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屆知青下鄉記
作者:周玉蘭
五十年過去了,知青下鄉己成為過去的故事,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用青春和激情,用汗水和淚水換來的歷史見證!
我們是甘肅省天水市一中的六九屆初中畢業生,一九六六年的時候,我們年輕人有顆火熱的心,一心跟黨鬧革命而積極向上的熱情,堅決響應號召,走在革命潮流的最前列,知識青年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那時候我們不上課,學生跟著潮流分成三派,造反派,保皇派,消遙派,我屬於第三種派別,乘這機會家裡生活拮据,我去父親的單位做臨工,也能貼補家用,六八年復課了,同學們靜靜地坐在明亮的教室裡,等待著老師給我們上課,但是馬上就要下課了老師走進了教室,同學們全體起立,老師說:“同學們好”!我們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好”這時候老師讓我們坐下,幾十雙眼睛望著老師說話,老師不緊不慢地說“今天給大家發書四個人一組”,這時候我終於明白,原來老師給我們來發書,四個人發一本書,前一排的同學要轉過身子反著坐,轟轟烈烈的口號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締造了一代人的前程,我們帶著美好的願望和憧憬,奔向陌生而遙遠的理想人生的新起點一一農村!
我們響應毛主席號召,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七一年十月九號早上九點,一輛解放牌大卡車停在天水市一中的操場,上邊己經站了滿滿一車準備出發的學生,前來送行的父母親,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都要爭著上車,但是一共一輛卡車容不下那麼多人,一時間家長和老師爭執起來,在這關鍵時刻有個老師突然一聲令下:“不許送行的人上車,如果在路上翻車了怎麼辦?"瞬間大家嚇得靜悄悄的不敢吱聲。
這時候有個學生父親站出來和老師吵了起來,他說:“你做為一個老師,孩子們馬上就要離開校園,離開自己的父母和親人,你怎麼能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一時間大家爭吵不休,一個年青人撕扯著那個老師的衣領互相爭執著,好像要打起來的樣子,後來好幾個家長都勸說,才慢慢的平息下來了。
我和我的同學(因為當時在校辦工廠上班)在校辦工廠門口是最後一個上車的,隨著汽車的緩緩前行,就這樣我們默默無聞的離開了父母親,離開了兄弟姐妹,離開了校辦工廠我尊敬的老師,離開了生我養我,伴我們成長的故土一一天水!剩下那些送行的家屬和老師都抹著眼淚,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就這樣走了,我站在車上悄悄的掉淚,車越走越遠漸漸地消失在遠方!這個老師的狂言根深蒂固地牢記在心底永遠不能忘懷!
我們的卡車在公路上前行,好久好久沒人說話,大約過了中午的時候車停了下來,領隊的人說到目的地了,我們準備下車,這時候才感覺到雙下肢發硬發麻,送行的家長把我們一個個從車上扶了下來,原來我們己經站了四個多小時了,就這樣我們來到了隴南徽縣銀杏公社五七大隊,我們兩男五女七個人分到了石家莊生產小隊,其他六男四女十個人分到下坪小隊,還有一部分學生被分到邊遠而山大溝深的柳林公社和嘉陵公社。
他們領我們走進一間房子,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個淺綠色的搪瓷碗,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農具這就算是所有家產了,這時候我感覺渾身哆嗦了一下,心想怎麼這麼簡陋的環境,這就是家嗎?因為一個四邊透風的一間房子裡,除了一個土坑一個灶臺一塊麵板,再什麼都沒有了,從現在起我們就開始了漫長的獨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農民生活,在這裡度過了難忘的豆蔻年華!唉!真不易啊!這個場景雖永駐心底,但我不敢想,每當想起時,止不住的眼淚順著臉往下流。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大有作為。隊長給我們分了一塊柴火地,一塊小麥地,一塊玉米地,還有一塊菜地,言下之意是種糧種菜自給自足,我們七個人基本上都會做一點簡單的便飯,每人一天輪流做飯,種糧食種菜全然不會,束手無策,這一切的一切全要靠農民師傅們的指導,唉!這就是學生時代的農民生活,真正地和貧下中農打成了一片,融入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成了現實中的現實一一新型的農民!我在這裡有很深刻的領悟,有人生得不到的特殊身份和特殊的收穫!
夏天麥子熟了,我們早上兩點多就起床了,每個人手持一把鐮刀一根繩子就出門了,剛開始我們不會割麥子,彎著腰低著頭幾下也割不了多少,後來學著老鄉的動作,很快就學會了,早上六點多我們把自己所割的麥子背到麥場,這時候己經是腰痠背痛的不想動了,吃過早點倒頭就睡著了,八點又出發了繼續割沒割完的麥子,一直幹到快十二點我們下工了,每個人揹著自己割的麥子,託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搖搖晃晃地回來了,這時候留下做飯的同學,早已準備好了涼麵,怱怱洗洗手就開吃了,吃完飯倒頭就睡,下午三點又出發了,一直到晚上八點半回來,渾身痠痛,兩腿發硬,累的不知道那個累字怎麼寫,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週而復始地重複著每天干不完的農活。連續半個多月的夏收終於到了尾聲。我們終於可以休息一陣子了……
第二天一大早,隊長扯著高音喇叭似的嗓子,在門口的臺子上喊:背糞了背糞了!這一喊把我從熟睡中驚醒!心跳加速渾身痠疼一點勁都沒有,唉!本想今天休息休息一下,但是他一聲緊跟著一聲死命的叫喊,我們都爬起來簡單收拾了一下揹著揹簍就下地了,每個人要把糞背到山上的地裡就是一次,一個上午要背好幾趟,一天早上當我走到一個地埂前時,只覺得眼前發黑大腦嗡嗡作響什麼都看不見,這時候我緊閉雙眼,把背婁靠在地埂上低著頭不敢動彈,大概過了十幾分鍾我慢慢的緩過神來,兩腿發軟走起路來直打哆嗦,但是必須把糞背到山上,我低著頭慢慢的繼續向山上走去……
吃麵要去縣城磨,我們沒有方便的車將麥子運送到磨房,農民是用獨輪推車去趕集磨面,隊長讓我們學推車,誰能學得會呀?無可奈何之下就乘便車,我們的父母得知情況後,聯絡了跑運輸的司機師傅,從那以後我們一直乘師傅們的車去縣城磨面,在這裡特意感謝那幾位幫助我們的師傅們!感謝你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感謝你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師傅們你們辛苦了!就這樣磨面不用發愁了。
十天一斤油誰做飯誰買,誰就要去二十里路遠的伏家鎮買油,總之生活所迫的艱辛給我心靈深處,己經留下了不可沫滅的烙印和精神上的收益!在這裡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堅強,懂得了什麼叫勤儉持家,這是給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動的政治課,使我從無知走向成熟,這是我的勞動所得,這是我的精神才富,更使我懂得農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知識寶庫,我在這裡得到了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受益非淺。這也是發展中的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必經之路的轉折點!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碩果累累的柿子樹上,像燈籠一樣桂滿了樹枝,小麥,包穀,大米顆粒歸倉,農民們一個個喜笑顏開,望著豐收的景像唱起了慶興的民歌,歡天喜地的扛著農具回家了。從現在開始就沒多少農活了。但是沃肥又開始了,每個人把割來的草稱了重量,然後再稱你的體重,減去體重剩下的就是草的斤數,(因為用草的重量計工分)再把草投到一個大坑裡倒上水這就是沃肥。這種農活也要持續半個多月,總之,農村的農活是各種各樣,好像五顏六色的調色盤,是趣味性特別高的五味雜陳。年年幹,月月幹,天天干永遠也幹不完,所以,生活在廣闊的天地裡可以學到城裡學不到的東西,因此短暫的農村生活雖然苦些累些,但是,讓我學會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第二年四月的一個下午,我們去包穀地裡除草,突然天色灰暗漸漸地下起了小雨,雨裡夾雜著小顆粒的冰雹,我們怱怱收拾好工具就跑回家了,下著下著漸漸地冰雹越下越大,冰雹下了足足一個下午,從地裡回來的農民一個個小跑著回家,但是他們的衣服還是被溼透了。這場無情的冰雹,給村裡的農民帶來了特大的災害,倉庫裡的麥子,還有其他農作物都被淹沒在冰雹之中,黃豆大的冰雹大概有膝蓋那麼深,經過幾天幾夜的搶收,總算把所有泡在水裡的糧食全撈出來了,但是損失還是很慘重的,地裡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菜全打光了,長了一尺高的包穀幼苗被打的全爬在地上,我從沒見過這種殘酷的景象!淒涼無比!真叫人心疼無法面對!
那時候雖然苦點累點早出晚歸疲憊不堪,沒有大魚大肉,沒有海鮮蘑菇,更沒有薯片土豆片,但是我們吃的全都是綠色食品,放心食品和無毒無公害糧食。
農村掀起了生產大運動,要把山坡地修成梯子一樣的田地,當時叫水平梯田,田地裡形成一片熱火朝天的新氣象,推的推拉的拉,年輕的知識青年幹起活來,更是生龍活虎幹勁十足,在所有人的辛勤努力下,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多的時間,一層層梯田平展展地展示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和農民高舉著紅旗,高歌讚頌黨的政策好,歌唱農村生活的改變,歌唱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這種喜悅的場面久久迴盪在我的眼前!
今天不上工,我們拿著鐮刀繩子上山砍柴去,同學們又說又笑地向山上走去,我們燒火的柴是馬沙木,每戶農民都有一塊柴火地,順其自然地我們知青也有一塊,但是我們的一塊柴火地在山上,也是村裡最遠的一塊,走了一個多小時就到目的地了,同學們特別賣力砍的砍拾的拾,很快就砍了一大堆,每人一捆揹著下山,這時候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飄飄灑灑地下了起來,地上白了樹上白了房頂上也白了,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冬天的第一場大雪,給我們帶來了冬的情趣,路上很滑不敢前行,我們的小弟弟趙崇明同學說:“我在前邊掃雪,你們坐在地上往下溜”,我們都哈哈大笑說好,就這樣他邊掃我們邊往下溜,不大一會就下山了,這是最有滑稽性又有趣味性的一次勞動!
改革開放給山大溝深的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實行了機械化,公社下發了收割機,耕地機等等,但是我們知青的地在山上,實行不了機械化,但是那時候的機械化看著挺好玩,挺實用的,待替了人工節省了勞力,農民們突然覺得幹活輕鬆了許多。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農業機械化的場面。這個機械化確實給農村帶來了福音!
時光流失天地轉,回憶只在一瞬間,後來上邊傳來新訊息,來農村招知青回城工作讀書,第一批被招到各個企業單位,第二批全進了學校,所以我們又重新走進了教室,學起了各自的專業,畢業後相繼走向社會,變成了國家有用的人。這張照片也是我們唯一的紀念!彈指揮間五十年過去了,今朝憶往昔;帥男美女變老年,白髮飄零臉滄桑,咬字不清步蹣跚,幾十年風雨雪霜,如今己邁夕陽邊!當下健康是關鍵,平安幸福每一天!心態年輕壽比山!期盼知友聚無散,夕陽光芒也璀璨!送友一句吉祥語,友誼長存萬萬年!
我們這一輩是最有情趣性和總結性的一代人,年輕時為社會奉獻了青春年華,吃盡了人間酸甜苦辣,中年時各自走向社會成家立業,趕上了計劃生育,隨著改革開放之路,一股企業改制工人下崗的寒風隨即而來,跟著大潮走統統湧向了各個地方,這時候的我們這一代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在最艱難困苦的巔峰,由於生活所迫,有的當了搬運工,有的幹了泥瓦工,有的擺起了地攤,總之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常人難以理解難以想象的磨難,飽盡滄桑,鍛鍊了身體勵煉了意志,懂得了理解知道了珍惜,創造了奇蹟,為祖國做出了豐功偉績!
人活七十古來稀,潮起潮落真不易,今生人生己見底,何時走完里程碑?身體健康最重要,調整心態年輕無比,活它個壽比南山松不老!活它個心想事成笑聲碎!今天我進入了倒計時的老年時代,心想年輕時沒學到多少知識,沒享受人間的樂趣,退休了應該給自己充充電,讓自己充實起來,我走進了老年大學的教室,報了電子琴和聲樂班,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會了唱歌彈琴,心裡有一種滿足感,收穫了知識收穫了愉悅的心情,投入到了真正的老年生活的行列!
農村鍛鍊了我們的身體,勵練了我們的意志,把我們從一個無知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有知識有志向,有拼博精神的青年,我們把青春奉獻給了廣闊的天地,奉獻給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今天我們的祖國正在蒸蒸日上的蓬勃發展,我們雖然年己古稀,但是我們要更加鍛鍊好自己的身體,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有生之年走出家門,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忘記年齡,忘記過往的歲月,讓青春永駐我們的心田!再唱《我愛你中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的後人努力去發展壯大美好的明天!
作者:周玉蘭,六零年至六六年在甘肅省天水市新華門小學就讀,六六年至六九年在甘肅省天水市一中就讀初中,六九年至七一年待業,七一年至七三年在甘肅省隴南徽縣垠杏公社,五七大隊,石家莊生產小隊插隊,七三年至七五年天水市衛生學校就讀,七五年衛校畢業後分配到,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四級部,國防公辦的四零七醫院工作,八零年因分居兩地調到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醫院工作至退休。
來源:老知青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