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農曆新年第一個交易日,股市裡的新春行情如約而至,房地產板塊迎來“開門紅”,超百家企業股價上漲。但到銷售端看,樓市的回暖行情還遠未到來。
春節期間,往年上演的返鄉置業大潮並未出現,在中指研究院監測的重點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整體同比降51%。此前的1月份,百強房企銷售同樣普跌,銷售額超百億的房企為15家,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4家。
不僅是出險房企和小型房企的銷售“滑鐵盧”,連萬科地產、中海地產、中國金茂、新城控股、旭輝集團等許多規模房企,1月銷售較2021年、2020年同期均呈下跌態勢。
業內分析認為,1月多數規模房企銷售表現不佳,2月受春節假期影響供應縮量;長期來看,在行業下行築底過程中,仍會有一定規模的房企面臨負增長困境。
房企銷售連續低迷7個月
開發商賣房越來越難,這從1月銷售資料便可見一斑。
據中指研究院釋出的資料,1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同比下降23.1%至61.8億元。其中,1月銷售額超百億的房企為15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4家;超五十億房企22家,較去年同期減少31家。
在曾經的地產黃金年代,房企各陣營銷售門檻提高,是業內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如今,規模縮水已開始成為常態,連百強房企的門檻也在降低。
1月份,TOP3房企門檻值279.0億元,同比降45.6%;TOP10房企門檻值146.2億元,同比降27.3%;TOP30房企門檻值65.1億元,同比降28.3%;TOP50房企及TOP100房企門檻值分別為39.0億元和11.7億元,同比分別降29.1%和45.4%。
從頭部到腰尾部陣營,房企普遍面臨銷售低迷的現狀。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顯示,1月TOP1-3、TOP4-10、TOP11-20、TOP21-50、TOP51-100 房企單月銷售額為1113億、1121億、961億、1684億、971億,同比分別跌40.2%、43.5%、39.7%、38.3%、42.8%。
頭部房企中,碧桂園、萬科、保利位於三甲之列,1月全口徑銷售額分別為 494.5億、335億、283 億元,同比分別為跌11.09%、52.28%、32.62%,較 20年同期+6.32%、-40.95%、+56.09%,融創則以278億的銷售額位居第四。
此外,中海地產、龍光集團、中國金茂、新城控股、旭輝集團、世茂集團、陽光城、融信集團、祥生集團、卓越集團、富力地產、中南置地、禹州集團、金輝集團、首開股份等房企,1月銷售同比跌幅均在40%以上。
“百強房企單月銷售金額連續7個月同比負增長,連續3個月同比降幅在35%以上。”天風證券研報表示。
對此,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2022年1月,房地產市場開局慘淡,一方面因春節假期臨近,不少房企放緩供貨節奏,一定程度上導致成交大幅下滑;更主要的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下行壓力加劇,購房者觀望情緒愈加濃重。
不過,在整體下降的環境中,仍有企業實現逆勢增長。
如果與2021年同期相比,濱江集團、華髮股份、恆仁置地、中國鐵建等少數房企,1月銷售同比增長為正值。若與2020年同期相比,碧桂園、保利發展、融創中國、招商蛇口、華潤置地等過半50強房企實現正增長。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認為,隨著房企債務風險事件出清,企業信用持續修復,頭部房企向好的基本面未變,未來市場資源會更傾向於有良好運營管理能力的優質房企。
地產“負增長”時代來臨
從當下行業態勢看,房企規模縮表、甚至負增長,已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1年,房地產業新房銷售和開發投資規模分別增1.9%和4.4%,但下半年新開工、土地購置和開發投資均降至低谷,新開工和拿地同比降31%和33%,整體開工投資同比降至4年最低。
“目前,行業下行,並真正迎來負增長時代,已成為共識。商品房銷售規模經過5年高位執行後,將處在下調築底過程中。”克而瑞認為。
進入2022年,房企拿地力度仍然疲軟。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1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837億元,同比下降62.6%。其中,50家代表房企拿地總額同比下降88.8%。
土地市場低迷,固然有春節和集中供地等因素影響。但同樣反映出,受銷售冷淡、融資環境影響,房企資金仍然承壓,拿地意願和能力降低。
為激發樓市各主體的活力,新年來多個城市出臺鼓勵住房消費的新政。1月27日,安徽省發文稱,鼓勵購房領域降低首付,成為全國首個明確鼓勵降低購房首付的省份。
中指研究院認為,短期來看,行業政策環境改善預期進一步明確,資金、政策端等均將發力,釋放居民住房需求潛力,促進行業良性迴圈。各地落實因城施策,樓市調整壓力較大的城市,仍將加強對首套及二套住房的信貸支援。
對房企來說,銷售無法完全回暖的背景下,2022年償債壓力依然不小,同時,“保竣工、保交付”仍將是是房企面臨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