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對新中國的人民來說,幾乎是舉國哀痛的一年,因為在這一時期,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和毛主席都因病先後離開了大家的身邊,其中,最先隕落的偉人便是我們最為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自從在1972年被醫院查出患有膀胱癌之後,周恩來總理就已經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在接下來的數年時光之中,他捨身為國緊張地忙碌著,透支著自己身體的健康維繫國家大局,並且在生前身後留下了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圖:1973年1月的周恩來
毛主席與周總理的最後一次握手
1974年5月中旬,時任巴基斯坦總理布托來到中國,這位巴基斯坦總理和中國有著很深的交情了,他曾經先後數次訪問中國,為後來中巴兩國之間的友誼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樣一位重要的外國首腦,毛主席自然是十分歡迎的,於是在5月11日,毛主席在自己的書房之中會見了這位老朋友,他和往常一樣起身,與布托緊緊握起手來。
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到機場迎接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理布托
一般來說,負責引見外賓的都是周恩來總理,但這次卻稍微有些不一樣:在周恩來的身後,鄧小平同志面帶微笑地出現了,他沉穩熟練地來到了毛主席的面前。而看到鄧小平出現,毛主席的眉目之間頓時流露出溫暖祥和的笑容,他熱情安排鄧小平坐在了自己右側的座位上,而周恩來總理坐在了毛主席的左側。可是按照以往的外賓安排,周總理應該是坐在毛主席的右側,而這次鄧小平同志卻坐在了原來周總理的座位上。
這一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節安排,卻似乎向外界透露出一個訊息:毛主席希望鄧小平能夠接任周總理的權力和日常工作,而這往往意味著周總理的病情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幾乎是在勉強支撐著進行日常工作的進行。
圖:周恩來總理正在忘我工作
不久之後的5月25日,周總理似乎和往常一樣,將英國首相愛德華·希思引入毛主席的書房,在短暫地介紹之後,周總理默默地站在攝影記者的鏡頭之外。
這次會談,毛主席和希思之間的談話似乎十分愉快,兩人的談話時間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小時。周恩來十分關心毛主席的身體情況,害怕談話時間過久會讓毛主席感到過度勞累,期間三次抬起手腕打量手錶,隨後甚至直接起身向毛主席告辭。
可這個時候,希思和毛主席兩人談得正盡興,兩人雖然也站了起來,可毛主席依然繼續和希思談話,絲毫沒有道別的意思,希思十分為難的用眼神央求周總理,希望周恩來總理能夠理解。看到這種情況,周恩來也不好意思打斷毛主席與希思之間的談話,於是只能站在後面向希思點頭。
圖:1974年5月,毛主席會見英國首相希思
站著交談了一會兒之後,大家的表情都顯得十分開心,但唯獨周恩來總理因為強忍著病痛折磨,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麼開心。不久之後,毛主席和希思握手告別,周恩來習慣性的首先離開了毛主席書房,然後走到外面的客廳之中等待迎接外賓的到來。
此時,周圍的攝影記者已經習慣了周總理先離開房間的習慣,他們將更多的目光和鏡頭放在了毛主席與外賓的握手告別上。但他們並不知道的是,就在毛主席接連會見外賓的5月19日、23日和25日當天,周總理已經連續3次出現了缺氧的情況,為周總理診治病情的醫生們十分焦急,再三請求周總理住院治療。可週總理卻輕輕搖頭笑了笑,然後對這些醫生們說道:“等到毛主席會見完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之後再說吧。”
圖:杜修賢晚年照
5月29日,周恩來總理陪同拉扎克會見毛主席,負責攝影的杜修賢絕對沒有想到,這次會見,是周恩來總理最後一次走入毛主席的書房,也是毛主席與周恩來最後一次一起會見外賓。
這次會見結束的時候,鄧小平、喬冠華和外賓向毛主席告別之後就離開了毛主席的書房,杜修賢正準備收起攝像機,但轉身卻發現周恩來總理站在門口旁邊還沒有離開的意思。
杜修賢頓時感覺到,今天的周總理似乎有些不太正常。要知道,平時周總理引見外賓的時候,等到會談結束,通常是起身第一個向毛主席告別然後走出書房,導致杜修賢幾乎捕捉不到周總理的相關鏡頭。可這次,杜修賢卻發現周總理正靜悄悄地站在書房的門口旁邊,似乎正在期待著什麼事情的發生。
圖:毛主席與周總理正在翻閱資料
杜修賢急忙架起攝像機,心中頓時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湧上心頭。既然外賓已經會見完畢,那為什麼周總理不走呢?
這時,毛主席已經將客人們送到了大門口,這時毛主席的目光和一旁的周總理接觸到了。頓時,杜修賢能夠觀察到,毛主席剛剛會見外賓時臉上的笑容頓時如同一縷陽光被烏雲遮擋一樣消逝了,然後毛主席充滿傷感的垂下眼皮,頭微微低著,他的臉上佈滿了病容和愁雲,似乎是想到了不久之前周總理的病情,毛主席自然是怎麼也開心不起來的。
而正在門口的周恩來總理,儘管身體因為病情的原因早已經十分消瘦,但他的臉龐之上依然還是充滿著生氣和肅穆的表情。歲月的流逝,讓周總理那雙經常洋溢著笑容的酒窩早已經變成了兩道深深的凹痕,但周總理的眉宇之間依然透露著一種執著的善意,他似乎要和毛主席作最後的告別。
圖:毛主席與周總理的最後一次握手
望著這位陪伴自己走過了半個世紀的同志和戰友,周總理抬起手臂,緩緩伸出了粗糙的手掌,毛主席也伸出了手。兩隻飽經滄桑的偉人手掌緊緊握在了一起,讓此刻的氣氛顯得無比凝重。這一精彩瞬間,恰好被杜修賢“咔嚓”一聲按下了快門保留了下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竟然是兩位偉人最後一次握手道別。
藏在周恩來病床枕頭下的兩首毛主席的詩
1974年6月1日,在毛主席的一再要求之下,周恩來總理才住院開始進行治療。此後周總理幾乎差不多每隔40天就要動一次手術,先後經歷了13次手術的折磨。儘管如此,周恩來總理依然沒有放棄工作,幾乎這邊前腳剛剛做完血液透析、還在醫院打著吊瓶,後腳周恩來就要前往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接見外賓,就算在醫院的病房之中,他也要堅持接見外賓。
1976年1月1日,毛主席將自己在1965年所寫的兩首詩《念奴嬌·鳥兒問答》以及《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在元旦時節重新整理好,以《詩二首》為題發表在報紙之上。此時,周恩來總理正躺在病房之中休息,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他急忙請工作人員為他朗誦這兩首詩詞。
圖:晚年周總理
在聽到第一首《念奴嬌·鳥兒問答》的時候,周恩來似乎想起了什麼一樣,一邊深思著,一邊筋疲力盡地喘著氣。這首詩是毛主席的一首政治詩,不過周恩來卻想到,自己便是詩中的那隻鯤鵬,儘管還有“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雄心壯志,但現在他的生命卻宛如風中殘燭,周總理的內心是多麼惋惜和不甘啊。
聽完兩首詩詞之後,周恩來不顧自己身體的病痛情況,又讓工作人員重新讀了兩遍給他聽。藉著兩首詩詞的意境,周恩來陷入到了深深的回憶之中,他回想著和毛主席走過的數十年的風風雨雨,不禁十分出神的樣子。但此時,周恩來總理並不知道,他的生命僅僅只剩下了一週多的時間。
圖:影視劇作品之中,躺在病床上的周總理
1月5日,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毛主席決定為周總理進行最後一次手術。由於周總理的身體十分虛弱,大家對這次手術的後果心中都沒底,葉帥特別囑咐全體醫護人員,要時刻關注周總理的身體情況,要隨時準備好紙筆記錄周總理的遺言。可這次手術之後,周總理就一直陷入了昏迷之中,7日深夜才緩緩醒來。
周總理醒來之後,首先就對連續守護了他幾天幾夜的醫護人員這樣說道:“我這裡沒有什麼別的事情了,你們去照顧其他病人吧。”但等醫護人員想要問周總理有什麼話想說的時候,他卻一言不發,或許是因為生平所說的話太多了,臨近生命最後時刻的周總理想要好好休息一會兒。
圖:周恩來與鄧穎超在蘇聯合影
不久之後,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同志趕到了周恩來的病床面前,此時只聽周總理的嘴唇之中發出“嗚嗚……”的聲音,周圍的醫護人員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見鄧穎超輕輕握住周總理的手,然後詢問他:“恩來,你是不是還有什麼話想說?”
周恩來閉上雙眼點點頭。
鄧穎超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掌,對他說道:“其實我還有很多話想對你說。”
話雖如此,但鄧穎超能夠從周恩來手臂上的力量感受到,此時他可能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與其讓他在情感的痛苦之中傷感離去,不如給他一個最後的安寧時刻,於是鄧穎超就輕輕說道:“算了,那就不要說了,讓一切都帶走吧……”
圖:1940年初,鄧穎超和周恩來在莫斯科
至此之後,周恩來就再也沒有說出一個字。
到了1月8日早晨9點多的時候,嚴陣以待的醫護人員忽然聽到總理的病房傳來刺耳的鈴聲,醫護人員急忙開始檢視總理的心電圖,只見上面的數值開始從100迅速降低為70,然後逐漸衰減,這讓全體醫護人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們一方面抓緊呼喚總理醒過來,一邊抓緊給周總理做人工呼吸。
但這一切卻似乎都是徒勞的,所有醫護人員漸漸地盯著螢幕,發現上面的心電圖漸漸變成一條直線,頓時,大家放聲大哭,這意味著敬愛的周總理永遠離開了人間……事後,工作人員整理周總理遺物的時候意外地發現,周總理的枕頭下面,還壓著那張1976年1月1日的報紙,可見周總理臨終之前,對於即將告別毛主席是多麼的戀戀不捨啊。
得知周總理逝世的訊息之後,被重病纏身的朱德總司令依然堅持要和周總理的遺體道別,他根本不相信周總理這麼快就離開了人世,因為在上次見面的時候,他覺得周總理的身體明明還是很強健的,甚至還能做體操運動。
圖:朱德向周總理敬禮(資料圖)
等他親自來到周總理身邊的時候,他用著深邃而長久的目光凝視著周總理安詳的面容,然後他輕輕後退一步,將自己的身體站得筆直,舉起右手向著周總理的遺體敬了一個莊重的標準軍禮,朱德總司令透過這種方式,向這位陪伴他走過五十多年風風雨雨的革命導師(周恩來是朱德總司令的入黨介紹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鄧穎超想要尊重周總理生前遺願,李先念激動反對:我沒辦法向人民交代
周總理逝世前,曾經留下遺囑,要求遺體火化灑向祖國大地,不開追悼會,不進行遺體告別儀式。周總理去世之後,鄧穎超想要尊重周總理生前的遺願,但中央的幾位領導同志卻非常不願意執行周總理的生前遺願,當時的李先念同志更是強烈反對,甚至激動地說了這樣一番話:“總理是人民的總理,如果不開追悼會,不進行遺體告別儀式,我就沒辦法向人民交代!就算以後的中央領導同志逝世之後都不開追悼會,也不能從總理這裡起頭,因為這是違揹人民信仰的選擇。”
圖:毛主席與周恩來,鄧穎超在北戴河留影
最終,鄧小平等同志將周總理的遺囑問題交給了毛主席,請毛主席最終裁決。最後,毛主席決定:“周恩來總理的遺體火化,骨灰灑向祖國河山,但要召開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
周總理的追悼會日期被定在了1月15日舉行。這一天,北京上百萬群眾痛哭周總理,在長安街上,十萬群眾十里長街送總理,周總理的肖像被群眾們抬著經過了天安門,但追悼會現場,毛主席卻沒有出現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之上,而其實原因很簡單:毛主席的身體情況不允許他去參加這次追悼會。
圖:周恩來總理逝世後,群眾自發獻花圈紀念
事實上,早在1月5日毛主席批准最後一次手術的時候,毛主席也徹夜未眠。每隔一段時間,警衛員就要找毛主席報告周總理的身體情況,直到手術結束之後,毛主席才安心睡去。在當時,毛主席的工作習慣是白天休息,晚上睡覺,因此當1月8日周總理的訃告被送到毛主席臥室的時候,毛主席正側身躺在床上。
當現場工作人員以讀報紙的方式,將周總理去世的訊息告知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不僅潸然淚下,他抬起頭用模糊的目光打量著天花板,然後仰天長嘆道:“恩來,你還是走了啊!”毛主席的淚花頓時打溼了床上的枕頭。
毛主席當然知道周總理的離開意味著什麼。這位人民的好總理,以透支自己身體生命的方式,苦苦維繫著整個新中國的民生大計,他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是一生的同志和戰友。可現在,客觀的事實擺在了毛主席的面前,他必須去面對這一現實。
圖:毛主席在北京
在毛主席的一生之中,有很多重要的人都曾經相繼離去:當他得知楊開慧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之後,他雖然覺得悲傷不已,但畢竟是為了革命現身,毛主席雖然悲痛,但很快就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時,毛主席雖然難過,但他也明白“戰爭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但如今,周恩來這位革命戰友的逝世,卻讓毛主席的心中湧動出巨大的傷感,這種悲傷讓這位耄耋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了。
1月14日,毛主席手中捏著一份稿件,那是周總理的悼詞,他要對悼詞進行最後推敲,務求嚴謹。在一行行湧動而出的熱淚之中,毛主席字字推敲,仔細回憶著自1927年以來兩人將近五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周總理的不幸逝世,讓毛主席這位老人心中充滿了擔憂,那是一種對國家未來的擔憂,也是對自己力不從心的一種擔憂,而伴隨著這種擔憂的,還有形單影隻的孤獨感。
圖:毛主席晚年照片彩色修復圖
漸漸地,這些混雜而成的感情變成了一種悲傷,毛主席流淚的表情逐漸演變為啜泣,最終忍不住放聲大哭。當工作人員聞訊進入毛主席的辦公室之中時,他們發現毛主席正趴在桌子上失聲痛哭。由於擔心毛主席哭壞了身體,周圍的工作人員急忙開始安慰毛主席,這才讓毛主席漸漸停止了哭泣。後來,毛主席身邊的一位女醫護人員這樣回憶:“從來沒有見過毛主席如此失態過。”
1976年1月15日下午三點,周恩來總理的追悼會開始進行。雖然毛主席因為身體原因,未能出席追悼會現場,但他還是囑咐工作人員為周總理送去了花圈,並且焦急地在收音機面前等待著周總理追悼會的召開。當收音機之中響起沉痛的哀樂時,毛主席又一次流下了悲痛的眼淚……
圖: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追悼會上,鄧小平致悼詞
周總理的逝世,對毛主席是一個沉重的精神打擊,在周總理去世之後的半年之內,毛主席經常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之中沉思一些事情,還喜歡找一些古代詩詞的錄音帶,在黑暗的環境之中進行聆聽。一天,毛主席忽然囑咐工作人員為他找來南北朝時期庾信所寫的一篇《枯樹賦》,毛主席輕聲念出了文章之中最後一段話:“……桓大司馬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