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晏菲
大年初一,徐礦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計成博士接診了一位千里之外的患者。這位姓田的女性患者今年50多歲,東北人。
從上肢麻木到胸部痛覺消失
患者入院時已經不能單獨行走,由家人攙扶著來到診室。家屬稱,患者大約三四年前感覺脖子僵硬、雙上肢麻木。當地醫院的醫生先是診斷為頸椎病,後又認為是風溼骨病,以“風溼骨病”對其進行治療。但是病情未見好轉反而加重,漸漸地連筷子都拿不起來。再過幾年不僅雙上肢麻木,而且感到胸部有明顯的束縛感。偶然發現胸部的溫熱感逐漸消失,但是其他感覺尚存。再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認為這是“分離性感覺障礙”,建議到大型醫院神經外科進一步檢查。
當患者來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時候,其胸部的束縛感更加嚴重,不僅沒有了溫熱感,而且該部位的痛覺也消失了。經過一系列檢查,在患者頸椎髓腔內發現長約7釐米的大型腫瘤。哈爾濱醫科大附屬醫院的專家認為“室管膜瘤”的可能性較大。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專家告訴患者家屬,腫瘤位置非常特殊,手術風險極大,建議到北京、上海等國內頂級醫院就診。專家特別強調,一定要抓緊手術,不然雙下肢也會受到影響,最終可能癱瘓。為避免病程進展引發高位截癱等風險,當務之急便是要儘快手術去除腫瘤壓迫。
挑戰脊髓手術“天花板”
患者家屬不敢怠慢,向全國各地親朋好友發出求助資訊。
“腫瘤位置太特殊,無法手術完全切除”“哪怕活檢也可能致殘”“腫瘤風險大,建議先觀察”……諮詢了很多醫生,得到的答覆大都如此。
患者的一位親屬家住徐州,把患者傳來的影像材料傳給了徐礦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計成博士。李計成看過材料後回覆:腫瘤生長在解剖部位極其複雜的頸椎位置,手術癱瘓的風險極大。而不手術,眼看著各種症狀越來越嚴重,隨時有截癱,甚至影響呼吸可能……徐礦總醫院具備手術全切的能力,建議面診儘快安排手術。
患者一家人如同吃下了定心丸,之前的疑惑和擔心都得到了明確的解答。大年初一,患者就直奔徐礦總醫院神經外科。
患者一直很擔心手術風險。李計成看著患者真誠地說,“我們的醫生團隊治療這類疾病很有心得,您相信我們,我們也願意為您解決問題。我們會盡快給您安排住院,準備手術。”
李計成告訴記者:脊髓功能異常重要,它擔負著傳導大腦發出指令訊號及反饋軀幹、肢體感受訊號的重要作用,相當於複雜人體機器的傳導中樞,而由於腫瘤生長特性以及脊髓的重要功能性,手術切除腫瘤異常困難,故而脊髓內的腫瘤切除手術被稱為“外科中皇冠級的手術”,而且此類手術在安全的前提下全切腫瘤是充滿困難和挑戰的。這位患者手術位置又在脊髓手術中極特殊,其發病位置是“頸3”到“胸1”的脊髓段,這裡除了支配肢體肌肉收縮活動,還負責呼吸肌肉活動,受到任何一丁點兒的損傷都可能出現癱瘓在床甚至終身依賴呼吸機的可能。因此涉及到高位長階段的髓內手術被稱為“脊髓手術的天花板”。
生命禁區的手術步步驚心
“這個手術最大的難點是在充分識別腫瘤邊界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護脊髓。這需要醫生的知識、技術、經驗綜合掌控。”李計成說。考慮到脊髓內特殊的解剖位置和重要的生理功能,為儘可能地不損害患者正常脊髓神經組織,李計成博士和團隊其他醫生一起,深入討論分析患者病情並確立了十分詳細的手術方案。
手術的第一步是撬開頸椎骨,這是神經外科醫生的基本功,幾乎沒有遇到障礙。辨析腫瘤和脊髓的邊界並剝離是整個手術最難的地方。“顯微鏡下的每一步分離。不能有一丁點兒的失誤。”李計成說。
李計成博士在團隊醫生的配合以及相關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等高科技裝置的輔助下,於狹窄的方寸之內一層層剝離腫瘤,手術手法細緻嫻熟,最終脊髓腫瘤被完整切除下來。
整整7釐米的腫瘤被成功取出後。一直高度緊張的李計成開始有了更完美的想法:不僅要把頸骨復位,而且要進行神經軟膜縫合、硬脊膜水密縫合。“神經軟膜不縫合一般沒有問題,但是這例手術軟膜縫合更有利於手術後的康復,所以就多花了點時間。”李計成說。
經過5個小時的奮戰,手術成功。麻醉復甦後查體無神經功能缺損,患者術前症狀大多已消失,無術後感染或併發症。
李計成表示:室管膜瘤是脊髓內腫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因起初的症狀與頸椎病、腰椎病類似,很容易與老年人的脊柱退變疾病相混淆,導致延誤治療。李計成提醒,一旦日常出現莫名的手臂麻木、乏力,腰腿疼痛、走路不穩,或頸椎、腰椎病長期不緩解,建議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外科接受進一步診斷,切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來源:都市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