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顧夢軒 夏欣 廣州 北京報道
春節過後,一直跌跌不休的A股迎來了小幅反彈。節後三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三連陽”,市場震盪向好的跡象越發明顯。2月9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均收紅,成交量也有所放大,特別是創業板指反彈了1.3%,結束此前跌跌不休的走勢。截至2月10日收盤,上證指數較前一日上漲0.17%,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較前一日均有所下跌,下跌幅度分別為0.73%和1.98%。
雖然上證指數在春節過後實現四連漲,但仍無法抵消此前一個月行情的慘烈。2022年開年第一個月,A股出現了大幅下跌,讓期待跨年行情的投資者陷入恐慌。截至1月28日收盤,創業板指1月累計下跌12.45%,上證指數下跌7.65%,深證成指下跌10.29%。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耿逸濤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股下跌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國外方面,美聯儲預期在3月加息,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國內方面,A股業績預告密集披露期將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場波動。此外,“熱門賽道前期漲幅較高,整個市場已經進入避險狀態,出現資金出逃的現象。”耿逸濤說。
市場經歷大幅調整,主力資金淨流出是必然。根據Wind資料,2022年1月和2月(截至2月9日),市場主力資金流出額分別為1052.5億元和43.27億元。
電信服務受青睞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向記者表示,2022年開年,一些新能源、高階製造、軍工等熱門賽道股票回撥幅度較大,這也是主力資金出逃的又一原因。
根據Wind資料,最近20個交易日,除電信服務流入58.2億元外,其他行業主力淨流入資金額均為負值,所有行業合計流出4713億元。其中,資訊科技流出額最大,為1093.2億元;醫療保健主力資金流出額次之,為825.5億元。
對此,王鐵牛認為,這說明市場看好電信行業幫助實現移動業務持續改善、智慧家庭業務不斷突破、產業數字化業務快速發展,在5G時代有望取得更好的業績增長和ROE提升,相關受益個股現金流和分紅有望進一步提升。
格上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畢夢姌指出,電信服務資金流入較多的原因與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有一定關係。2021年全年,電信運營商收入增長亮眼,一些新興業務如雲計算、大資料等成為整個板塊的主要驅動力。她指出,目前,電信服務的估值還處於比較低的區間,去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對電信通訊板塊的持倉也有小幅增加。“另外,中國移動剛剛上市一個月,由於體量巨大,其價格的上漲也會導致整體電信服務板塊的上漲。”
天相投顧研究員杜正中向記者指出,短期看,資金流入受市場情緒影響很大。因為市場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資金往往也會流入到情緒相對樂觀的行業。她指出,進入到網際網路時代的下半場,電信服務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通道類行業,實際上可能成為數字時代的參與主體,電信行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加多樣化和專業化的服務,這樣會使得這個行業取得質的變化。“此外,在5G預期以及國家產品政策預期的情況下,市場對電信業可能做出新的理解和估值。”杜正中預計。
銀行板塊成“黑馬”
在多個板塊的殺跌行情中,部分低估值板塊則脫穎而出,其中,銀行板塊就是“黑馬”之一。Wind資料中的中證銀行指數以7.8%的年內漲幅超過市場所有31個申萬一級行業。
Wind資料顯示,截至2月9日的近20個交易日,大量主力資金買入多隻銀行股,如招商銀行、蘭州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等。
其中,招商銀行以17.9億元主力資金流入額位居榜首,興業銀行和蘭州銀行分別以17.7億元和12.2億元的流入額位居二三名,38家上市銀行獲得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合計70.6億元。
另外,隨著年報序幕拉開,多家銀行2021年快報漲幅喜人。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張家港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30.72%、29.67%和29.77%。
“市場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銀行作為低估值的防守板塊,本身就比較容易受機構青睞”。畢夢姌說。
耿逸濤指出,在“穩增長”這個年度經濟背景下,板塊估值低且市場配置比例不高的板塊價效比凸顯,而銀行股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他指出,當前市場對於地產、地方政府融資、經濟形勢的過度悲觀情緒,銀行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在央行不斷加大信貸投放的政策支援下,地產信用風險逐漸度過壓力最大的時間點,市場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心有所緩解。
記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四季度,多隻公募基金就有“先見之明”,提前佈局銀行板塊。除銀行主題基金外,多隻非銀行主題基金在2021年四季度新進多隻銀行股。招商基金旗下招商產業精選、招商優質成長、招商景氣精選等多隻基金在四季度加倉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基金經理賈成東在四季報中提及,基於穩增長配置銀行,對政策發力刺激經濟抱有樂觀的願景和預期。
某公募基金經理亦表示,銀行業在2021年下半年迎來業績拐點,營收增速和利潤增速明顯回升,總體盈利狀況迴歸常態,“穩增長”政策託底經濟,信用邊際寬鬆,預計2022年上市銀行利潤同比保持較高增速。同時,銀行低估值高股息特徵明顯,配置價值較高。
機構博弈VS估值調整
在市場巨幅調整,部分板塊個股下跌之下,市場參與機構將如何應對,下一步市場又將何去何從?
某公募基金交易員指出,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機構之間的博弈。目前機構在A股持有市值已經超過了一半,達到51%,機構行為對市場走勢起到了非常大的主導作用。
該人士分析,比如新能源板塊,雖然前期已經漲得很高了,但是誰也不知道最高點在哪裡,所以大家就在相互猜,總有人第一個跑。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表示,未來會往大盤價值的配置方向去調整,同時相應減少一些小盤成長和高景氣賽道的配置。從今年的整體行情來說,很有可能是以穩字當頭,所以不宜對未來的行情抱有過高的預期,應該更多地採取比較穩健、保守的防禦性策略,這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方向選擇。
某券商內部投研人士目前正在給FOF產品減配權益基金。“我會適當地低配一些2021年或者2019年估值較高、漲勢較好的板塊,特別要避開此前機構抱團比較多的板塊,比如新能源,等它調整到位了之後才會配置。”
不過,上述公募基金交易員向記者表示,面對市場劇烈波動,多數基金經理一般不會降低倉位。因為公募基金很少擇時,基金經理大多會維持在比較高的倉位運作,就是保持在80%-90%的高倉位,“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以前做擇時是因為經濟大週期,根據經濟週期加倉減倉。”
最近幾年,經濟週期不明顯,這個時候做擇時,就很難踩準時間點,所以對大部分市場參與機構來說,他們做的更多的工作是選股,選擇好的股票標的,然後進行價值投資。“就算是減倉,很多時候也是被動減倉。”上述公募基金交易員表示,多數時候,基金經理會透過調整手上的持股結構來進行風險對沖。如果手中的股票漲得特別高,已經透支了未來的成長空間,基金經理往往就會選擇賣掉。
某私募基金合夥人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持股量往往比較大,現在如果轉換熱點,去追逐新熱點,並不現實。對於絕大多數機構來說,還是會堅持原有的策略,當然這也需要機構跟基金持有人進行深度溝通,並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