,我拿到法國簽證,正式赴法留學。
初到陌生國度,雖然適應很快,但是語言還是有所欠缺。面對各種檔案、書信,我翻著字典也一籌莫展,沒想到他像救世主一樣出現在我面前,隨後幫忙搞定了所有。隨著聯絡又頻繁起來,久而久之我們就談起了戀愛。
當我告訴媽媽這個訊息時,她一反常態,非常支援我,覺得一個人在國外,能有個真心相待的人,十分難得。
法國的課程比較自由,可以自選上課時間段,所以我利用閒暇時間開始打工掙錢。當時網際網路已經盛行,於是我在國內網站上,釋出代購、導遊等求職資訊。只要我能做的,來者不拒,第一年就有了零零散散的收入。
隨著課程逐步深入,學校會安排一些舞臺劇,有時也會推薦給劇組跑龍套,甚至會接到大型演出和廣告,收入也慢慢上來了。
那時男友已經工作,聽說國內夫妻錢都是一起花(法國盛行AA制),執意要把工資上交。但我個性獨立,經濟也獨立,不肯接受。為此,他一直懷疑我對他的感情。而那時,我自己也確實沒想好,要不要嫁給一個老外。
感情或許有一絲不確定,但工作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肯定。因為眼光時尚,國內一家公司聘請我做私人形象顧問,專為公司藝人、網紅進行時尚搭配,並負責採購相關用品。由此,我開始了自己的第一份事業,直至今日,它依然是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在法國,不論學業還是工作,發展都非常順利,隨著收入越來越高,整個人逐漸膨脹起來。看著男友的收入遠不如我,中國傳統的擇偶標準,讓我不想再繼續這段感情。
四年學業結束後,我想回國發展,順便結束這段異國戀。但是男友不同意,急切地對我說:“我們可以一起回中國生活。”我聽後有些感動,沒想到他愛我如此之深。
回國前,媽媽的一通電話,讓我再次認真考慮這段感情。媽媽說:“人活一世,錢不是最重要的,憑藉你的能力,在哪都能賺到錢,但一個愛你的人,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誰有能力誰賺錢,一家人何必計較那麼多。”
媽媽這般年紀,或許更懂,人的一生什麼最重要。想想這麼多年,他對我的尊重、喜愛和專一,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也習慣了他無微不至的照顧。於是,我改變了決定,如果他願意跟我回中國,那就嫁給他!結果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2016年,我們與公婆告別,一起回到中國,並舉行了簡單的婚禮,第二年兒子就出生了。先生因為簽證問題無法在國內工作,不得已在家帶娃,時間一長,整個人有些沮喪,很是思念家鄉。而我也因為把買手工作交給助理,最終的選品不是很理想,經常需要往返於兩國,異常疲憊。
2018年,綜合考慮後,我們決定回法國發展。令我感動的是,媽媽特別支援我,在她心裡,不管我去哪,過得幸福就好。這兩年來先生對我的照顧,她看在眼裡,心裡也十分認可先生的為人。
回到法國,公婆很欣喜,專門為我們安排了一場大型接風宴,對我也非常熱情。想起兩年前,公婆疏離的態度,原來是不捨先生去中國,但當時他們什麼也沒說,可見公婆很尊重先生的選擇。
回到祖國的懷抱,先生如魚得水,整個人活了過來。我深感婚姻需要適當讓步,相互成就,才能走得更遠。
先生重拾老本行,專門從事漢語教學及導遊服務,並註冊了公司。我也第一時間處理好工作問題,生活很快步入正軌。
我們居住在法國北部一座小城,地廣人稀,生活節奏特別慢。這邊的醫療、教育、住房等花銷很少,周圍的人都不急不燥,生活悠閒。
慢慢地我思想也發生了很大轉變,因為自己童年裡沒有陪伴二字,所以更希望參與兒子的成長。有了這樣的想法後,我基本上不再拼命去拍戲,偶爾承接當天就能結束的廣告,不再把賺錢放在首位,開始全心享受家庭生活。
公婆感情很好,先生從小耳濡目染,把家庭看得尤其重要,任何時候都把陪伴、照顧家人放在首位。國內的朋友都說,我嫁了一個不思進取的窮小子,其實不然,雖然從小沒有感受過別人細膩的照顧,但並不代表我不需要,而先生恰巧是我需要的型別。
之所以嫁給先生,不僅是因為他從中國追到法國,最終又陪我回國的執著打動了我,更是因為他對家的守候,彌補了我童年的缺憾。如今,我更喜歡和他一起經營我們的婚姻,真正的幸福不需要很多錢,幸福就是一種被甜蜜包圍的感覺。
先生與我都是自由職業者,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照顧家人,所以我們想再生個小孩。2020年,女兒出生,從此人生湊成一個好字。
兒子出生時是在國內,先生當時熟悉了整個月子流程,伺候我這個產婦得心應手。所以生女兒時雖然在法國,但先生從國內採購的月子粥,是他細心為我熬製,貼身衣物的清洗,以及家務,也是他親力親為。先生格外尊重我們的習俗,從來不覺得我矯情。
隨著女兒的長大,漢語教學提上日程,有了兒子的前車之鑑,女兒必須從小抓起。兒子出生在中國,那時打算常住國內,沒注重漢語的輸入,如今漢語學習任重而道遠。不管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作為半個中國人,兩個寶貝必須學說漢語,這是基本原則。好在先生喜歡中國文化,又是漢語老師,我們家的漢語氛圍非常濃厚,兒子如今和姥姥姥爺對話已無問題。
睡前我給寶貝們講中國神話故事,先生像個孩子一樣,在一旁旁聽,那畫面既溫馨又好笑。除了如此和諧的畫面,我們也會有爭執。兒子如果犯錯,先生會二話不說,把他關進地下室。在我看來非常不人道,我更主張讓孩子意識到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懲罰。開始我們各持己見,後來經過不斷溝通,慢慢摸索出適合我家的教育理念。
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文化,跨國婚姻更應相互尊重彼此的習俗。聖誕節,我會和公公婆婆隆重慶祝;春節,他們也會陪我一起包餃子,共度佳節。我是中國國籍,這一生都不會改變,但因為先生一家時刻與我感同身受,讓我覺得無論身在何處,有愛的地方,就是故鄉。
我與先生從爭執到理解,已經磨合了十年,但我們仍然堅信,夫妻間必須要有獨處時間。每逢結婚紀念日、對方生日,我們會把女兒交給公婆,或者送進託兒所,然後迴歸單身時的戀愛狀態,來一場浪漫約會,因為愛情也需要保鮮,有愛才有家。
在法國生活多年,家庭和工作,我已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密碼。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國看望親人。以前因為工作,我經常往返於兩國之間,雖然距離遠,但並不妨礙我回家探親,如今疫情肆虐,已經三年沒有回國。為親人準備的遊玩計劃,也一再擱淺,只希望疫情快快結束,媽媽能早日實現來法國陪外孫遊玩的夢想。
有時,緣去緣留只在人的一念之間,我不遠萬里,遠走法國,只因世人萬萬千,而適合我的那個人,恰巧是個法國人,僅此而已。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同,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否。看清自己的需求,擁有觸手可及的幸福,就是人生之幸事。
【口述人:歡樂中法一家人】
【編輯:惹了你的顏】
目前我們已經記錄了137位真人故事,感動了被採訪人和千萬讀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講述,或想加入我們團隊成為作者,都請私信@真實人物採訪,隨時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