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不同於西方的石料搭建起來的恢弘西方古代文化史,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幾乎都與木材脫不開關係。這其實也是因為我國繁衍在廣闊肥沃的土地之上,樹木非常茂密,可以就地取材,並且加工起來十分方便,還比石頭更加方便運輸。
除此之外,我國講究五行學說,而木材正是對應裡面的木。古人認為,五行中當屬木為貴,木代表著生命力,因為樹木生生不息,一直向上延伸,人住在木材修建的房屋裡也就有生氣。
而石材在五行中屬於金,有肅殺、殺戮之意,而且冰涼陰暗,便更多地被古人用在陰宅、陵墓之中。
其實木材和石材與社會的環境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在我國古代向來是“人定勝天”,神權都是低於人權的,皇帝還要把神權放在自己身上,表示“君權神授”,我即是上天的旨意。
因此,我國的宗教建築其實並不像西方那麼多,也沒有一定要給上天用石材,耗費巨大力氣修建神殿的想法。更何況木材往往修建起來也很快捷簡單,不用那麼多時間,因此我國古代幾千年來以木材最為建築物的首選。
然而我們都知道,木材是很容易被燒起來的,屬於易燃物,一旦被點燃,燃燒的速度也試飛快,因此我國古代也發生過許多的火災。
古代的火災
自從第一個好奇和勇敢的原始人開始靠近火,人類就基本上掌握了對火的利用,從鑽木取火,再到後來的火石,以及現在的火柴、打火機等等,人類對火的需求越來越多。
而在古代,那時候的人們並不像現在,沒有可以擁有隨時可以點燃關閉的煤氣灶,沒有運用電力照明的電燈泡等等,古人的一切活動都是需要火來提供,燒水做飯,以及夜晚照明。
再加上古代基本都是木房,一旦人沒有留意,或者是風打倒了燭臺,就很容易造成火災的發生,同時古代還沒有避雷針,雷電打上高樓,也很容易導致建築物發生火災。
比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概是在公元516年,由於當時北魏佛教興盛,胡太后深受影響,派人在洛陽修建了一座永寧寺塔。
這座塔到底有多高,其實現代多有爭議,現在主流思想認為,永寧寺塔高140米左右,佔地9萬平方米,共有九層木塔,相傳在百里之外的地方都能看見塔的身影。
然而18年後,也就是公元534年,永寧寺塔的第八層卻忽然被雷電擊中,大火席捲了這座木製高塔,足足燒了3個月之久,甚至在1年以後都能在此地聞見燃燒後的煙氣。
也正是因為火災頻發,一些大戶人家裡都會備上水缸,主要就是為了預防火災的發生,這一口水缸可以充當澆滅火焰的不時之需。
比如在北京的故宮裡,如果我們有時間去旅遊一下,就會發現其中放著許多的大水缸,這其實也就是因為故宮面積廣,建築物多,一旦發生火宅,一口水缸往往是不夠澆的,而且故宮太大了,宮與宮之間相距甚遠,這才每隔一段距離就放置一口水缸。
而在一些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夠聽見有人在夜晚打更時,會念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這個行為不僅僅能夠預警小偷,也是對屋主的警告,讓他們警惕火災的發生。
到了現在,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房屋的修建材料已經慢慢不再是侷限於木材,而是偏向於更加牢固結實、防火防水等優點的人造材料,比如鋼筋混凝土等等,但是為什麼如今發生火災的時候,火焰的蔓延速度仍然非常迅速呢?
為什麼現代火災蔓延速度快?
事實上,鋼筋混凝土可燃性很低,確實是非常耐高溫的,只是這種耐高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長時間處在高溫下,極有可能會發生金屬疲勞,從而變形,造成房屋倒塌。
從這個上面來看,現代房屋理論上來看是不會造成很大的火災的,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一旦有火災,就會導致大火蔓延,甚至可能會造成整棟樓都被燃燒的可怕火災。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來看房屋裡面,要知道一棟房子只要有人居住,那麼就一定不會只是一個水泥胚子,必然會有床、衣櫃、電視機、洗衣機等等雜物,這些東西都分佈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如果一處發生火災,燃燒的也只會是這些物品,而不是燒房子結構。
同時室內的木製底板、重新整理的牆紙,以及窗簾,都是火焰的助燃劑。也就是說,被燒起來的其實就是這些房間裡的易燃物,這跟什麼鋼筋混凝土是沒有關係的,除非我們的生活用品什麼的都屬於燃點較低的物品,可這明顯不可能。
再加上一些電器的材質特殊,發生火災時還可能會加重火勢,使得火焰加速蔓延。
而且在一些老舊的樓房裡,經常會有一些勤儉節約的老人家喜歡去外邊撿紙箱等廢品,等到把它們收集到一定的數量以後賣給專門收廢品的人補貼家用,而這些更是大火最喜歡的“祭品”,也時常為此“興奮”。
老小區一般而言樓道都非常複雜,有一些人就會將雜物堆積在樓道口等地方,從而成為火災最好的“肥料”。
其次,我們都知道火焰其實是向上燃燒的,尤其是在高層建築,一旦中間有一層樓發生了火災,那麼火焰就會從室內向著視窗蔓延,哪怕是窗戶有玻璃遮擋,高溫所帶來的高壓也會炸破本就脆弱的玻璃,從而衝出視窗,最後順著窗簾向上攀爬,一個樓層又一個樓層地爬上去。
並且有些建築的外牆使用了保溫材料,這種材料都是易燃物,一旦接觸到火焰,就會稱為造成嚴重火情的推手,稱為幫兇。
比如2017年6月,倫敦一棟24層的公寓失火,火勢蔓延速度極快,甚至全部樓層都遭到了大火的侵蝕,造成79人死亡。
這棟公寓的外牆就是一種價格低廉的易燃材料,在德國和美國等國家都禁止高層建築使用,但是英國卻在當時將其列為是符合標準的材料,甚至有4000多棟同樣採用了這種易燃材料的居民樓。
事實上,平面的火災燃燒速度其實相對來說並不算快,但是垂直燃燒,向上向下都很快速,這也是因為煙囪效應,即在從底部到最上面的頂部都較為順暢的有流通空間的建築物裡,戶內的空間就會順著這種垂直的空間而向上或者向下,造成空氣的對流。
要知道煙的蔓延速度要快過火焰的5倍,其能量也比後者大5到6倍,極高溫度的煙還會在合適的空間自發形成火焰,並非只是明火才能傳播火災。
尤其是在底層或者中層的建築物中,火災造成的熱空氣就會因為密度較低,在一些類似於“煙囪”的通道中不斷向上流動,比如管道、樓梯間、排氣管等等,這些高熱的氣體就會快速充滿“煙囪”,使得火勢透過空氣的對流在高層形成新的火場,增加消防員滅火的難度,同時也對逃生人員造成威脅。
比如在2019年3月,河南某小區一棟高層建築失火,因為風的吹動,再加上煙囪效應,火勢或者管道結構從外牆向上攀延,2分鐘左右就燃燒到了這棟高樓的17樓樓頂。
而根據相關測試,一棟100米高的建築,如果煙氣順著管道結構向上,在沒有任何遮擋的前提下,短短30秒的時間就能將這個建築物從底到頂全部燃燒。
火災發生應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附近發生了火災,應該要怎麼做呢?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往往火災發生,我們可以安全逃生的時間只有幾十秒,而要是住在高樓,這點時間根本來不及我們逃亡安全的地方。
如果真的發現有火情,一定要記住不要慌張,先撥打報警電話,將自己的地點,火災的起火點等等資訊儘量詳細清晰地告訴消防員。
並且千萬要切記,在火災發生時,哪怕再緊急,也一定不要去乘坐電梯,因為火災很容易導致樓層斷電,從而使得電梯電源被切斷,無法正常執行,電梯裡的人自然也會被困在裡面無法出來。
同時煙囪效應也會使得高溫的濃煙順著電梯的通道不斷向上,再加上電梯材質不耐高溫,很容易造成裡面的人員因此而死亡。
因為火災的煙霧通常都有毒,許多人在火場裡往往不是被火焰燒死,而是因煙霧窒息死亡,所以最好是俯下身,避免吸入會上升的煙霧,透過樓梯有序地前往安全的地方。如果逃生通道被堵,則最好是回到室內,在視窗透過呼救、揮舞來進行求救。
結論
在瞭解了為什麼高樓火速蔓延速度快之後,我們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發生火災時的具體做法,不僅僅是在高層建築,還有商場、電影院等等地方的最佳逃生手段。當然,我們也還需要在平時注意防火,謹慎使用電器,在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將不需要的電器關閉,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