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七夕會 美食

過年,母親給我們兄弟姐妹做的第一道美食就是湯圓,在碗中加上兩調羹自釀的甜酒釀,便成了酒釀湯圓。現在回憶起來,覺得那個年代的大家庭生活暖融融的。



甜酒釀又名醪糟,南方人有稱江米酒;北方人則稱甜酒、米酒。在西北地區有用青稞做的甜酒釀,當地人叫甜醅子。

唐朝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邀友人雪夜小飲,促膝夜話的小詩《問劉十九》。詩句飽含生活氣息,語言樸實,情味濃厚: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據考,詩人邀友所喝的酒即米酒。甜酒釀的製作歷史,還可以上溯到夏禹。

江南的老百姓大都愛吃甜酒釀。到了冬季,家家戶戶都會在家裡備一些,用甜酒釀做酒釀年糕、酒釀米餅、酒釀小圓子、酒釀水潽蛋、也有蒸鰣魚放甜酒釀的。冬天吃甜酒釀做的美食,特別香醇美味。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元旦和春節前後,總會有鄉下的農民推著腳踏車,進新村裡弄,走街串巷,叫賣:“桂花甜酒釀,寧波湯糰小圓子——”只要聽到這富有老上海味的叫賣聲,我們都會感知到新年的腳步近了,像是聽到了“新年序曲”。父親聽到這叫賣聲,往往會塞給我2角錢,叫我去買上一斤,並囑咐我請賣主在甜酒釀上多澆點糖桂花。那甜酒釀的味道特別清醇誘人,買回家不到兩天,往往就會被饞酒釀的我吃完。那個年代,物資匱乏,農副產品都實行計劃供應,平時孩子們真沒什麼點心零食可吃。

我們做學生的年代,慈祥的父親為了讓我們幾個孩子長好身體,給孩子冬令進補的食品就是“甜酒釀水潽蛋”。父親廚藝好,他做甜酒釀一定是用糯米的。那時,到了年底,才能買到配給供應的糯米。酒麴,當時都叫“酒藥”,父親囑咐我去新村附近天山食品店的南貨櫃臺買。父親把糯米泡上一天,洗淨蒸熟壓平,用涼水衝散團在一起的糯米飯粒,將酒麴均勻拌入,放入一個可以5斤裝的醬褐色的缽鬥中,當中留一個可以滲米酒的大孔,蓋上蓋子,然後用棉被裹住,或放入一個當時家家戶戶都有的稻草編織的用來保溫的“飯窠”。糯米飯粒經過兩天的發酵,酒香味就會飄溢而出,甜酒釀就做成了。雞蛋,是自產的。經濟困難年代,新村裡允許養雞養鴨。春天的時候,父親到菜市場買來可愛的黃茸茸小雞小鴨,養到夏天,母鴨母雞就會生蛋了。到了冬至前後,父親就拿這些雞蛋鴨蛋天天給我和弟妹做“甜酒釀水潽蛋”吃。父親說,這道甜食可以驅寒氣補元氣。父親做的“甜酒釀水潽蛋”特別誘人:水潽蛋做得鮮嫩,白裡透紅像水芙蓉;白花花的糯米粒上漂浮著糖桂花和點點紅枸杞,真是秀色可餐。

長大後,一位中醫朋友告訴我,“甜酒釀水潽蛋”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確實能滋陰補腎,固本培元,改善血液迴圈。我想,甜酒釀不就是一種中國酵素嗎?

甜酒釀中比較聞名的要算是上海崇明甜酒釀、湖北孝感米酒、四川窩窩米酒。現在一些老字號的品牌店也做甜酒釀,用瓶裝或碗狀塑膠盒裝,放在超市銷售。如功德林、杏花樓、喬家柵、沈大成等等。去年初,我去菜場買菜,發現有個貴州老婆婆在賣放在老酒甏裡發酵的甜酒釀,嚐了一下,酒味清爽醇厚,當即買了兩斤回家享用。

去江南水鄉旅遊,我也喜歡約上有相同愛好的“旅伴”,找個甜酒釀做得好的店家,叫上幾碟點心,品嚐閒聊,融入“小鎮春色河邊柳”的意境。(陸海光)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2-02-10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的三十四大聖人

中國古代的三十四大聖人
中國還有很多廣為流傳的"聖人",他們又是因何成聖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他們吧! 01大聖(老聖)-- 老子 紫氣東來三千里,西出陽關無故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出生於周朝春秋 ...

魯班書為何被歷朝歷代封為禁書?看看作者的下場你就知道了

魯班書為何被歷朝歷代封為禁書?看看作者的下場你就知道了
給別人蓋房時動動手腳,就可以害的別人家破人亡!魯班書真的有民間流傳的那麼邪門嗎?全面解讀魯班書的秘密,鰥,寡,孤,獨,殘,學會就得缺一門,看看魯班的下場可能你心裡就有數了! 相傳在明末年間,山東濟南府 ...

為什麼古代以16兩為一斤?筷子要做成7寸6分呢?很有講究

為什麼古代以16兩為一斤?筷子要做成7寸6分呢?很有講究
眾所皆知,一斤是10兩,可是在1959年以前,我國的一斤都是一直在沿用以前乃至古代的16兩的.大家對於成語"半斤八兩"也許並不陌生,說的是半斤和8兩是差不多的,可見這個成語告訴我們 ...

七巧板、九連環、魯班鎖 原來古人也這麼會玩

七巧板、九連環、魯班鎖 原來古人也這麼會玩
鐵皮青蛙.滾鐵圈.打彈子.挑遊戲棒--這是"80後"孩子的玩具:俄羅斯方塊.魔方.變形金剛--這是"90後"孩子的玩具.七巧板.九連環.魯班鎖--而這些傳統玩具 ...

民間故事:老木匠在山路上狂奔,被道士搭救,從此後遠離魯班術

民間故事:老木匠在山路上狂奔,被道士搭救,從此後遠離魯班術
唐朝開元年間,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人們安居樂業,大興土木,木匠行當開始吃香.有一個姓乜的老木匠,幹了幾十年的木匠活,手藝相當不錯,做出來的活讓人讚不絕口,因此受到歡迎,但凡有人需要木匠幹 ...

民間故事:魯班不治禿頭
以下故事,出自清代李慶辰筆記小說<醉茶志怪>,翻譯時稍有改動. 在中國歷史及民間傳說中,魯班是一位木匠,發明過很多工具,也造過很多攻城器械.但是,也有一類民間傳說,認為魯班是神醫. 在某地 ...

揭秘中國古代建築圖面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遺產
來源:中國民族建築 古建知識解讀 中國古代建築圖,基本上以平面圖為主,其中將重要的建築繪出立面圖或透檢視.其位置就是該建築在平面圖中的位置,這種畫法,既是平面圖,又是立面圖或透檢視,互相結合.這是中國 ...

吊打西方的某V某香!工序複雜、材料珍貴,古代的龍袍才是頂級奢侈品!

吊打西方的某V某香!工序複雜、材料珍貴,古代的龍袍才是頂級奢侈品!
從"巴黎世家"的挎包到"普拉達"的香水,這些象徵著西方"高貴"."典雅"的奢侈品在近幾十年不斷沖刷著人們的神經,好像連我 ...

中國古代的爛尾工程,卻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為什麼?

中國古代的爛尾工程,卻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奇蹟,這是為什麼?
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留下了不少具有突出意義與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其中部分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和認可之後.可被認定為世界遺產或世界奇蹟,不過這一評選比較嚴格,能被公認為世界遺產和世界奇蹟的並不多. 然 ...

古代那麼多銀子,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考古學家給出答案

古代那麼多銀子,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考古學家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在古代,白銀是重要的貨幣之一.然而,如果把這些白銀放在現在代,會是非常珍貴的古董.但在民間幾乎看不到白銀,即使是一些古代的銀器也很少見.為什麼?那麼多的白銀去了哪裡?考古學家說出答案. 古代 ...

古代的女子,明明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嫁人了?

古代的女子,明明還沒發育成熟,為何十三四歲就嫁人了?
十里紅妝,鋪滿了整個街道,敲鑼打鼓的聲音,遠遠的從街角傳來,觀禮的人,進進出出.絡繹不絕,街道兩旁的百姓摩肩接踵,個個都伸頭看著這盛大的婚禮,在看這是那個俊俏少年娶了那家的大家閨秀. 天逐漸地變暗了, ...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都是誰榜上有名?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都是誰榜上有名?
歷朝歷代有忠臣就有奸臣,有的明君親賢臣,有的昏君親小人,朝代的興衰除了統治者的作為之外,也離不開朝臣的影響.如果一代帝王眼光不行,一朝堂大半都是奸臣,那他的統治也距離終結不遠了. 在中國古代也有出現過 ...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多活不過40歲?看過這幾點你就知道了

為什麼古代皇帝大多活不過40歲?看過這幾點你就知道了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在古代,皇帝是權利的中心,不愁吃不愁穿,每天都有人伺候,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很多人想,皇帝過得這麼舒服,壽命肯定也很長吧. 但是事實 ...

古代嫡優於庶,重男輕女,那嫡女和庶子到底哪個的地位更高?

古代嫡優於庶,重男輕女,那嫡女和庶子到底哪個的地位更高?
寰海歡心共萌達, 皇家慶祚與天長. 古代的豪門貴族,將相世家並非今天所說的三妻四妾制,實際上一般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種制度更有利於壯大自己家族,也被當時世人認可,是古代社會司空見慣的事情. 可是這種 ...

為何故宮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來看古代匠人的智慧

為何故宮600年不倒?撬開故宮地磚發現秘密,來看古代匠人的智慧
綜述 我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建築,例如我們熟知的故宮,距今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任憑風雨洗禮,歲月變遷,故宮都穩如泰山一般,屹立不倒.故宮中的建築都是以木材和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利用榫卯結構固定,建造 ...

門閥士族的誕生和消亡,古代世家大族知多少

門閥士族的誕生和消亡,古代世家大族知多少
一.姓氏來源 先聊聊姓氏,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氏族社會.氏族,也可以理解為部落,不同的部落生活在不同的區域,有各自的地盤.什麼叫部落?簡單說就是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一起. 比如張三他大爺爺.二爺爺.三爺 ...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過多的問題的?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決光棍過多的問題的?
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些重要的人生節點還是特別相似的,對於如今的年輕人而言這個節點很有可能是離開校園進入社會. 不過對於古人來說,成家顯然是他們最看重的一件大事. 中國自古 ...

古代志怪故事:崔偉

古代志怪故事:崔偉
唐朝貞元年間,有個叫崔偉的人,父親是南海從事,死在官位上.崔偉住在南海的時候,豪俠任性,喜歡彈琴遊戲,不事經營生產,幾年間就把家產蕩盡.只好租了一所房子居住. 中元節的時候,當地人聚集到寺廟開廟會,有 ...

張衡——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典範

張衡——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典範
編者按 張衡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早已失傳,上世紀50年代所嘗試復原的地動儀模型並不成功,因此近年來這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乃至否定.受此影響,現在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正文中已不再提到張衡. ...

揭秘:沒有空調和電扇的古代 炎炎夏日如何納涼?
入伏以來,是不是每天都恨不得一直待在空調房裡?你有沒有想過,沒有空調和電扇的古代人是怎麼熬過酷暑的呢?本文為你揭秘古代人夏日納涼的4個妙招. This version of a fan chair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