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圖書館前
靜靜佇立著茅以升老校長雕像
他目光深邃
凝望著西南方向
那裡有他牽掛的土地
銘刻著交大在特殊時期裡
六年教學的崢嶸歲月
篳路藍縷,絃歌當遠
薪火相傳,交大之興
讓我們緩緩開啟歷史之門
一起走進這段難忘的記憶
同心玉汝,共克時艱
“華北大地已經放不下一張平靜的課桌”
抗日戰爭時期,交通大學京、唐兩院無法在原址辦學,1939年1月,北京交通大學前輩學長們幾經輾轉,南遷至貴州平越,即今福泉市。交大在福泉人民的傾力支援下度過了平靜的六年,杏壇星火得以留存。
1939年2月8日,經校友幫助,全校師生抵達貴州平越(今福泉縣)。20日正式復課。
抗戰八年,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民族危亡的惡劣環境中,學校經過顛沛流離,死而復生,克服種種困難,堅持逐年招生,辦學薪火綿延不輟。平越六年,廣大師生沒有虛度光陰,救國不忘讀書,為祖國鐵路事業的振興而發奮。
平越是湘黔、黔桂兩條公路幹線的交叉點,交叉點的站名為馬場坪。平越縣城距馬場坪以北18裡。平越縣城很小,南北長僅一公里,東西不過半公里。有東西南北四門,南北向直街一條,短的橫街也不過三四條,居民不過四五千人。
平、唐兩院陸續遷至平越,學生人數已達四五百人,加上教職工及家屬近600人。這樣多的人,校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幸好平越在清朝是一個州府,遺有很多舊官舍與考棚,還有規模宏大的州孔廟。這些建築正好可以為辦學所利用。
學校的辦公室、教室完全借用孔廟的建築群。大成殿用作大禮堂,可容納六七百人。男生宿舍利用一個大棚,分為兩部分,命名一為“天佑齋”(以中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命名),一為“鴻哲齋”(以唐院院長孫鴻哲命名)。兩齋前後聯為一體。下課從孔廟出來,進入兩齋前門,直通後門出去,中間是一排排小房間,便是男生宿舍,每室6至8人。走出後門便是女生住宿的“木蘭齋”(以女民族英雄花木蘭命名)。木蘭齋是一個獨門出入的小院,但有的房間與“鴻哲齋”連在一起,兩個寢室共用一個屋頂,中間用牆隔為兩部分。後學生逐年增加,又加蓋了一些平房,並允許學生在校外租用民房,以補校舍之不足。
▲辦學條件艱苦更需要嚴格的管理,曠課計點表就是一個縮影
在平越讀書,生活很是清苦。從淪陷區來的同學,沒有經濟來源,僅靠每人每月六元的貸金維持。伙食上,第一年菜多肉少,第二年除月底加菜外平日只見油渣,到後來每人一菜,只是幾片帶毛的青菜和豆腐,油水都很難見到。衣服只有一套,冬天是棉衣,夏天將棉絮拆掉變成單衣。足登草鞋,補丁加補丁計程車藍粗布長衫,是當時平越學人的一道風景。晚間自習,幾人合用一盞桐油燈,小火苗閃閃爍爍,亮度很低。記筆記沒有像樣的本子,用土紙釘冊,毛邊紙就算高階的了。墨水缺乏,用墨水粉,甚至用土墨水。課本緊張,大部分靠筆記,有的課本高年級同學用完轉售給低年級同學用。儘管校舍如此簡陋,生活如此艱苦,但教學上絲毫不放鬆。教師傾心而教,學生盡力而學。由於課程繁重,宿舍裡終夜燈光不熄。
原鐵道管理系分車務、財務兩門(相當於兩個專業)。到平越後,即按兩個專業開設選修課,讓學生自由選修。鐵道管理系四年共開課40門,與抗戰前沒有多大區別,課程毫不削減,堅持保證教學質量。因為遷校佔用了很多時間,學校決定寒、暑假不放假以彌補學時之不足。校舍雖然簡陋,但為保證教學,學校千方百計建立了圖書館。平越縣城西南角有一處高10餘米的臺地,名曰“福泉山”,圖書館就設在福泉山麓,有一萬餘冊圖書。很多書籍是由各地校友募捐而來,有的校友慷慨解囊,既捐書又捐款,充實了館藏。兩院教師克服種種困難來到平越,繼續任教。另外,學校還向各校聘請一些知名教師。平越時期,教師已達40餘位,其中兩院均有多位著名教授。如平院的胡立猷、許炳漢、許靖、王芳荃、劉熾晶、程開騮、杜湘、曹麗順等教授。
▲喜歡用英文提問的交大首席教授胡立猷
▲考試給分嚴格的羅忠忱教授
平、唐兩院老師對考試判分之嚴,學生代代傳聞。新入學的同學無不為之凜然而懼。要合格過關得下苦功,更不用說得高分了。每學期考試都逐班按註冊號碼公佈每人各科考分,不及格標紅字,須補考。補考仍不合格的,該課程重讀,跟下一班同學上課。嚴格的考試,起著嚴厲的督促作用,在學生中形成了用功好學的風氣。
平、唐兩院治學嚴謹的優良傳統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偏僻的山村,生活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得以繼承和發揚,學校的教學質量在社會上產生良好聲譽,吸引了很多優秀青年前往求學。抗戰前,交大是單獨招生,“七七”事變前夕學校改屬教育部,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統一招考。1944屆校友邵子芬在香港考區1500多考生中,以第六名錄取,但到管理系報到,在錄取的28名中才名列第七。
平越時期,正當對日抗戰最艱苦的階段,對外交通線都被日本人封鎖了,而內部交通也是處處受阻,物資供應,已降到最低限度。但是學校的學術活動仍然很活躍,學術空氣十分濃厚。平時經常舉辦學術講座,如時任鐵道部參事的金士宣博士等曾專程從重慶來學校作專題報告。校內成立了土木工程學會、礦冶工程學會、鐵道管理學會。鐵道管理系原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時就有學會組織。1941年在平越時成立鐵道管理學會,開展學術活動,並辦有壁報。1944年9月鐵道管理學會改組成為中國運輸學會平越分會,主要活動內容為:開展車站房屋設計、車站軌道設計、戰後鐵路運輸之組織、戰後鐵路路網規劃、鐵路裝卸裝置等方面的討論。分會還辦有《運輸學報》。
▲期間,我校建立了交通大學兼辦平越中山中學高中班,就是現在福泉中學的前身,校名由交大老校長茅以升先生親筆題寫
艱苦時期讓交大人的鬥志更勝
教師嚴謹治學、學生髮奮學習
名家學人輩出,科學大師如雲
成就了交大辦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初心不忘,傳習育人
——建設物理演示實驗室
TRAVEL
當時代變遷,交大與福泉再度握手
一面是當年國難當頭,四顧蒼涼下
福泉人民為交大學子
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科研保障
一面是如今國泰民安,初心不改間
交大師生為福泉中學
助力現代化教育教學質量發展
(福泉中學茅以升像)
如今,福泉中學已發展成為貴州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階中學,但因地處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超過1/3,精準扶貧戶比例曾一直保持在15%以上。
過去幾年間,北京交通大學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扶貧工作的指示,踐行“志智雙扶,阻斷貧窮代際傳遞”思想,持續對福泉中學開展資助、幫扶,兩校簽訂《貧困生資助協議》,學校每學年一對一結對幫扶福泉中學貧困學生30名,19個二級黨組織每年資助貧困生每人1萬元,迄今累計資助60萬元,在福泉中學建立支教基地,先後派出8名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開展志願支教工作,累計課時量2800餘節,覆蓋學生1200餘名,為福泉中學提升辦學質量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脫貧攻堅贏得全面勝利貢獻了交大力量。
目前,中央全面作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安排,一幅“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鄉村振興宏偉畫卷正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北京交通大學擬充分利用自身高等教育資源,進一步支援福泉中學建設。設立“福援基金”籌建物理演示實驗室,並將依託學校國家工科物理優秀教學基地、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獲得者團隊,幫助福泉中學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
科研興國,未來可期
//////////
該實驗室建成後,將擁有包括力學、熱學、電磁學、振動與波、光學、近代物理以及工程應用的一百餘個震撼人心的科學實驗。可以透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和社會實踐,培養青少年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思想和精神,使他們具備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未來可以輻射福泉市、黔南州,乃至貴州省,成為該地區青少年科普基地、傳承交大愛路報國精神的主題教育基地。
交大之光,再續前緣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
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1900公里的距離
拉長了那段跨越山河的記憶
“飲水思源”
北京交通大學設立福援基金
為貴州省福泉中學
定向籌建“物理演示實驗室”
學校教育基金會注入啟動資金30萬元
現面向學校廣大師生、校友、
及社會愛心人士發起募捐
加入教育幫扶事業中!
讓我們用交大溫度
成就每一位福泉學子成才報國的夢想!
(掃描二維碼,期待您的加入!)
來源 | 北京交通大學官方微信
編輯 | 侯樂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