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地理課程標準明確要求:
運用地質年代表等資料,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
在對“地球的演化過程”教學中,要達成的教學目標為:
1、透過對化石和地質年代表的學習,瞭解認識地球歷史的途徑及地球的歷史。
2、瞭解地質年代的劃分,能夠運用地質年代表簡要描述地球的演化過程。
3、透過對地球演化歷程的學習,瞭解地球發展的歷史。
然而本節的知識繁雜而陌生,空間時間跨度大,學生理解雖然並不困難,但要熟練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卻存在很大的難度。為此,筆者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教材知識,進行了如下加工和處理,有助於學生簡潔高效記憶,並做到靈活遷移運用。
結合上表,首先將地質年代簡化為“五代十二紀”,從古到今記憶方式為:
1、五代:
太元古中新。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十二紀:
(早古生代)寒武奧陶志留紀;
(晚古生代)泥盆石炭二疊紀;
(中生代)三疊侏羅白堊紀;
(新生代)古近新近第四紀。
3、海陸演化:簡要記憶為:
太古陸小元古穩(太古代地表水體廣泛,晚期某些地區開始形成小規模的陸地。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元古代末期,已經形成許多穩定的陸地-阜平運動);
古生勞亞岡瓦納(古生代一些地區發生褶皺隆起,陸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北方形成勞亞古陸,南方形成岡瓦納古陸-海西運動);
中成燕山西洋印(中生代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燕山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質構造輪廓和地貌基礎。岡瓦納古陸解體分離,出現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
喜馬拉雅漸趨今(新時代古地中海和環太平洋地帶發生-喜馬拉雅運動,形成了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等,海陸分佈與現在漸趨一致)。
4、主要成礦:簡要記憶為:
太元中生鐵(太古代是形成鐵礦的重要時期;中生代主要是鐵礦,而且出現赤鐵礦【存在遊離氧】;中生代形成有鐵、鎢、錫等金屬礦)。
石炭二疊煤(石炭紀至二疊紀是重要的成煤時代-蕨類植物繁茂)。
中生和新生,石膏煤油鹽(中生代價值較大的礦產有石膏、煤、石油、天然氣、岩鹽等非金屬礦產;侏羅紀成為一個重要的造煤時代-裸子植物繁盛。中國古近紀和新近紀地層中含有石膏、煤、石油、油頁岩、岩鹽等礦產)。
5、生命演化:簡要記憶為:
太元古中新(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菌藻蕨裸被(太古代誕生原始細菌,元古代藻類開始繁殖,古生代進入藻類植物時代【早古生代】和蕨類植物時代【晚古生代】,中生代進入裸子植物時代,新生代進入被子植物時代)。
無魚棲爬乳(寒武紀、奧陶紀為無脊椎動物時代,志留紀、泥盆紀為魚類時代,石炭紀、二疊紀為兩棲動物時代,中生代為爬行動物時代,新生代為哺乳動物時代)。
人類第四紀(人類的出現和進化,是第四紀最重要的特徵)。
6、代表程序:簡要記憶為:
太古生(從無生命到有生命是地球史上的重大事件);
元古氧(藻類日益繁茂,透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
寒武發(地球生命大爆發-寒武紀地層突然出現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
奧陶無(無脊椎動物佔領了海洋,而無脊椎動物的出現是比奧陶紀早一紀的寒武紀);
志留陸(志留紀陸地植物出現,珊瑚礁形成);
泥盆魚(魚類盛行,而魚類的出現是比泥盆紀早兩紀的奧陶紀);
石炭蟲(昆蟲類盛行,而昆蟲和蜘蛛出現是比石炭紀早兩紀的志留紀)
二疊棲(兩棲動物盛行,而兩棲動物首次登陸是比二疊紀早兩紀的泥盆紀,海生無脊椎動物消失,動物由水生到陸生是一次飛躍);
三疊爬(爬行動物時代開始,而爬行動物的出現是比三疊紀早兩紀的石炭紀);
侏羅龍(恐龍繁盛,而恐龍的出現是比侏羅紀早一紀的三疊紀)
白堊亡(恐龍消亡,生物大滅絕);
新生哺(哺乳動物時代開始,恐龍滅絕為哺乳動物興盛騰出了空間,有利於哺乳動物繁殖)
四紀人(現代人類出現並發展,出現大冰期,氣候寒冷)。
7、代表化石:簡要記憶為:
三葉珊瑚大羽羊(三葉蟲、珊瑚-無脊椎動物,大羽羊齒-蕨類植物);
古生海藻陸蕨旺(古生代海洋藻類植物、三葉蟲、珊瑚等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陸生蕨類植物繁茂,形成廣闊森林);
中生恐龍始祖鳥(中生代爬行動物極度繁盛,佔優勢的為恐龍;中生代侏羅紀出現會飛的爬行動物-翼龍,鳥類也開始出現);
蘇鐵銀杏松柏裸(中生代以蘇鐵、銀杏、松柏為代表的裸子植物繁盛,成為重要的造煤時代);
新生哺乳虎馬象(新生代為哺乳動物時代,劍齒虎、劍齒象、猛獁象、三趾馬等);
被草開花植物香(新生代進入被子植物時代,出現了草本植物,開花植物佔領了陸地,而開花植物首次出現在白堊紀)。
(原創:黃岡市益才國際學校總校長助理彭嶽)