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主席受蔣介石之邀,到重慶商議民主建國之事。剛到重慶沒多久,他就接到了馮玉祥的邀請。
對於這位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將軍,毛主席神交已久。於是在其他人的陪伴下,欣然前往馮玉祥的家裡。
在宴席上,推杯換盞,酒足飯飽之後,毛主席對馮玉祥說出了一番心腹之言:“煥章(馮玉祥,字煥章)先生的豐功偉績,已舉世盡知......你為反對投降、堅持抗戰,呼籲團結、反對分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對於馮玉祥,很多人都說他喜歡“倒戈”,稱他為“倒戈將軍”,為何毛主席卻對他稱讚不已?
其實,這不是中共第一次稱讚馮玉祥。在1941年,馮玉祥60大壽的時候,中共在重慶主辦的《新華日報》特闢整版,登有“慶祝煥章先生六十大慶”的通欄大標題,並刊登各方祝電、賀詞和壽文,以及馮的戎裝木刻頭像。毛主席等領導人,先後從延安來電祝賀。
馮玉祥之所以能夠得到中共如此肯定,也在於他的“倒戈”,向來是具有正義性的,這點不管是從倒戈的主觀意識,還是客觀結果來看,都是如此。
馮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在武昌起義後。他少時在河北,親見八國聯軍欺壓普通百姓的事情,於是逐漸形成了反帝愛國的思想。只不過,生長在封建社會,馮玉祥也有著老舊的忠君思想。
後來在參加袁世凱編練的新軍後,馮玉祥接觸到了大量的新思想,同時在諸多革命黨人的宣傳下,馮玉祥逐漸將忠君與愛國分開。
在武昌起義前夕,馮玉祥秘密聯絡一些同樣有著民主革命思想的人,設定計劃,準備起義。
1911年,武昌起義的突然爆發,極大地鼓舞了馮玉祥等人。他們於2個多月後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並正式通電全國,發動灤州起義。
這是馮玉祥第一次“倒戈”,他背叛了袁世凱和清王朝,卻對全國革命造成了重要影響。
馮玉祥第二次“倒戈”,是在1915年。
當時,袁世凱不顧民眾反對執意稱帝,所有北洋少將以上的軍人,都簽名支援袁世凱稱帝,馮玉祥卻拒絕了,他選擇第二次背叛袁世凱。
不僅如此,馮玉祥還帶著軍隊來到四川,勸說四川軍閥,與護國軍(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軍隊)求和,謀求四川獨立。在馮玉祥的勸說下,四川軍閥於1916年5月通電全國,宣佈獨立。四川之後,多個省也宣佈獨立。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當上總統,他宣稱“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舊總統。”孫中山為了維護《臨時約法》和國會制度,悍然領導發動了“護法運動”。
在護法運動剛開始時,段祺瑞派馮玉祥南下,與護法軍作戰。馮玉祥是認同孫中山的,所以在得到命令後,他就以勞師遠征、兵力不足等理由,就地練兵,遲遲不肯南下。
最後在段祺瑞的多番逼迫下,馮玉祥甚至直接通電全國,指責段祺瑞,只會欺壓同胞,不敢與帝國主義對抗。
他的發言,得到了孫中山的讚揚,鼓勵了無數國民積極參與護法運動。這是馮玉祥的第三次“倒戈”。
1923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直係軍閥吳佩孚掌握民國大權,推出“武力統一”政策,積極鎮壓人民革命運動,製造了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二七”慘案。
他的殘酷統治遭到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一致反對。孫中山聯絡馮玉祥,希望他以國家為重,起兵反直(直係軍閥)。
馮玉祥答應了,但他在面對20萬直系大軍時,認為若此時起兵,無疑於以卵擊石。所以按兵不動。
等到第二次直奉戰爭打響後,馮玉祥看準時機,立刻出手,班師入京。然後直接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除此外,馮玉祥廢除了吳佩孚的“武力統一”政策,並仿照孫中山的《建國大綱》,頒佈五條執政綱領。
這是馮玉祥的第四次“倒戈”。這一次馮玉祥積極響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號召,在軍閥戰爭中,選擇了一條為國為民的道路。雖然他仍然屬於北洋軍閥行列,但思想上,已經有了民主革命思想。
馮玉祥的第5次“倒戈”,最為人稱讚。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馮玉祥從蘇聯考察回國,立即在五原發表了《五原誓師宣言》,積極響應北伐。在宣言中,馮玉祥表示願意遵從、貫徹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政策。
“五原誓師”象徵著馮玉祥的又一次“倒戈”。這次倒戈也徹底宣告了馮玉祥與北洋軍閥的結束,他開始參加國民革命運動。
然而,剛剛擺脫北洋軍閥身份的馮玉祥,卻在國民大革命失敗後,跳進了國民黨新軍閥的內戰中。1930年,馮玉祥主動聯合閻錫山、李宗仁發起“反蔣”的“中原大戰”。
戰爭開始後,蔣介石秘密拉攏張學良,在最後時刻,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次“倒戈”,馮玉祥明顯為了與蔣介石爭奪地盤和利益而發動的戰爭,談不上正義。所以這次倒戈也成為,馮玉祥多次倒戈中,唯一一次為人所詬病的。
但究其結果,卻無意中為南方的紅軍和紅區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時機,客觀上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馮玉祥的第7次“倒戈”,是在九一八事變後。當日軍佔領東北,侵入察哈爾省後,馮玉祥毅然決然的違背蔣介石的命令,與共產黨員吉鴻昌,聯合組織了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被推舉為總司令。
只不過,抗日同盟軍在收復察哈爾省後,被蔣介石瓦解。馮玉祥悲憤之下辭去了總司令職位,他決心遠離軍政,隱居泰山。
在此次“倒戈”之後,馮玉祥在思想上開始傾向於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共產黨保持了長久的友誼,成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1945年8月,當聽到毛主席要來重慶,馮玉祥非常佩服地說:“毛澤東到重慶,說明了他胸襟坦白,一片至誠。”
在毛主席來到重慶後,馮玉祥因為身份無法親自到機場迎接,但他派他的夫人李德全代表他去機場歡迎毛主席,並對毛主席發出宴會邀請。
馮玉祥宴請毛澤東的訊息,立即成為了當時重慶報紙的頭條。國民黨右派及特務們開始對馮玉祥大肆攻擊、造謠和毀謗。國民黨反動派的行為,讓馮玉祥更加堅定了自己追求民主的信念和立場。
然而來自蔣介石的迫害卻越來越多。迫不得已下,馮玉祥只能離開重慶前往美國。但他在美國考察期間,舉行各種集會發表演說,並在報刊上撰寫文章,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痛斥美國援蔣之不良行為。這些言論,對美國政治造成了重大影響。
馮玉祥在美國的行動,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他立即宣佈開除馮的國民黨黨籍,斷絕他的財政來源。
但馮玉祥並沒有屈服,他於1948年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遇難。
聽到馮玉祥逝世的訊息,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非常悲痛,紛紛致電馮玉祥家屬,表示哀悼,並給予其高度的評價。
毛主席盛情讚譽馮玉祥將軍是“置身民主,功在國家。”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馮玉祥將軍雖然多次“倒戈”,私德有虧,但除了“中原大戰”外,每次“倒戈”皆是為了國家民族大義,所以在如毛主席這樣的真正革命者眼裡,馮玉祥將軍是令人敬佩的。
正如周恩來總理所評價的那樣,“馮玉祥將軍是一位從舊軍人轉變而成的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雖然,和所有的歷史人物一樣,由於政治視野的侷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馮玉祥將軍為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將是永垂不朽的。”
參考資料
孫琴安.毛澤東與馮玉祥[J].黨史博覽
馬祥林.毛澤東評國民黨著名將領:從李宗仁到馮玉祥[J].法制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