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相瞞,春節期間,讓我去拜訪長輩,我也覺得有點難,因為我特別害怕我們家長輩問我說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買房了沒?買車了沒?我覺得這些對於我而言是一個又一個的壓力,所以其實我能理解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去走親訪友,我認為單純地將它定性為親情割裂未免有一些些一刀切。
第一,我覺得之所以現在會有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在春節期間串門走親戚,不願意在飯桌上尬聊,其實是年輕人更自主,更有個性,他們更願意去享受在家裡的那份難得的安靜和愜意。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社交法則,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圈層文化,我覺得我們應該理解一下年輕人。
第二,為什麼現在會存在著年輕人不太願意走親戚這個情況呢?我覺得它更客觀地反映了社會變化的趨勢。即隨著城鎮化程序的加快,人和人的交往模式已經由過去的熟人社會的交往模式慢慢地被陌生人社會的交往模式所替代。在網際網路不斷髮達,交通不斷髮達的今天,年輕人完全可以透過道德法治、規則契約去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所以,年輕人們不再非要像父輩和母輩一樣需要和親屬們抱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圈層文化,年輕人在成長當中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價值觀,這也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走親訪友,不願意過年拜年的原因。
第三,現在有一些長輩打著親切的旗號,也確實會給年輕人一些壓力,在跟年輕人溝通中主要交流的話題,無非就是工作了沒,掙多少錢,有沒有物件,有沒有孩子,這不僅呢可能會讓一些年輕人覺得隱私被窺探,這也暴露了一些親戚和親戚之間交往可能本身就有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沒事兒尬聊,更可能會存在著怕人有,笑人無等這樣的狀態,而這本身就不利於親屬之間的更好地交流。
中華民族一直都是非常注重血濃於水的文化的民族,所以當然年輕人要加強和父輩母輩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是父輩母輩們也應該多理解一下陌生人社會下生活的不易,以及年輕人對於隱私,對於個性的一些追求。所以,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在親戚們彼此的交流不斷地發生改變的今天,年輕人可以探索透過一些電話、簡訊、拜年影片等方式來拉近和親友們的距離,而長輩們也不妨換位思考,多體諒一下城鎮化語境下年輕人個性獨立自主這樣的價值觀念,對年輕人更多一些關心和關愛。這樣,在社會現狀下,鞏固和維繫親情的方式越來越科學。那麼,血濃於水的文化不僅會被傳承得更多,更能夠演化成更科學、更現代、更文明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