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戰役是指1947年2月下旬,我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在炮火支援下,對德惠守敵發起的一場進攻戰。其結果是,我軍未能取得戰鬥的勝利,被迫停止攻城回師江北。
在德惠戰役中,我軍與國民黨軍相比,在兵力數量與裝備水平上都佔有較大優勢,但是,最終卻未能取得勝利,這是什麼原因呢?請看下文詳解:
一、戰爭背景與過程
1947年的東北戰場可謂是驚心動魄,國民黨軍集中六個師對我南滿解放區發動進攻,試圖一舉解決南滿的東北聯軍。位於北滿的我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在林彪的率領下南下松花江向長春、永吉以北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進行牽制作戰。經過一週的作戰,累計消滅國民黨軍5000餘人。東北國民黨軍被迫暫緩對臨江的攻擊轉移兵力北上支援。
2月20日,東北民主聯軍為了牽制國民黨軍對臨江發起的第三次進攻,安排主力12個師渡過鬆花江向南發起攻擊。而為了鞏固長春以北的國軍前哨,國民黨軍“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特意讓新1軍的89團防守城子街,並構築工事。可是,在我們兩個重炮團的猛烈炮擊後,僅僅半天的時間,六縱就攻下了城子街全殲了敵軍89團。
雖然成功地攻佔了城子街但是由於攻擊時間拖得太長。附近的國民黨軍隊都向長春方向撤離。所剩的據點就只剩由新一軍50師駐守的德惠。這時守衛德惠的是敵新一軍的第五十師。這個師的狀況並不好,它的150團在一下江南的戰役中已經被林彪殲滅,現在還沒有重建。德惠城防守的就只有兩個團,剩餘的是地方保安隊一共7000人。
在隨後進行的德惠戰役中.我軍集中了4個師、80門火炮,無論從兵力還是裝備上來看,都處於絕對優勢。但是,經過3天艱苦地激戰,我軍卻始終沒有攻下德惠城,後來,由於敵人援軍趕到,為了避免兩面受敵,林彪只得下令停止進攻,我軍北轍,德惠戰役結束。
二、未能取勝的關鍵因素
德惠戰役,在我東北民主聯軍兵力、裝備甚至士氣均佔優的情況下,最終卻以失敗告終,總結其中的原因,關鍵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正如經歷了失敗的六縱幹部戰後歸納的:
首先是幹部戰士思想上麻痺輕敵,造成戰前沒有仔細摸清敵情、準備工作也相當不充分。由於六縱剛剛殲滅了敵軍89團,以及敵新1軍第50師的150團大部分,士氣正旺盛,因此產生了輕敵情緒。
戰前錯誤判斷敵情:認為德惠守敵只有第150團殘部,且是孤立之敵,可能一打就跑,直到打起來才發現守城部隊還有敵50師部。加上新1軍是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在抗戰時曾多次參戰,老兵成分多,軍官有一定戰鬥經驗,尤其擅長組織防禦作戰。
反觀我六縱則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戰,過去也沒有打過城市攻堅戰。本來應該事先認真分析敵情、周密偵察,再商定細緻的戰術,抓住敵軍的弱點開刀。但縱隊在輕敵思想的支配下,採取了莽撞的打法。
還有,部隊沒有安排足夠的戰前準備時間,以至於倉促發起攻擊,想象敵人一衝就垮,結束戰鬥。結果在敵軍頑強抵抗下,又沒有形成統一指揮,部隊你打我停,造成攻擊受阻。
其次,是縱隊領導指揮、協調不當,讓部隊平分兵力火力,形成四面圍攻,並沒有安排主攻方向。在具體部署上,不僅將4個師部署在四個方向上進行四面攻擊,而且把配屬的2個炮兵團也分散給各師使用,沒有集中兵力兵器突破敵一個地段。各師也沒有集中兵力兵器突破一點。
由於在進攻時將四個師分成四面圍攻,各師又各打幾個點,互不靠攏。所以,雖然進攻聲勢很大,卻不能形成一把強有力的尖刀。而且部隊全上了第一線,沒有強大的預備隊,開啟口子又不能連續突破,擴張戰果,實現步步為營。
最後,是縱隊各級指揮員及參謀人員都缺乏各兵種協同作戰的知識與經驗。結果造成步兵與炮兵、步兵與坦克兵協同不好,導致攻擊效果大打折扣。
由於沒有協同作戰計劃,有的炮兵不知道步兵運動的情況,步兵也不知道炮火準備的時間有多長。致使炮兵已開始火力準備,步兵還沒有接敵運動;而當步兵運動到衝擊出發位置發起衝鋒時,炮兵已經將炮彈打完了,不能掩護步兵衝擊。
又由於是第一次使用坦克作戰,官兵們只知道使用坦克進攻要在地形開闊的條件下進行,於是就選在了城東郊,步兵與坦克的通訊聯絡也沒有搞通,坦克不知道步兵衝鋒的情況,步兵也不知道如何跟在坦克後面衝擊。
結果當攻佔玄家店、李家店後,發現一個小型飛機場,使坦克掉進了機場外圍的防護溝裡,不僅沒有發揮坦克的作用,還費了很多時間與力量將坦克從溝裡拖出來。
上述狀況,不但沒有讓步炮、步坦各兵種形成合力、發揮他們的綜合進攻效力,反而造成了互相拖累,削弱了部隊整體的戰鬥力。
三.筆者感悟:
在德惠戰役中,我軍與國民黨軍相比,在兵力數量與裝備水平上都佔有較大優勢,但是,最終卻未能取得勝利。這場戰役的失利,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參戰部隊領導過分輕敵,以至於戰前準備不足、倉促投入戰鬥;對敵情掌握不透徹;對各兵種協同作戰缺乏實戰經驗等等。
非常可貴的是:戰後,六縱及東北民主聯軍領導,能夠及時、深刻地總結失敗的教訓,並且在之後戰役中認真改正錯誤。這才有後來我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的輝煌戰果,為徹底打敗蔣介石反動派、建立新中國作出卓越貢獻。
我們應該認真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做到防微杜漸,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爭取為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富裕安康而貢獻力量。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